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绪论-走近马克思主义
    • ● 走近马克思-马克思是顶天立地的伟人
    • ● 走近马克思-马克思是有血有肉的常人
    • ●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 ●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
  • 感受世界的多样性和物质的统一性
    • ● 什么是物质观
    • ● 物质的存在形态
    • ● 意识的本质与特征
    • ● 哲学的基本问题
  • 认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辩证法
    • ● 辩证法的秘密
    • ● 中西方不同的辩证智慧
    • ● 辩证法的科学形态:唯物主义辩证法
    • ● 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
  • 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内容与特征
    • ●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 ● 规律之一:对立统一
    • ● 规律之二:质量互变
    • ● 规律之三:否定之否定
  • 运用唯物辩证法认识和改造世界
    • ● 唯物辩证法是人民群众的思想武器
    • ● 开启智慧的辩证思维能力
    • ● 通达情势的历史思维能力
    • ● 提升格局的战略思维能力
    • ● 知晓分寸的底线思维能力
    • ● 追求变革的创新思维能力
  • 人的认识是从何而来?
    • ● 作为认识基础的实践是什么?
    • ● 如何理解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 如何理解人的认识?
    • ● 认识的本质是什么?
    • ● 人的认识是如何形成的?
    • ● 怎样把握认识运动的过程及趋势?
  • 怎样把握真理与价值及其统一?
    • ● 什么是真理?
    • ● 什么是价值?
    • ● 怎样把握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 如何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
    • ● 什么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 何以推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发展?
      • ●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遵循是什么?
    • ● 青年大学生如何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实现自我?
  • “历史之谜”是怎样破解的?
    • ● 哲学视界里的历史观
    • ● 马克思破解“历史之谜”的过程
    • ● 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
    • ● 唯物史观创立的重要意义
  • 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 ● 为什么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 ● 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 改革、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怎样看待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 ● 社会形态的内涵及其类型
    • ● 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 ● 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 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 ● 唯物史观产生前的不同历史观及其缺陷
    • ● 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 个人在社会历史中有何作用,如何评价?
  •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 ● 商品和商品的二因素
    • ● 劳动的二重性
    • ● 私有制条件下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 ● 商品的价值量
  • 货币和价值规律
    • ● 货币是怎样产生的?
    • ● 货币形式的发展
    • ● 货币有哪些职能?
    • ●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
  • 剩余价值的生产
    • ● 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
    • ● 劳动力商品
    • ●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 ●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 ●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办法
    • ● 资本的有机构成
  • 资本流通理论与经济危机
    • ● 产业资本的循环
    • ● 产业资本的周转
    • ● 社会资本再生产
    • ● 经济危机的实质与根源
  • 利润和剩余价值是什么关系?
    • ●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 ●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 ●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 ●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你了解经济全球化吗?
    • ● 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 ●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 ●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 ● 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合作共赢方向发展
  •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 ● 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 ●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 ● 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 ●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 ● 社会主义是如何从空想变成科学的?
    • ● 社会主义是如何从理想变成现实的?
    • ●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
    • ● 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 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 ● 如何看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
    • ●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 ●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在实践探索中开拓前进的?
  • 第七章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 ● 什么是共产主义?
    • ● 为什么说共产主义的实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 ● 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 阅读
    • ● 阅读
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本章旨在帮助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人类社会发展,正确看待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深刻理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本节主要讲述为什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理解为什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这个概念,从质上面看,是一切对历史发展有推动作用的人,那对于历史发展有推动作用的人,都可以称之为人民群众,这是从性质上来看的。那么从量上来看呢,它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社会人口当中的绝大多数,最稳定的主体是劳动群众,也就是从量上来看,它是绝大多数人,从最稳定的主体来看呢,它是劳动群众,也就是劳动人民。这是人民群众从质、从量两个层面进行了规定。那么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表现为拥护、参加、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人。

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简单地说,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的主力军。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第一个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了物质财富。凡是拥护、参加、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人,他都是人民群众。因为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物质财富呢又是我们整个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所以就必须树立起尊重劳动、劳动光荣的这样一种观点,因为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这个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第一个层面,人民群众他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物质条件和设施。

第二个层面: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活动,它是精神财富、精神产品形成和发展的源泉。比如艺术是源于生活,是高于生活的,是对生活进行了艺术的加工形成的

第三个层面,劳动人民还直接参加了精神文化财富的创造,尤其是知识分子。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除了创造物质财富,除了创造精神财富,人民群众还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或者我们说是变革社会的主力军,那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每一步都紧紧的依靠人民,如果没有人民的支持,我们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我们为什么要打土豪分田地?是为了团结农民,我们为什么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实行的是双减双交政策?是为了团结尽可能多的人民,把日本帝国主义消灭在人民群众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当中。得民心者得天下,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的最终的决定力量。好,我们从三个层面讲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变革社会。

正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所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在长期的奋斗中,把群众观点贯彻和运用到具体的实践当中,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这条路线是什么呢?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党的群众路线。

党的群众路线是一以贯之的。我们来看一下,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也成为了党的宗旨意识,我们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再次重申了我们一以贯之的人民至上,再次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以人民为中心,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共产党的实际,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