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中国居民的营养与健康素养
1.2.1 健康素养水平的评价
1.健康素养概念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
2.健康素养水平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健康素养主要包含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基本技能素养三大块内容。
(1)健康素养水平。健康素养水平是指具备基本健康素养的人在总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判定具备基本健康素养的标准是,问卷得分达到总分80%及以上,被判定具备基本健康素养。
(2)三个方面健康素养水平。即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素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基本技能素养。
(3)六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即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基本医疗素养和健康信息素养。
3.中国居民及重点人群健康素养监测统计调查制度
2022年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国居民及重点人群健康素养监测统计调查制度》,开展全国居民、老年人、职业人群等重点人群健康素养监测工作,了解我国城乡居民及相关重点人群健康素养水平和变化趋势,分析我国城乡居民及相关重点人群健康素养影响因素,确定优先工作领域,评价卫生健康政策、健康教育工作效果,为制定卫生健康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1)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调查对象为非集体居住的15~69岁城乡常住居民。
(2)中国老年人健康素养调查。调查对象为非集体居住的60岁及以上城乡常住居民。
(3)全国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素养监测调查。调查对象为第二产业18个行业领域内从事生产制造的生产工人及相关人员,含劳务派遣人员等。
1.2.2 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的主要结果
1.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12年的8.8%已经上升到2021年的25.4%,总体呈现稳步提升态势。提前实现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的2022年22%的目标,并为实现2030年30%的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2021年,中国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30.70%,农村居民为22.02%,较2020年分别增长2.62和2.00个百分点。东、中、西部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30.40%、23.83%和19.42%,较2020年分别增长1.34、2.82和2.70个百分点。
2.三个方面健康素养水平
城乡居民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为37.66%,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为28.05%,基本技能素养水平为24.28%,较2020年分别提升0.51、1.61、1.16个百分点。
3.中国居民六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
6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安全与急救素养56.41%、科学健康观素养50.01%、健康信息素养35.93%、传染病防治素养27.60%、慢性病防治素养26.67%和基本医疗素养26.05%。其中基本医疗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和传染病防治素养均较2020年分别提升2.61、1.18、0.83个百分点,而科学健康观素养、健康信息素养和慢性病防治素养与2020年基本持平。
演示文稿
政策法规
《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
(国卫宣传发〔2014〕15号)
《“十三五”全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规划》
(国卫宣传发〔2017〕2号)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
(国卫办宣传函〔2015〕1188号)
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要点问答:
全国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素养监测(2022):
注重健康膳食
1.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不高于5g。
2.成人人均每日食用油摄入量不高于25~30g。
3.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高于25g。
4.蔬菜和水果每日摄入量不低于500g。
5.每日摄入食物种类不少于12种,每周不少于25种。
6.成年人维持健康体重,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24 kg/㎡。
7.成人男性腰围小于85cm,女性小于80cm。
8.足量饮水,成年人一般每天7~8杯(1500~1700ml)。
9.进食有规律,不要漏餐,不暴饮暴食,七八分饱即可。
10.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采用正确的刷牙方法,每次刷牙不少于2分钟。
养成运动习惯
11.鼓励每周进行3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运动,或者累计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身体活动。
12.达到每天6000~10000步的身体活动量。
13.中小学生每天累计至少1小时中等强度及以上的运动。
关注睡眠及心理健康
14.小学生每天睡眠10个小时;初中生9个小时;高中生8个小时;成人每日平均睡眠时间为7~8小时。
15.出现睡眠不足及时设法弥补,出现睡眠问题及时就医。
16.保持积极健康的情绪,避免持续消极情绪对身体健康造成伤害。
17.学习并运用健康的减压方式,避免使用吸烟、饮酒、沉迷网络或游戏等不健康的减压方式。
18.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寻求人际支持,适当倾诉与求助。
19.出现心理行为问题要及时求助。
20.当与家庭成员发生矛盾时,不采用过激的言语或伤害行为,不冷漠回避,而是要积极沟通加以解决。
注意用眼卫生
21.中小学生保持正确读写姿势。
22.中小学生读写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
23.中小学生非学习目的的电子屏幕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
24.长时间使用电脑的,工作时电脑的仰角应与使用者的视线相对,不宜过分低头或抬头,建议每隔1~2小时休息一段时间。
远离不良习惯
25.不吸烟者不去尝试吸烟。吸烟者尽可能戒烟,戒烟越早越好,什么时候都不晚。
26.远离不安全性行为。
27.不以任何理由尝试毒品。
关爱身体健康
28.参加定期体检。经常监测呼吸、脉搏、血压、大小便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做好记录,必要时就诊。
29.18岁及以上成人定期自我监测血压,关注血压变化,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
30.40岁以下血脂正常人群,每2~5年检测1次血脂;40岁及以上人群至少每年检测1次血脂。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每6个月检测1次血脂。
31.定期防癌体检。
32.注意预防感冒。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和老年人等高危人群主动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
33.健康人40岁开始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
34.主动了解艾滋病、乙肝、丙肝的危害、防治知识和相关政策。
35.被犬、猫抓伤或咬伤后,应当立即冲洗伤口,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尽快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血清)和人用狂犬病疫苗。
了解母婴知识
36.积极参加婚前、孕前健康检查。
37.定期产检,保障母婴安全。
38.尽量纯母乳喂养6个月。
39.注意经期卫生,熟悉生殖道感染、乳腺疾病和宫颈癌等妇女常见疾病的症状和预防知识。
40.掌握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知晓各种避孕方法,了解自己使用的避孕方法的注意事项。
掌握健康急救常识
41.积极参加逃生与急救培训,学会基本逃生技能与急救技能。
42.遵医嘱治疗,不轻信偏方,不相信“神医神药”。
43.配备家用急救包(含急救药品、急救设备和急救耗材等)。
44.及时、主动开展家庭环境卫生清理,做到家庭卫生整洁,光线充足、通风良好、厕所卫生。
45.适度使用空调,冬季设置温度不高于20摄氏度,夏季设置温度不低于26摄氏度。
46.新装修的房间定期通风换气,降低装饰装修材料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
47.烹饪过程中提倡使用排气扇、抽油烟机等设备。
48.重污染天气时,建议尽量减少户外停留时间,易感人群停止户外活动。
49.不疲劳驾驶、超速行驶、酒后驾驶,具备一定的应急处理能力。
50.选择管理规范的游泳场所,不提倡在天然水域游泳,下雨时不宜在室外游泳。
这50条中你做到了几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