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护理

M教师

目录

  • 绪论
    • ● 课程概述
    • ● 课程标准
    • ● 思政园地
  • 模块一 职业素养
    • ● 任务一 母婴护理概念与发展历程
    • ● 任务二 母婴护理理念与角色定位
  • 模块二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 ● 任务一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 ● 任务二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 ● 任务三 产褥期生理特征
  • 模块三 孕期护理
    • ● 任务一 妊娠生理
    • ● 任务二 妊娠期评估
    • ● 任务三 妊娠期健康教育
    • ● 任务四 妊娠期疾病护理
    • ● 任务五 妊娠合并症护理
  • 模块四 分娩期护理
    • ● 任务一 影响分娩的四要素
    • ● 任务二 正常分娩及过程护理
    • ● 任务三 异常分娩的护理
    • ● 任务四 分娩并发症的护理
  • 模块五 产后护理
    • ● 任务一 产褥期生理特征
    • ● 任务二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
    • ● 任务三 母乳喂养
    • ● 任务四 乳腺疏通
    • ● 任务五 预防乳腺癌
    • ● 任务六 产褥期健康护理
    • ● 任务七 产后并发症的护理
  • 模块六 新生儿护理
    • ● 任务一 日常护理
    • ● 任务二 异常护理
    • ● 任务三 教育训练
  • 模块七 母婴护理实操
    • ● 任务一 母婴护理中常用的诊疗技术
    • ● 任务二 母婴护理中常用的护理技术
  • 模块八 膳食营养
    • ● 任务一 月子餐的制作
    • ● 任务二 食疗方的制作
  • 模块九 优生优育
    • ● 任务一 不孕症
    • ● 任务二 计划生育
  • 模块十  题库
    • ● 新生儿抚触视频(阳光大姐)
    • ● 新生儿沐浴视频(阳光大姐)
    • ● 模块十 题库
      • ● 历届妇产科护考真题汇总
      • ● 护考模拟题1
      • ● 护考模拟题2
      • ● 护考模拟题3
      • ● 护考模拟题4
      • ● 护考模拟题5
      • ● 护考模拟题6
      • ● 国赛题
      • ● 异位妊娠习题
      • ● 正常分娩测习题
  • 实训项目
    • ● 四步触诊
    • ● 胎心听诊
    • ● 骨盆外测量
    • ● 母乳喂养
      • ● 母乳喂养的指导
      • ● 知识拓展
    • ● 胎儿电子监护仪的使用
    • ● 妇科检查
    • ● 连续缝合
    • ● 间断缝合
任务二 正常分娩及过程护理
  • 1 课前导航
  • 2 课前测试
  • 3 任务描述
  • 4 课件
  • 5 微课
  • 6 课中探究实践
  • 7 重难点答疑
  • 8 思政专栏
  • 9 知识拓展
  • 10 课后练习
  • 11 作业上传区

                            枕先露分娩机制

枕先露分娩机制(mechanism of labor)是指胎儿先露部在通过产道时,随着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被动地进行一系列的适应性转动以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过程。临床上枕先露占95.55%〜97.55% ,其中又以枕左前位最多见,故以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为例详细说明(见下图)。

1.衔接(engagement)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称为衔接,又称入盆。胎头以半俯屈状态以枕额径进入骨盆入口,由于枕额径大于骨盆入口前后径,胎头矢状缝坐落在骨盆入口的右斜径上,胎头枕骨位于母体骨盆左前方。初产妇多在预产期前1~2周内胎头衔接,经产妇多在分娩开始后衔接。初产妇如已临产而胎头仍未衔接,应警惕有头盆不称。

2.下降(descent)胎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称为下降,是胎儿娩出的首要条件。下降动作贯穿于分娩全过程,与其他动作同时并行。下降动作是间歇性的,宫缩时胎头下降,间歇时胎头又稍退缩。初产妇胎头下降缓慢,经产妇临产后胎头下降较快。胎头下降的程度是判断产程进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促进胎头下降的原因有:宫缩时通过羊水传导,压力经胎体传至胎头;宫缩时子宫底直接压迫胎臀;胎体伸直、伸长促使胎头下降;腹肌收缩可增加腹压,压力由子宫传至胎儿。

3.俯屈(flexion)当胎头继续下降至骨盆底时,原来处于半俯屈状态的胎头遇肛提肌阻力,借杠杆作用进一步俯屈,使胎儿下颏紧贴胸部,由胎头衔接时的枕额径11.3cm转换为胎头最小的枕下前囟径(9.5cm),以适应产道的最小径线,有利于胎头继续下降。

4. 内旋转(internal rotation)胎头围绕骨盆轴向前旋转,使矢状缝与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前后径相一致的动作称为内旋转。内旋转动作从中骨盆平面开始至骨盆出口平面完成,使胎头适应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前后径大于横径的特点,有利于胎头进一步下降。枕先露时,胎头枕部到达骨盆底的最低位置,肛提肌收缩力将胎头枕部推向阻力小、部位宽的前方,枕左前位的胎头枕部向前向中线旋转45°,后囟门转至耻骨弓下方。胎头于第一产程末完成内旋转动作。

5. 仰伸(extention)完成内旋转后,完全俯屈的胎头已下降至阴道外口,子宫收缩力和腹压迫使胎头继续下降,而肛提肌收缩力又将胎头向前推进,两者的共同作用使胎头沿着骨盆轴下段向下向前的方向转向前,当胎头枕骨下部达到耻骨联合下缘时,以耻骨弓为支点,胎头逐渐仰伸,使胎头的顶、额、鼻、口、颏相继娩出,同时胎儿双肩径沿左斜径进入骨盆入口。

6. 复位及外旋转(restitution and external rotation)胎头娩出时,胎儿双肩径沿着骨盆入口左斜径下降。胎头娩出后,使胎头恢复与胎肩的垂直关系,胎头枕部向左旋转45°,称为复位。胎肩在盆腔内继续下降,前(右)肩向前向中线旋转45°时,胎儿双肩径就转成了与骨盆出口前后径相一致的方向,胎头枕部需在外继续向左旋转45°,以保持胎头与胎肩的垂直关系,称为外旋转。

7. 胎肩及胎儿娩出  胎头完成外旋转后,胎儿前(右)肩在耻骨弓下先娩出,继之,后(左)肩从会阴前缘娩出。随后,胎体及下肢娩出,至此,分娩机制全部完成。

必须指出,以上分娩机制各动作虽分别介绍,但却是连续进行的,且下降动作贯穿于分娩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