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护理

M教师

目录

  • 绪论
    • ● 课程概述
    • ● 课程标准
    • ● 思政园地
  • 模块一 职业素养
    • ● 任务一 母婴护理概念与发展历程
    • ● 任务二 母婴护理理念与角色定位
  • 模块二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 ● 任务一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 ● 任务二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 ● 任务三 产褥期生理特征
  • 模块三 孕期护理
    • ● 任务一 妊娠生理
    • ● 任务二 妊娠期评估
    • ● 任务三 妊娠期健康教育
    • ● 任务四 妊娠期疾病护理
    • ● 任务五 妊娠合并症护理
  • 模块四 分娩期护理
    • ● 任务一 影响分娩的四要素
    • ● 任务二 正常分娩及过程护理
    • ● 任务三 异常分娩的护理
    • ● 任务四 分娩并发症的护理
  • 模块五 产后护理
    • ● 任务一 产褥期生理特征
    • ● 任务二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
    • ● 任务三 母乳喂养
    • ● 任务四 乳腺疏通
    • ● 任务五 预防乳腺癌
    • ● 任务六 产褥期健康护理
    • ● 任务七 产后并发症的护理
  • 模块六 新生儿护理
    • ● 任务一 日常护理
    • ● 任务二 异常护理
    • ● 任务三 教育训练
  • 模块七 母婴护理实操
    • ● 任务一 母婴护理中常用的诊疗技术
    • ● 任务二 母婴护理中常用的护理技术
  • 模块八 膳食营养
    • ● 任务一 月子餐的制作
    • ● 任务二 食疗方的制作
  • 模块九 优生优育
    • ● 任务一 不孕症
    • ● 任务二 计划生育
  • 模块十  题库
    • ● 新生儿抚触视频(阳光大姐)
    • ● 新生儿沐浴视频(阳光大姐)
    • ● 模块十 题库
      • ● 历届妇产科护考真题汇总
      • ● 护考模拟题1
      • ● 护考模拟题2
      • ● 护考模拟题3
      • ● 护考模拟题4
      • ● 护考模拟题5
      • ● 护考模拟题6
      • ● 国赛题
      • ● 异位妊娠习题
      • ● 正常分娩测习题
  • 实训项目
    • ● 四步触诊
    • ● 胎心听诊
    • ● 骨盆外测量
    • ● 母乳喂养
      • ● 母乳喂养的指导
      • ● 知识拓展
    • ● 胎儿电子监护仪的使用
    • ● 妇科检查
    • ● 连续缝合
    • ● 间断缝合
任务一 影响分娩的四要素
  • 1 课前导航
  • 2 课前测试
  • 3 任务描述
  • 4 课件
  • 5 微课
  • 6 课中探究实践
  • 7 重难点答疑
  • 8 思政专栏
  • 9 知识拓展
  • 10 课后练习
  • 11 作业上传区

                                 影响分娩的因素

 妊娠满28周(196日)及以上,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开始到全部从母体娩出的过程,称为分娩(delivery)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196~258日)分娩者,称为早产(premature delivery);妊娠满37周至不满42周(259~293日)分娩者,称为足月产(term delivery);妊娠满42周(294日)及以后分娩者,称为过期产(postterm delivery)。

决定分娩的四大因素产力、产道、胎儿和待产妇的精神心理因。如果各因素都正常并能相互适应胎儿能顺利经阴道自然娩出为正常分娩。                                  

  产力


        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宫腔内逼出的力量称为产力,包括子宫收缩力(简称宫缩)、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和肛提肌收缩力。

(一)子宫收缩力

子宫收缩力是临产后的主要产力,贯穿于分娩的全过程,在产程中起主导作用,能使宫颈管缩短直至消、宫口进行性扩张、胎先露下降、胎儿和胎盘娩出。临产后的正常宫缩有以下4个特点。

1. 节律性  宫缩的节律性是临产的重要标志。正常宫缩时子宫体肌出现不随意、有规律的阵发性收缩,同时产妇感觉疼痛,称为“阵痛”。临产后随着产程进展,每次宫缩的强度由弱渐强(进行期),维持一定时间(极期),随后由强渐弱(退行期),直至消失进入间歇期,间歇期子宫肌松弛。如此反复,直至分娩全部结束

                                       临产后正常宫缩节律性示意图

此外,宫缩时间与间隔时间、宫缩强度及频率也体现规律性变化。临产开始时宫缩持续时间约30秒,间歇期约5~6分钟;随着产程的进展,宫缩持续时间逐渐延长,间歇期逐渐缩短。当宫口开全后,宫缩持续时间可长达60秒,间歇期可缩短至1~2分钟。宫缩强度随产程进展也逐渐增加,子宫腔内压力在临产初期约升高25~30mmHg,在第一产程末可增加至40~60mmHg,在第二产程期间高达100~150mmHg,而间歇期子宫腔内的压力仅为6~12mmHg。

  宫缩时,子宫肌壁血管受压,胎盘血液循环受到影响,使胎儿血供减少,胎心率变慢。在间歇期时,子宫肌纤维松弛,使胎盘绒毛间隙的血流量重新充盈。子宫收缩与松弛交替,宫腔内压力时高时低,使胎儿、母体血循环得以恢复,有利于气体和物质交换。因此,宫缩节律性对胎儿有利,不会导致胎儿宫内缺氧

2. 对称性  正常宫缩起自两侧子宫角部,以微波形式迅速向子宫底中线集中,左右对称,再以每2cm的速度向子宫下段扩散,约在15秒内均匀协调地扩散到整个子宫,此为宫缩的对称性。

3.极性  宫缩强度以宫底部最强、最持久,向下逐渐减弱,宫底部收缩力的强度几乎是子宫下段的2倍,此为宫缩的极性。

                                               对称性与极性

4. 缩复作用 宫缩时,子宫体部肌纤维缩短变宽,间歇期肌纤维虽又重新松弛,但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来长度,经过反复收缩,肌纤维越来越短,此现象称为缩复作用。随着产程进展,子宫收缩频率加快,缩复作用使子宫肌纤维变得厚而短,子宫腔容积逐渐缩小,迫使胎先露逐渐下降及宫颈管逐渐展平,扩张。

(二)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

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简称腹压,是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时的重要辅助力量。第二产程时宫口已开全,胎先露已降至阴道。每次宫缩时,由于前羊水囊或胎先露部压迫盆底组织和直肠,反射性引起排便动作,产妇主动屏气,喉头紧闭向下用力,腹壁肌及膈肌收缩使腹内压增高,可促使胎儿娩出。腹压在第二产程末期配合宫缩最有效,过早使用腹压易使产妇疲劳和造成宫颈水肿,导致产程延长。第三产程使用腹压还可促使已剥离的胎盘娩出。

(三)肛提肌收缩力

肛提肌收缩力可以协助胎先露部在骨盆腔进行内旋转。当胎头枕部下降至耻骨弓下时,能协助胎头仰伸和娩出;胎儿娩出后,可辅助已降至阴道的胎盘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