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癌患者的护理
子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妇女的生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国内外普遍采用子宫颈细胞学筛查方法,在早期诊断的基础上配合手术治疗等,有效地控制了子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使子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但是,近年来子宫颈癌的发生有年轻化的趋势。
宫颈上皮由宫颈阴道部的鳞状上皮和宫颈管柱状上皮共同组成,两者在宫颈外口处交接,称为鳞-柱交接部。胎儿期,来源于泌尿生殖窦的鳞状上皮向头侧生长,至宫颈外口与子宫颈管柱状上皮相邻,形成原始鳞-柱交接部。青春期后,在雌激素作用下,子宫发育增大,子宫颈管柱状上皮及其下的间质成分到达子宫颈阴道部,使原始鳞-柱交接部外移,在阴道酸性环境或致病菌的作用下,外移的柱状上皮逐渐被鳞状上皮替代,形成新的鳞-柱交接部,即生理鳞-柱交接部。原始鳞-柱交接部和生理鳞-柱交接部之间的区域,称为转化区,也称移行带区,是子宫颈癌的好发部位。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几乎所有的妇女都有发生子宫颈癌的危险,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子宫颈内上皮内瘤变(CIN)和子宫颈癌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 染、性行为、分娩、吸烟、性传播疾病、经济状况低下和免疫抑制等因素相关。
1.HPV感染 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此外,单纯疱疹 病毒Ⅱ型及人巨细胞病毒也可能与宫颈癌发生有关。
2.性行为 多个性伴侣、性生活过早(初次性生活<16岁)与子宫颈癌发生有关。
3.分娩 分娩次数多,宫颈创伤几率也增加,妊娠及分娩期的内分泌及营养变化使患宫颈癌的危险性增加。
4.其他 吸烟可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加HPV感染效应。
判断子宫颈癌患者有无发生转移及临床分期,转移途径主要是以直接蔓延和淋巴转移为主,血行转移极少见。
1.直接蔓延 最常见,癌组织直接侵犯邻近组织和器官。常向下波及阴道;极少向上由子宫颈管累及宫腔;癌灶向两侧可扩散至子宫主韧带及子宫颈旁、阴道旁组织及骨盆壁,向前、后蔓延,可侵犯膀胱或直肠。
2.淋巴转移 癌组织侵入淋巴管后,形成瘤栓,随淋巴液向子宫旁、宫颈旁或输尿管旁、 腹股沟、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晚期可出现锁骨旁淋巴结转移。
3.血行转移 极少见,晚期可转移到肺、肝或骨骼等。
4.临床分期
采用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 2009年修订的标准分期大概可以分5期。
0期:原位癌(浸润前癌)。
Ⅰ期:癌已侵犯间质,但局限于子宫颈。
Ⅱ期:癌灶超出子宫,阴道浸润未达下1/3,宫旁浸润未达盆壁。
Ⅲ期:癌灶扩散至盆壁和(或)累及阴道下1/3,致肾盂积水或肾无功能。
IV期:癌灶播散超出真骨盆,或癌浸润膀胱粘膜及直肠粘膜。
护理诊断/问题
1.恐惧 与宫颈癌的确诊及可能的不良预后有关。
2.排尿异常 与宫颈癌根治术后影响膀胱正常张力有关。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鼓励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铁、易消化的食物,保持体重稳定;注意个人卫生,勤换会阴垫。教会患者术后呼吸、排尿、排便习惯锻炼,指导患者进行肛门、阴道舒缩练习,提高盆底肌肉收缩力。
(二)对症护理
