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教学内容
-
2 课件
学习课程的基本要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集历史性、理论性、教育性、知识性、政治性、科学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教社科〔2018〕2号)中规定的高校本科学生必修课程。
本门课程要求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内在规律,在正确了解国史、国情的前提下,确立并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和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把自己锻造成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一)掌握特点
1.该课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而非纯粹的历史课。
2.“史纲”:以时间为纬,以各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纬经织成“纲”。
3.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混合式教学
4.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行
5.考核方式为考试,成绩评定方法:总评成绩=过程性考核成绩×30%+实践考核成绩×20%+终结性考核成绩×50%。
(二)掌握知识
1.“史纲”涉及到的时间、事件、人物等
2.从历史实践分析得来的理性结论
3.掌握学习方法
(三)本门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方法:总评成绩=过程性考核成绩×30%+实践考核成绩×20%+终结性考核成绩×50%。
(一)过程性考核
过程性考核由出勤、课堂活动和阶段性测试构成,成绩评定细则具体见下表。
评价项目 | 评价内容 | 占比(%) |
出勤 | 全勤计20分,旷课1次扣5分(旷课3次以上平时成绩认定不及格;5次以上取消考试资格),迟到、早退1次扣3分,请假不扣分(需出示学工处盖章的请假条)。 | 20 |
课堂活动 | 采用加减分制度。以20分为基准分,按加减分项进行计算,最高为40分。加分项包括:回答问题,1-2分/次;参与课堂特色活动,如线上讨论、问卷填写、检测、课堂辩论及宣讲等,1-3分/次;课堂笔记,3-5分(最后一周对本门课程的笔记情况进行整体评价)等;减分项包括:上课玩手机、讲小话或是做与本课程无关事情,2分/次;上课睡觉、吃东西,3分/次;扰乱课堂秩序,5分/次。 | 40 |
阶段性测试 | 第15-16周进行超星学习通线上检测,总分40分。 | 40 |
(二)实践考核
实践考核由研究性学习报告成绩和以PPT完成成果展示的成绩两部分构成,成绩评定细则具体见下表。
评价项目 | 评价内容 | 占比(%) |
研究性学习 | 以小组为单位,每组5人,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根据小组上交的研究性学习报告的质量进行打分,以百分制计分。(具体研究内容待省厅比赛方案公布) | 50 |
“追寻红色足迹,重温红色岁月”主题活动 | 每位学生自行选择红色革命教育基地进行实地参观,并上交一份电子版心得体会或报告,要求字数1000字以上,并附上参观的图片。(标题小二,黑体,正文字体,小四,宋体,行距1.5倍)教师根据心得体会或是报告的质量进行打分,以百分制计分。 | 50 |
(三)终结性考核
考核形式:考试
期末考试成绩构成:标准化模块×50%+非标准化模块×50%
期末考试用时:标准化模块40分钟+非标准化模块80分钟
期末考试形式:标准化模块闭卷+非标准化模块开卷
标准化模块(闭卷):单选题、多选题,主要考察学生掌握和理解基本知识的能力
非标准化模块(开卷):材料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