-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16、17、18三章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剩余价值理论的内容,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科学把握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阶级矛盾产生的经济根源;正确把握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并运用相关理论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本节主要讲述劳动力是如何成为商品的,以及商品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如何被决定的。
了解劳动力是如何成为商品的,以及商品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如何被决定的。
一、劳动者有人身自由。也就是说劳动者不能是囚犯,不能是奴隶,他要有权支配自己的劳动力,能把劳动力当做商品出卖。
二、劳动者没有任何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为了生存,不得不出卖劳动力。
劳动力作为商品,同其他商品一样,也具有商品的二因素,即价值和使用价值。只不过,劳动力是特殊的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
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但是劳动力商品比较特殊,它没有独立存在,而是存在于人的身体当中。我们没有办法计算出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只要能够维持一个人,健康的正常的生存,她就具有劳动能力。所以,我们就把劳动力商品的价值还原为,是由维持劳动者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
具体包括三个部分:(1)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也就是满足劳动者本人衣食住行,基本生存。(2)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人活着不能是孤家寡人,要组建家庭,要养育后代,所以还必须能够维持家庭成员的生活,满足他们的衣食住行;(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并不是一个身体健康、体格健全的人就是一个合格的劳动者了。需要接受一定的教育和训练。这是第三部分。
我们所说的维持劳动者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应该包括本人生存,家庭生存和必要的教育训练费用。
这里我们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维持劳动者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是个变量,而不是定量。因为它包含有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什么意思呢?什么叫历史因素?什么叫道德因素?
历史的因素就是指,对于同一个国家或者同一个地区的人,维持生存和发展所谓的必需品,随着社会的发展会不断变化和提高。我们就以中国得三大件的变化为例。什么叫做三大件?就是在当时,一小部分家庭有,而绝大多数家庭没有,而把它作为追求的东西。
同学们知道中国70年代的三大件是什么吗?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今天,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商品,甚至是已经被淘汰的商品,当年可是人们追求的理想。
80年代的三大件是彩电、冰箱、洗衣机。而到了90年代,三大件就变成了私车、私宅加上直拨电话。在今天,这些都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而是走入最普通的寻常百姓家的东西了。这就叫历史的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所谓的必需品会变化。
我们再来看看道德的因素。所谓的道德的因素,就是指同一时间,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地环境不一样,由于发展水平不一样,所谓的必需品,在数量、品种和层次上都会有所差异。例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必需品会不一样,热带和寒带,必需品也会不一样。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特殊性。我们使用一个劳动力商品,就是进行劳动,而劳动是能够创造价值的。
我们可以说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的使用,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
这也正是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商品的原因,也正是后面生产剩余价值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