阴道流血、阴道流液患者每日会阴擦洗2次,勤换床单、保持卧具清洁,预防感染。有大量米汤样或恶臭脓性阴道排液者,可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擦洗阴道,擦洗时动作应轻柔。宫颈癌并发大出血者,应及时报告医生,备齐急救药物和药品,配合抢救,并以吸收性明胶海绵和纱布条填塞阴道,压迫止血。疼痛患者遵医嘱适当选用止痛剂。有贫血、感染、消瘦、发热、恶病质表现者,应加强护理,预防肺炎、口腔感染、压疮等并发症,按医嘱行支持疗法和抗生素治疗。
(三)病情观察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阴道流血量,术后患者要注意阴道残端有无流血。观察阴道排液、引流管排液的量和性状及有无臭味,及时发现感染征象。
(四)治疗护理
1.手术患者的护理
(1)术前准备:按腹部、会阴部手术护理内容,认真执行术前护理活动。尤其注意于手术前3天选用消毒剂或氯己定(洗必泰)等消毒宫颈及阴道。菜花型癌患者有活动性出血可能,需用消毒纱条填塞止血,并认真交班嘱按时取出或更换。手术前夜认真做好清洁灌肠,保证肠道呈清洁、空虚状态。发现异常及时与医师联系。
(2)术后康复:宫颈癌根治术涉及范围广,患者术后反应也较一般腹部手术者大。为此,要求每0.5 ~ 1小时观察并记录1次生命体征及出入量,平稳后再改为每4小时1次。注意保持导尿管、腹腔各种引流管及阴道引流通畅,认真观察引流液性状及量。通常按医嘱 于术后48~72小时拔除引流管,术后7~14天拔除尿管。拔除尿管前3天开始夹管,每2小时放一次,定时间断放尿以训练膀胱功能,促使恢复正常排尿功能。患者于拔管后1 ~2小时排尿1次,如不能自解应及时处理,必要时重新留置尿管。拔管后4~6小时测残余尿量 1次,如超过100ml则需继续留置尿管;少于100ml者每天测1次,2 ~4次均在100ml以内者,说明膀胱功能已恢复。指导卧床患者进行床上肢体活动,以预防长期卧床并发症的发生。
2.放疗及化疗 详见放、化疗患者护理。
(五)心理护理
向患者介绍有关宫颈癌的医学常识,认真倾听患者的感受和对疾病的了解。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使其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各项治疗和护理。
健康指导
1.预防宫颈癌 大力宣传与宫颈癌发病有关的高危因素,以阻断宫颈癌的发生。性生活过早的青年应常规接受宫颈刮片检查,一般妇女每1 ~2年普查1次,有异常者应进一步处理。已婚妇女尤其是绝经前后有月经异常或有接触性出血者,应及时就医。
2.出院指导 护士要鼓励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出院计划的制定过程,以保证计划的可行性。如果有淋巴转移,则需继续接受放疗和(或)化疗,以提高5年存活率。子宫颈癌治疗后复发50%在1年内;75% ~80%在2年内。治疗后2年内应3个月复查1次;3 ~ 5年内每6个月复查1次。第6年开始,每年复查1次。如出现复发症状应及时随访。
子宫肌瘤患者的护理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妇女。子宫肌瘤确切的病因尚未明了,一般认为其发生和生长与性激素长期刺激有关。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按肌瘤生长部位可分为子宫体部肌瘤和子宫颈部肌瘤。前者尤为常见,约占90%。根据肌瘤与子宫肌层关系不同,可分为以下3类(图 -1)。
1.肌壁间肌瘤 肌瘤位于子宫肌层内,周围均为肌层包绕,为最常见的类型,占总数的60% ~70%。
2.浆膜下肌瘤 肌瘤突出于子宫表面,由浆膜层覆盖,约占总数的20%。浆膜下肌瘤继续向浆膜面生长,基底部形成细蒂与子宫相连时为带蒂的浆膜下肌瘤,若向阔韧带两叶腹膜间伸展,则形成阔韧带内肌瘤。
3.黏膜下肌瘤 肌瘤向宫腔方向突出,表面由子宫黏膜层覆盖,称为黏膜下肌瘤,占总数 10%~15%。
子宫肌瘤常为多个,各种类型的肌瘤可发生在同一子宫,称为多发性子宫肌瘤。
图-1 子宫肌瘤分类示意图
