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化学热力学基础
    • 1.1 物质的计量
    • 1.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与分压定律
    • 1.3 化学反应计量
    • 1.4 热力学第一定律
    • 1.5 盖斯定律与反应热计算
    • 1.6 热化学
    • 1.7 本章习题
    • 1.8 课程思政元素
  • 2 化学反应的方向、速率和限度
    • 2.1 影响化学反应方向的因素
    • 2.2 化学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
    • 2.3 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及计算
    • 2.4 化学反应速率与速率理论
    • 2.5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浓度)
    • 2.6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 2.7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
    • 2.8 标准平衡常数与标准自由能变
    • 2.9 化学平衡的移动
    • 2.10 本章习题
    • 2.11 课程思政元素
  • 3 误差与数据处理
    • 3.1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 3.2 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 3.3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 3.4 本章习题
    • 3.5 课程思政元素
  • 4 酸碱平衡
    • 4.1 酸碱质子理论
    • 4.2 酸碱解离常数
    • 4.3 分布曲线
    • 4.4 质子条件
    • 4.5 弱酸弱碱pH的计算
    • 4.6 酸碱平衡的移动
    • 4.7 缓冲溶液-1(缓冲原理与缓冲能力)
    • 4.8 缓冲溶液-2(缓冲溶液的计算)
    • 4.9 本章习题
    • 4.10 课程思政元素
  • 5 酸碱滴定法
    • 5.1 滴定分析概述
    • 5.2 酸碱指示剂变色原理和范围
    • 5.3 滴定曲线- 一元酸碱滴定
    • 5.4 多元酸碱滴定
    • 5.5 双指示剂法应用-混合碱的分析
    • 5.6 本章习题
    • 5.7 课程思政元素
  • 6 沉淀溶解平衡
    • 6.1 溶度积常数
    • 6.2 影响溶度积的因素
    • 6.3 溶度积规则及应用-1(规则+判断沉淀的生成及沉淀完全)
    • 6.4 溶度积规则及应用-2 (判断沉淀的溶解+沉淀转化)
    • 6.5 溶度积规则及应用-3 (分步沉淀)
    • 6.6 本章习题
    • 6.7 课程思政元素
  • 7 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
    • 7.1 沉淀重量法
    • 7.2 沉淀的形成
    • 7.3 沉淀条件的选择
    • 7.4 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 7.5 沉淀滴定法
    • 7.6 本章习题
    • 7.7 课程思政元素
  • 8 氧化还原平衡
    • 8.1 氧化数(氧化值)+方程式配平
    • 8.2 原电池
    • 8.3 电极电势
    • 8.4 能斯特方程
    • 8.5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 8.6 电极电势的应用
    • 8.7 元素的电极电势图及应用
    • 8.8 本章习题
    • 8.9 课程思政元素
  • 9 氧化还原滴定法
    • 9.1 条件电势
    • 9.2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及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 9.3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 9.4 氧化还原指示剂及滴定法的应用
    • 9.5 本章习题
    • 9.6 课程思政元素
  • 10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 10.1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模型
    • 10.2 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
    • 10.3 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
    • 10.4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 10.5 元素周期律
    • 10.6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 10.7 本章习题
    • 10.8 课程思政元素
  • 11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 11.1 离子键理论
    • 11.2 离子的特征及对离子键强度的影响
    • 11.3 离子晶体
    • 11.4 离子极化
    • 11.5 价键理论
    • 11.6 杂化轨道理论
    • 11.7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 11.8 大π键
    • 11.9 分子轨道理论-1
    • 11.10 分子轨道理论-2
    • 11.11 键参数
    • 11.12 分子间作用力
    • 11.13 氢键
    • 11.14 本章习题
    • 11.15 课程思政元素
  • 12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
    • 12.1 配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 12.2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 12.3 价键理论的应用
    • 12.4 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
    • 12.5 晶体场理论的应用
    • 12.6 配位平衡及其影响因素
    • 12.7 本章习题
    • 12.8 课程思政元素
  • 13 配位滴定法
    • 13.1 副反应及副反应系数
    • 13.2 配位滴定
    • 13.3 配位滴定指示剂
    • 13.4 本章习题
    • 13.5 课程思政元素
  • 14 非金属元素一
    • 14.1 卤族元素
      • 14.1.1 卤素单质
      • 14.1.2 卤化物
      • 14.1.3 卤素的含氧酸及其盐
    • 14.2 氧族元素
      • 14.2.1 氧
      • 14.2.2 硫
    • 14.3 本章习题
    • 14.4 课程思政元素
  • 15 非金属元素二
    • 15.1 碳族元素概述
    • 15.2 碳单质
    • 15.3 的氧化物
    • 15.4 硅单质及其化合物
    • 15.5 氮及其化合物--氨
    • 15.6 氮的氧化物及其酸
    • 15.7 本章习题
    • 15.8 课程思政元素
  • 16 主族金属元素
    • 16.1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 16.2 本章习题
    • 16.3 课程思政元素
  • 17 过渡金属元素
    • 17.1 过渡金属元素概述
    • 17.2 钛及其重要化合物
    • 17.3 铬及其重要化合物
    • 17.4 锰及其重要化合物
    • 17.5 铁钴镍
    • 17.6 铜副族
    • 17.7 锌副族
    • 17.8 本章习题
    • 17.9 课程思政元素
  • 18 吸光光度法
    • 18.1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 18.2 应用
    • 18.3 本章习题
    • 18.4 课程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元素

第九章 知识点与思政元素融入点

                                       

 

教学章节

 
 

知识点

 
 

思政元素案例

 
 

培养目标

 
 

第九章第一节

 
 

条件电势能斯特方程

 
 

由能斯特方程这个以人名命名的方程可以延伸到能斯特与哈珀的历史抉择对比。能斯特不仅提出来能斯特方程,还建立了热力学第三定律,发明了能斯特灯、电钢琴,和他的导师奥斯特瓦尔德共同提出溶度积等重要概念,师徒五代相传获得诺贝尔奖。20世纪初的柏林大学是科学天才的聚集地,如普朗克、爱因斯坦、海森堡、霍夫曼、德拜;哲学家黑格尔、叔本华;社会学家马克思、恩格斯等,但德国也诞生了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1930年之后纳粹上台,很多正义的科学家像能斯特、爱因斯坦等拒绝为纳粹服务。也有些科学家选择了为纳粹服务,像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哈伯,替纳粹研制毒气弹,成为罪恶的化学武器之父。

 
 

科研工作者更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用知识造福人类社会,否则学问可能成为迫害人类的武器,从而引导学生树立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九章第二节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联系氧化还原反应是人体内最基本的化学反应,在氧化-抗氧化之间维持一个机体的平衡。浓度、酸度、产生沉淀等因素可以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同样,人体遭受有害刺激的时候也会产生大量活性氧、活性氮自由基,氧化-抗氧化失去平衡,就会产生氧化应激,严重的导致衰老、疾病等。熬夜、抽烟、酗酒、暴饮暴食、过度劳累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让平衡向氧化方向移动,加大疾病风险。

 
 

关心学生身心健康,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作息,有度饮食,让机体维持稳定的氧化-还原平衡状态,保持身体健康。

 
 

第九章第三节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的绘制

 
 

通过讲解滴定曲线的绘制,引出化学反应中也存在“量变与质变”这一辩证关系,化学计量点对应“度”。

 
 

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质变和量变的关系: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因矛盾引起的发展过程和状态、发展变化形式上具有的特点,从量变开始,质变是量变的结果,但量变不因质变而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