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元素
上一节
下一节
第八章 知识点与思政元素融入点
教学章节 | 知识点 | 思政元素案例 | 培养目标 |
第八章第一节 | 离子-电子法配平方程式 | 中学里学习过的配平方法已经不适应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融入学习好奇心及尽快学会熟练运用新方法。 | 培养学生快速接收新鲜事物的能力。克服懒惰的学习态度。新时代的青年应该有朝气蓬勃的风貌。 |
第八章第二节 | 原电池 | 电池的发明史,从伽尔瓦尼发现流电到现在锂电池,科学研究一直在路上 |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科研兴趣,为新能源的研发贡献自己的力量,研究出属于自主品牌的产品。 |
第五章第六节 | 酸碱滴定法应用实例 | 能斯特的贡献:发明了闻名于世的白炽灯(能斯特灯),建议用铂氢电极为零电位电极、能斯特方程、能斯特热定理(即热力学第三定律),低温下固体比热测定等,因而获1920年诺贝尔化学奖。 他把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导师奥斯特瓦尔德的培养,因而自己也毫无保留地把知识传给学生,先后有三位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米利肯1923,安德森1936年,格拉泽1960年)。师徒五代相传是诺贝尔奖史上空前的。 | 引导学生思考:诸多发明创造的背后是什么?是艰辛的付出和扎实的基础知识。 1.灌输发明创造来源于扎实的基础知识积累。 2.鼓励学生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不怕吃苦,有坚强的毅力,将来有所发明创造,造福人类。 3.要懂得感恩,感恩一切帮助过自己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