注意既往月经史、生育史,是否有(因子宫肌瘤所致的)不孕或自然流产史;评估并记录是否存在长期使用雌激素的诱发因素;发病后月经变化情况;曾接受的治疗经过、疗效及用药后机体反应。同时,注意收集因子宫肌瘤压迫所伴随其他症状的主诉,并排除因妊娠、内分泌失调及癌症所致的子宫出血。虽然子宫肌瘤恶变的机会极少,但当肌瘤迅速增大或停经后仍有症状出现者,应排除其他可能。
护理诊断/问题
1.知识缺乏 缺乏子宫切除术后保健知识。
2.个人应对无效 与选择子宫肌瘤治疗方案的无助感有关。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营养支持,饮食应富含营养,尤其多食含铁多的食物,以纠正贫血,增加抵抗力。
(二)对症护理
1.阴道出血多者,应严密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情况,按医嘱给予止血药和子宫收缩剂,必要时输血、补液、抗感染或刮宫术止血,维持正常血压并纠正贫血状态。
2.肌瘤脱出阴道内,应保持局部清洁,防止感染。
3.巨大肌瘤患者出现局部压迫致尿、便不畅时应予导尿,或用缓泻剂软化粪便,或番泻叶2冲饮,以缓解尿潴留、便秘症状。
(三)病情观察
1.观察阴道出血,注意收集会阴垫,评估出血量。
2.黏膜下肌瘤脱出者,应注意观察阴道分泌物的量、性质、颜色。
3.浆膜下肌瘤者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痛部位、程度及性质。
(四)治疗护理
向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讲明药物名称、用药目的、剂量、方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如选用雄激素治疗者,丙酸睾酮注射液25mg肌注,每5日1次,每月总量不超过300mg,以免男性化。GnRH - a 一般应用长效制剂,每月皮下注射1次,用药6个月以上可产生绝经综合征、骨质疏松等副作用。米非司酮每日12.5mg 口服,因其拮抗孕激素,子宫内膜长期受雌激素刺激,增加子宫内膜增生的风险。
(五)心理护理
详细评估患者所具备的子宫肌瘤相关知识及错误概念,通过连续性护理活动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讲解有关疾病知识,纠正其错误认识。
健康指导
加强营养,适量活动,指导坚持用药。嘱患者按时随访,若有不适随时就诊,一般术后一个月应到医院复查,检查伤口愈合情况。
子宫内膜癌的护理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体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平均发病年龄60岁。是一种生长缓慢,发生转移也较晚的恶性肿瘤。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有上升趋势。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病因 子宫内膜癌的确切病因仍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雌激素依赖型:其发生可能是在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长期作用下,发生子宫内膜增生症,甚至癌变。这种类型占子宫内膜癌的大多数,均为子宫内膜样腺癌,肿瘤分化较好,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率高,预后好。患者较年轻,常伴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不孕或不育及绝经延迟。大约20%内膜癌有家族史。
非激素依赖型:发病与雌激素无明确关系。这类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形态属少见类型,如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透明细胞癌、腺鱗癌、黏液腺癌等。多见于老年体瘦妇女,在癌灶周围可以是萎缩的子宫内膜,肿瘤恶性度高,分化差,雌孕激素受体多呈阴性,预后不良。
