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本章旨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实践观和准确把握实践的概念、特征、基本结构、形式以及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本节主要讲述实践的基本内涵。
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实践观。
李时珍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
李时珍自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此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种。被后世尊为 “药圣”。
作为一个哲学范畴,实践是人类能动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或者说,实践是人的主观通过特定方式和过程作用于客观的物质活动,它联系人的主观世界和人之外的客观世界,通过客观的作用及过程,使客观对象发生现实的改变。在这种意义上,我们也可以把实践定义为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因此说,实践是人特有的活动,人们所从事的各种物质活动都是实践。
第一个要素是实践主体。实践主体是指具有一定的主体能力、从事现实社会实践活动的人。实践主体是实践活动中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担负着设定实践目的、操作实践中介、改造实践客体的任务。简单说,实践主体就是实践活动的承担者和完成者。实践主体的能力包括自然能力和精神能力,自然能力就是人的身体的行动能力,精神能力又包括知识性因素和非知识性因素。其中知识性因素是首要的能力,既包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也包括对经验知识的掌握,这是我们从事实践的重要指导;非知识性因素主要指情感和意志因素,往往也能够对实践产生巨大的影响力。这里需要明确的是,并非所有人都是实践主体,有的人没有实践能力,如新生儿或丧失基本能力的人,不可能成为实践主体;有的人有实践能力,但没有从事具体的实践活动,也不能成为实践主体。
第二个要素是实践客体。实践客体是指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实践客体与客观存在的事物不完全等同,客观事物只有在被纳入主体实践活动的范围之内,为主体实践活动所指向并与主体相互作用时才成为现实的实践客体;客观事物如果尚未被发现或者被发现但没有被纳入实践范围,就不能成为实践客体。实践客体也有不同的类型:从是否为实践所创造的角度看,可划分为天然客体和人工客体;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两个领域相区分的角度看,可划分为自然客体和社会客体;从物质性和精神性相区分的角度看,可划分为物质性客体和精神性客体。
第三个要素是实践中介。实践中介是主体与客体之间发挥作用的手段和途径,主要包括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手段的程序和方法。实践的中介系统可分为两个子系统:一是作为人的肢体延长、感官延伸、体能放大的物质性工具系统,如各种机器系统和动力能源系统;二是语言符号工具系统。语言符号是主体思维活动进行的现实形式,也是人们社会交往得以进行的中介。
第一,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是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它不是纯粹的精神活动,必须转化为改造客观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对此,我们还可以进一步从三个层面加以解释,一是实践的构成要素都是客观实在,无论是主体、客体还是中介,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二是实践的水平、广度、深度及过程都受客观条件和规律的制约,实践必须建立在客观条件具备的基础上才能发生。三是实践引起客观世界的变化是客观的现实成果,实践必然表现为具体的过程和特定的结果,单纯的设想不能转化为改造对象的物质活动。
第二,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实践作为人的活动,具有鲜明的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等主体能动特征。实践是有目的的活动,都是为了满足实践主体需要的活动;实践是有计划的活动,是主体根据课题的规律特征设计好的活动;实践是有创造的活动,能够通过创造新事物满足主体不断增长的各种需要。因此,实践具有鲜明的主体性,能够能动地变革世界。
第三,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具有社会性,必然发生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当中;实践具有历史性,不同的历史时期会伴随有不同的历史实践。实践的层次、水平、效果必然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提升。
实践的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既是个体实践的特征,又是群体实践的特征,也是人类整体实践的特征。
随着社会分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实践的形式日益多元化,但从内容上讲,主要分为三种基本形式。
第一种是物质生产实践。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满足人们物质生活资料和生产劳动资料的需要,同时生产和再生产社会的基本经济关系,由此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简单说,物质生产实践就是创造具体的物质财富的活动,主要包括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这两个部门的生产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第二种是社会政治实践。社会政治实践是形成各种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表现为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和政治活动。也可以说,社会政治实践形成精神财富,但它不是绝对独立的,它要依附于物质生产实践的需要,产生与之相适应的精神产品。与物质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相适应,社会政治实践的方式也是历史地变化的。
第三种是科学文化实践。科学文化实践是创造精神文化产品的实践活动,它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其中重要的形式有科学、艺术、教育等。很显然,我们现在所从事的教学活动就属于第三种实践形式。与前两种形式相区别,科学文化实践的典型特征是创造性,能够由已知得出未知的新知识。
实践的三种形式构成了社会实践的全部内容,物质生产实践是最基础的实践形式,决定着社会政治实践的内容与性质,决定着科学文化实践的水平与诉求;社会政治实践反映物质生产实践的客观需求,并反作用于物质生产实践的发展,同时社会政治实践也对科学文化实践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科学文化实践服务于物质生产实践和社会政治实践的需要,不断推动人类实践的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