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蕈菌(Mushroom)
一、分布及与人类的关系
1、在自然界分布极广
蕈菌又称担子菌,伞菌,是高等真菌,通常是指那些能形成大型肉质子实体的真菌,包括大多数担子菌类和极少数的子囊菌类。
2、与人类关系密切
u 食用菌约有400多种,其中约50种已能进行人工栽培。
e.g. 双孢蘑菇、木耳、银耳、香菇、平菇、草菇、金针菇和竹荪等。
u 也有许多可供药用的蕈菌,e.g. 茯苓、灵芝、云芝、马勃和猴头等都是名贵药材,称药用菌。近几年丛担子菌中找到了抗癌物质, e.g. 香菇多糖等。
u 蕈菌的其他经济用途:
例如裂褶菌等产生促生素吲哚乙酸;
许多伞菌、腹菌及多孔菌可产生抗生素;
多种乳菇含有橡胶物质;
很多种大型真菌,如羊肚苗、鬼伞、马勃、蜜环菌、牛肝菌、紫丁香蘑等,可以用现代发酵技术培养它们的菌丝体作为调味品。
二、蕈菌的形态结构
蕈菌的最大特征是形成形状、大小、颜色各异的大型肉质子子实体。
1、典型的蕈菌的子实体
2、菌柄
u 菌柄多数生在菌盖的中央,有的偏生或侧生在一边。
u 菌柄的质地,有肉质,蜡质,纤维质或脆骨质等;
u 有的菌柄与菌盖不易分离,有的极易分离;
u 菌柄颜色也有多种多样,形状也各不相同,如圆柱状、棒状、纺锤状、杵状等。
3、菌丝体
子实体是担子菌长出地面的地上部分,样子很象插在地里的一把伞。地下还有白色丝状,到处蔓延的菌丝体,这是担子菌的营养体部分,即非繁殖器官。菌丝体有隔,可伸入培养基中吸收养分。在一定温度与湿度的坏境下,菌丝体取得足够的养料就开始形成子实体。
三、繁殖方式和子实体的形成
担子菌有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一)无性繁殖
u 大多数担子菌的无性繁殖不发达,通常通过芽殖、菌丝断裂,以及产生分生孢子、节孢子或粉孢子来进行的。
Ø 担孢子可芽殖产生分生孢子,在由分生孢子萌发产生菌丝。
Ø 菌丝时常断裂成单细胞的片段,这些片段就是节孢子。
Ø 若节孢子来于次生菌丝的,则是双核的;
Ø 若节孢子是初生菌丝产生的,则是单核的。
Ø 粉孢子是由特殊的、短的菌丝分枝即粉孢子梗从尖端逐个割裂形成的。粉孢子可以直接萌发产生单核的初生菌丝,也可起性孢子的作用与体细胞菌丝结合。
(二)有性繁殖
u 担子菌的有性繁殖是形成担孢子。
u 担孢子着生于棍棒状的担子上。担子起源于双核菌丝的顶端细胞,经过锁状联合之后,顶端细胞逐渐膨大,双核进行核配,经减数分裂后产生4个单倍体核。
担孢子:菌丝经过特殊的分化和有性结合形成担子,在担子上形成的有性孢子即为担孢子。
u 在蕈菌的生活史上,菌丝体可分五个阶段:
Ø 初生菌丝(一级菌丝):担孢子萌发,形成由许多单核细胞构成的菌丝;
Ø 次生菌丝(二级菌丝):不同性别的一级菌丝发生接合后,通过质配形成的双核细胞。通过“锁状联合”形成喙状突起而连合两个细胞的方式不断使双核细胞分裂,从而使菌丝尖端不断向前延伸。
Ø 三生菌丝(三级菌丝):到条件适合时,大量的二级菌丝分化为多种菌丝束。
Ø 子实体:菌丝束在适宜条件下会形成菌蕾,然后再分化、膨大呈大型子实体。
Ø 担孢子:子实体成熟后,双核菌丝的顶端膨大,其中的两个核融合形成一个新核,此过程称核配。新核经两次分裂(其中有一次为减数分裂),产生4个单倍体子核,最后在担子细胞的顶端形成4个独特的有性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