分类 不同组织类型的子宫内膜癌肉眼表现无明显区别,大体分为以下两种:
1.弥漫型:子宫内膜大部或全部为癌组织侵犯,并突向宫腔,常伴有出血、坏死,但较少浸润肌层。晚期癌灶可侵犯深肌层或宫颈,堵塞宫颈导致宫腔积脓。
2.局灶型:病灶局限于宫腔的一小部分,多见于子宫底或宫角部,早期病灶小,呈息肉或菜花状,易浸润肌层。
显微镜下有多种细胞类型,常见的有内膜样腺癌、腺癌伴鳞状上皮分化、浆液性腺癌、黏液性癌、透明细胞癌。
转移及分期 子宫内膜癌的主要转移途径为直接蔓延、淋巴转移,晚期可有血行转移。
采用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09制定的手术-病理分期,大体分为5期。
0期:腺瘤样增生或原位癌。
Ⅰ期:癌局限于子宫体,无宫体外蔓延。
Ⅱ期:癌已侵犯宫颈。
Ⅲ期:癌扩散到子宫以外盆腔内,但未超过真骨盆。
Ⅳ期:癌超出真骨盆或侵犯膀胱粘膜/直肠粘膜,或有盆腔以外扩散。
收集病史时应高度重视患者的高危因素,如老年、肥胖、绝经期推迟、少育、不育以及停经后接受雌激素补充治疗等病史;询问近亲家属中是否有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肿瘤病史;高度警惕育龄妇女曾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的月经失调史。
护理诊断/问题
1.焦虑 与住院、需接受的诊治手段有关。
2.知识缺乏 缺乏术前常规、术后锻炼及活动方面的知识。
3.睡眠型态紊乱 与环境(住院)变化有关。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合理饮食,加强营养。鼓励患者进食营养全面、丰富的食物,增强机体抵抗力。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教会患者应用放松等技巧促进睡眠,保证患者夜间连续睡眠7 ~ 8小时。保持外阴清洁,预防感染。
(二)治疗护理
1.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 严格执行腹部及阴道手术护理活动。术后6~7日阴道残端肠线吸收或感染可致残端出血,需严密观察并记录出血情况。此期间患者应减少活动。
2.放射治疗患者的护理 接受盆腔内放疗者,先灌肠并留置导尿管,以保持直肠、膀胱空虚状态,避免放射性损伤。腔内置入放射源期间,保证患者绝对卧床,但应学会床上肢体运动方法,以免出现长期卧床的并发症。取出放射源后,鼓励患者渐进性下床活动及生活自理项目。
3.药物治疗患者的护理 孕激素治疗通常用药剂量大,至少应用12周以上方可评定疗效,患者需要具备配合治疗的耐心。孕激素的不良反应为水、钠潴留、药物性肝炎等,但停药后即好转。三苯氧胺(TMX)的不良反应有潮热、急躁等类似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表现;轻度的白细胞、血小板计数下降等骨髓抑制表现;还可有头晕、恶心、呕吐、不规则少量阴道出血、闭经等。
(三)心理护理
鼓励患者及其家属讨论有关疾病及治疗的疑虑,耐心解答。子宫内膜癌的病程虽然进展缓慢,但是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中预后较好的一种,增强其治病信心。
健康教育
1.普及防癌知识 大力宣传定期进行防癌检查的重要性,30岁以上妇女每年接受一次妇科检查。
2.出院指导 完成治疗后应定期随访,75%~95%复发在术后2 ~3年内,随访时间:术后2〜3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3年后每6个月1次,5年后每年1次。
卵巢肿瘤患者的护理
卵巢肿瘤是妇科常见的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卵巢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卵巢位于盆腔深部,早期病变不易发现,一旦出现症状多属晚期,应高度警揭。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5年生存率徘徊于30% ~40%,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已成为严重威胁妇女生命和健康的主要肿瘤。
