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绪论-走近马克思主义
    • ● 走近马克思-马克思是顶天立地的伟人
    • ● 走近马克思-马克思是有血有肉的常人
    • ●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 ●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
  • 感受世界的多样性和物质的统一性
    • ● 什么是物质观
    • ● 物质的存在形态
    • ● 意识的本质与特征
    • ● 哲学的基本问题
  • 认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辩证法
    • ● 辩证法的秘密
    • ● 中西方不同的辩证智慧
    • ● 辩证法的科学形态:唯物主义辩证法
    • ● 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
  • 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内容与特征
    • ●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 ● 规律之一:对立统一
    • ● 规律之二:质量互变
    • ● 规律之三:否定之否定
  • 运用唯物辩证法认识和改造世界
    • ● 唯物辩证法是人民群众的思想武器
    • ● 开启智慧的辩证思维能力
    • ● 通达情势的历史思维能力
    • ● 提升格局的战略思维能力
    • ● 知晓分寸的底线思维能力
    • ● 追求变革的创新思维能力
  • 人的认识是从何而来?
    • ● 作为认识基础的实践是什么?
    • ● 如何理解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 如何理解人的认识?
    • ● 认识的本质是什么?
    • ● 人的认识是如何形成的?
    • ● 怎样把握认识运动的过程及趋势?
  • 怎样把握真理与价值及其统一?
    • ● 什么是真理?
    • ● 什么是价值?
    • ● 怎样把握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 如何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
    • ● 什么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 何以推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发展?
      • ●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遵循是什么?
    • ● 青年大学生如何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实现自我?
  • “历史之谜”是怎样破解的?
    • ● 哲学视界里的历史观
    • ● 马克思破解“历史之谜”的过程
    • ● 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
    • ● 唯物史观创立的重要意义
  • 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 ● 为什么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 ● 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 改革、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怎样看待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 ● 社会形态的内涵及其类型
    • ● 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 ● 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 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 ● 唯物史观产生前的不同历史观及其缺陷
    • ● 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 个人在社会历史中有何作用,如何评价?
  •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 ● 商品和商品的二因素
    • ● 劳动的二重性
    • ● 私有制条件下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 ● 商品的价值量
  • 货币和价值规律
    • ● 货币是怎样产生的?
    • ● 货币形式的发展
    • ● 货币有哪些职能?
    • ●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
  • 剩余价值的生产
    • ● 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
    • ● 劳动力商品
    • ●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 ●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 ●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办法
    • ● 资本的有机构成
  • 资本流通理论与经济危机
    • ● 产业资本的循环
    • ● 产业资本的周转
    • ● 社会资本再生产
    • ● 经济危机的实质与根源
  • 利润和剩余价值是什么关系?
    • ●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 ●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 ●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 ●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你了解经济全球化吗?
    • ● 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 ●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 ●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 ● 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合作共赢方向发展
  •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 ● 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 ●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 ● 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 ●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 ● 社会主义是如何从空想变成科学的?
    • ● 社会主义是如何从理想变成现实的?
    • ●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
    • ● 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 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 ● 如何看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
    • ●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 ●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在实践探索中开拓前进的?
  • 第七章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 ● 什么是共产主义?
    • ● 为什么说共产主义的实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 ● 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 阅读
    • ● 阅读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本章在整个课程中起导入性作用,使大学生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有一个总体性了解,引导学生树立起学习本课程应有的态度,掌握学习方法,从而为全书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本节主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

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

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

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

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1)社会根源

马克思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个最坏的时代”。

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不断增加,也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另一方面,这种生产方式也使社会陷入前所未有的灾难中。

(2)阶级基础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也不断壮大。资本主义的残酷压榨引发了工人阶级的反抗,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年英国爆发了长达十余年、声势浩大的全国性工人运动——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举行起义。

无产阶级觉醒了,他们迫切需要总结和提升自身的斗争经验,形成科学的革命理论,用以指导自身的实践。

(3)思想渊源

19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前提,同时西欧三大先进思潮: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起草的纲领,正是这一纲领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问世。

随后马克思、恩格斯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1867年耗费马克思毕生心血的鸿篇巨制《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了,系统阐述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秘密。

1871年3月,巴黎工人起义并成立巴黎公社,马克思代表第一国际写出了著名的《法兰西内战》,高度赞扬了巴黎工人的伟大创举,科学总结了巴黎公社的历史经验。它和几年后写的《哥达纲领批判》一起,进一步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1876-1878年,恩格斯写出了《反对林论》,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整理出版了《资本论》第二、三卷,写出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著作,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列宁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的基础上,深刻分析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历史条件的变化,提出了帝国主义论。

马克思恩格斯依据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的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状况,曾提出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的设想。

列宁认为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已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绝对规律。除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外,帝国主义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矛盾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又一重大矛盾,由此,他科学地剖析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深刻矛盾和统治危机,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发生并取得胜利的论断。

1917年列宁领导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世界上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随后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俄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列宁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开始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又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