护理评估
(一)分类及病理
1.卵巢上皮性肿瘤 占卵巢肿瘤2/3,最常见。有良性、恶性和交界性之分。交界性肿瘤是指上皮细胞增生活跃及核异型,是一种低度潜在恶性肿瘤,生长缓慢、转移率低、复发迟。
(1)浆液性囊腺瘤:较为常见,约占卵巢良性肿瘤的25%。多为单侧,圆球形,大小不等,表面光滑,囊内充满淡黄色清澈浆液。单房或多房。镜下见囊壁为纤维结缔组织,内衬单层立方形或柱状上皮,间质见砂粒体。
(2)浆液性囊腺癌:占卵巢上皮性癌的75%。多为双侧,体积较大,囊实性。结节状或分叶状,灰白色,或有乳头状增生,切面为多房,腔内充满乳头,质脆,出血、坏死。镜下见囊壁上皮明显增生,复层排列。肿瘤生长速度快,预后差。
(3)黏液性囊腺瘤:约占卵巢良性肿瘤的20%。多为单侧,圆形或卵圆形,体积较大,表面光滑,灰白色。切面常为多房,囊壁内充满胶冻样黏液,含黏蛋白和糖蛋白,囊内很少有乳头生长。镜下见囊壁为纤维结缔组织,内衬单层高柱状上皮;可见杯状细胞及嗜银细胞。偶可自行破裂,瘤细胞种植在腹膜上继续生长,并分泌黏液,形成腹膜黏液瘤。
(4)黏液性囊腺癌:约占卵巢恶性肿瘤的10%。多为单侧。瘤体较大,囊壁可见乳头或实质区,切面为囊实性,囊液混浊或为血性。镜下见腺体密集,间质较少,腺上皮超过3层,细胞明显异型,并有间质浸润。
2.卵巢生殖细胞肿瘤 多发于年轻的妇女及幼女,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恶性程度大,死亡率高。
(1)成熟畸胎瘤:又称皮样囊肿,属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居多。中等大小,呈圆形或卵圆形,壁光滑、质韧。多为单房,腔内充满油脂和毛发,有时可见牙齿或骨质。囊壁内层为复层鳞状上皮,囊壁常见小丘样隆起向腔内突出称为“头节”。成熟囊性畸胎瘤恶变率为2% ~4%,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
(2)未成熟畸胎瘤:属恶性肿瘤。多见于青少年患者,平均年龄11〜19岁。肿瘤多为实性,主要为原始神经组织。该肿瘤的复发及转移率高。
3.卵巢性索-间质肿瘤
(1)颗粒细胞瘤:成人型颗粒细胞瘤属低度恶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45〜55岁为发病高峰。肿瘤能分泌雌激素,故有女性化作用。青春期前可出现假性性早熟,在生育年龄患者出现月经紊乱,绝经后患者则有不规则阴道流血,常合并子宫内膜增生,甚至发生癌变。预后较好,5年存活率达80%以上,但有晚期复发倾向。
(2)卵泡膜细胞瘤:属良性肿瘤,表面被覆薄的有光泽的纤维包膜。常合并子宫内膜增生甚至子宫内膜癌。
(3)纤维瘤:为较常见的卵巢良性肿瘤,多见于中年妇女。偶见纤维瘤患者伴有腹水或胸水,称为梅格斯综合征(Meigs syndrome)。手术切除肿瘤后,胸腹水自行消失。
(4)支持细胞-间质细胞瘤:也称睾丸母细胞瘤,多见于40岁以下妇女。肿瘤具有男性化作用,有10%〜30%呈恶性行为,5年存活率为70% ~90%。
4.卵巢转移性肿瘤 体内任何部位如乳腺、肠、胃、生殖道、泌尿道等的原发性癌均可能转移到卵巢。库肯勃瘤(Krukenberg tumor)即印戒细胞癌,是一种特殊的卵巢转移性腺癌,原发部位是胃肠道。大部分卵巢转移性肿瘤治疗效果不好,预后很差。
(二)卵巢恶性肿瘤的转移途径
卵巢恶性肿瘤主要通过直接蔓延及腹腔种植方式转移。癌细胞可直接侵犯包膜,累及邻近器官,并广泛种植于腹膜、大网膜、横膈、肝表面,淋巴道也是重要的转移途径,血行转移者少见。
(三)卵巢肿瘤的并发症
1.蒂扭转 为常见的妇科急腹症。好发于瘤蒂长、中等大,活动度良好,重心偏于一侧的肿瘤(如成熟畸胎瘤)。患者体位突然改变,或妊娠期、产褥期由于子宫大小、位置改变时易发生蒂扭转。卵巢肿瘤的蒂由骨盆漏斗韧带、卵巢固有韧带和输卵管组成。急性蒂扭转的典型症状是突然发生一侧下腹剧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甚至休克。妇科检查扪及肿物张力大、压痛,以瘤蒂处最明显。有时不全扭转可自然复位,腹痛也随之缓解。蒂扭转一经确诊,应尽快行剖腹手术。(图-1)。
图-1卵巢肿瘤蒂扭转
2.破裂 卵巢肿瘤破裂有外伤性和自发性两种。外伤性破裂可因重击、分娩、性交、穿刺、盆腔检 查等所致;自发性破裂则因肿瘤过速生长所致,多数为恶性肿瘤浸润性生长穿破囊壁引起。症状轻重取决于囊肿的性质及流入腹腔的囊液量。轻者仅感轻度腹痛,重者剧烈腹痛、恶心、呕吐以致腹膜炎及休克。妇科检查可发现腹部压痛、腹肌紧张,可有腹水征,原有的肿块摸不到或扪及缩小的低张肿块。疑有肿瘤破裂应立即剖腹探査。
3.感染 较少见,多继发于蒂扭转或破裂,也可来自邻近器官感染如阑尾脓肿扩散。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部压痛及反跳痛、肌紧张、腹部肿块及白细胞计数升高等。治疗应先应用抗生素抗感染,后手术切除肿瘤。若短期内感染不能控制,宜即刻手术。
4.恶变 卵巢良性肿瘤可发生恶变。恶变早期无症状,不易发现。若发现肿瘤生长迅速,尤其双侧性,应疑恶变。因此,确诊为卵巢肿瘤应尽早手术。
收集与发病有关的高危因素,根据患者年龄、病程长短及局部体征初步判断是否为卵巢肿瘤、有无并发症,并对良恶性作出初步判断。
护理诊断/问题
1.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癌症、化疗药物的治疗反应等有关。
2.预感性悲哀 与切除子宫、卵巢有关。
3.焦虑 与发现盆腔包块有关。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鼓励患者进食营养全面、丰富的食物,进食困难者应考虑静脉补充。
(二)治疗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将经历的手术经过、可能施行的各种检查,取得主动配合。协助医师完成各种诊断性检查。如需放腹水者,备好腹腔穿刺用物,协助医师完成操作过程。在放腹水过程中,严密观察、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腹水性质及出现的不良反应;一次放腹水3000ml左右,不宜过多,以免腹压骤降,发生虚脱,放腹水速度宜缓慢,后用腹带包扎腹部,发现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师。使患者理解手术是卵巢肿瘤最主要的治疗方法,解除患者对手术的种种顾虑,按腹部手术护理内容认真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包括与病理科联系快速切片组织学检查事项,以助术中识别肿瘤的性质,确定手术范围;术前准备还应包括应付必要时扩大手术范围的需要。巨大肿瘤患者,需准备沙袋加压腹部,以防腹压骤然下降出现休克。需化疗、放疗者,为其提供相应的护理活动。
(三)心理护理
为患者提供表达情感的机会和环境。评估患者焦虑的程度以及应对压力的技巧;耐心向患者讲解病情,解答患者的提问。安排访问已康复的病友,分享感受,增强治愈信心。鼓励患者尽可能参与护理活动,以维持其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增进家庭成员间互动作用。
健康指导
1.做好健康教育 宣传普查工作大力宣传卵巢癌的高危因素,30岁以上妇女,每年进行一次妇科检查,高危人群不论年龄大小最好每半年接受一次检查,以排除卵巢肿瘤,如能配合辅助检查方法将提高阳性检出率。卵巢实性肿瘤或肿瘤直径>5cm者,应及时手术切除。
2.做好随访工作 卵巢非赘生性肿瘤直径<5cm者,应定期(3〜6个月)接受复查,并详细记录。手术后患者根据病理报告结果,良性肿瘤术1个月常规复查;恶性肿瘤常辅以化疗,但尚无统一化疗方案,多按组织类型制定不同化疗方案,疗程多少因个案情况而异,晚期病例需用药10 ~ 12个疗程。护士应督促、协助患者克服实际困难,努力完成治疗计划,以提高疗效。卵巢癌易于复发,需长期进行随访和监测。随访时间:术后1年内,每3个月1次;术后第2年,每4 ~6个月1次;第5年后,每年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