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课程介绍
    • 1.1 课程介绍
  • 2 导言
    • 2.1 学习目的与要求
    • 2.2 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
    • 2.3 如何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和主线?
    • 2.4 怎样才能学好中国近现代史?
    • 2.5 学习课程的基本要求
    • 2.6 分享读史经历
    • 2.7 红色文化教学资源库
      • 2.7.1 红色经典文献
      • 2.7.2 红色文化案例
      • 2.7.3 红色文化视频
  • 3 专题一 民族之殇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是如何提出的?
    • 3.1 学习目的与要求
    • 3.2 古代中国的强盛
    • 3.3 中国的自我封闭与西方的对外扩张
    • 3.4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3.5 中华民族复兴任务的提出
    • 3.6 讨论题:近代“西力东侵”与“西学东渐”究竟是什么关系?
    • 3.7 红色文化教学资源库
      • 3.7.1 红色经典文献
      • 3.7.2 红色文化案例
      • 3.7.3 红色文化视频
    • 3.8 专题一 章节测试
  • 4 专题二 救亡之难——五四之前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为何失败?(1)
    • 4.1 学习目的与要求
    • 4.2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意义和失败原因、教训
    • 4.3 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原因、教训
    • 4.4 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原因、教训
    • 4.5 讨论题:从“中体西用”思想看洋务运动的局限
    • 4.6 红色文化教学资源库
    • 4.7 红色经典文献
    • 4.8 红色文化案例
    • 4.9 红色文化视频
    • 4.10 专题复习
  • 5 救亡之难——五四之前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为何失败?(2)
    • 5.1 辛亥革命前夜的复杂危机和统治者自救的失败
    • 5.2 辛亥革命是一场完整意义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
    • 5.3 共和政体的病变与辛亥革命的失败
    • 5.4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分析
    • 5.5 在线教学视频
    • 5.6 讨论题:辛亥革命是不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 5.7 红色文化教学资源库
      • 5.7.1 红色经典文献
      • 5.7.2 红色文化案例
      • 5.7.3 红色文化视频
    • 5.8 专题二 章节测试
  • 6 小结与拓展
    • 6.1 小结
    • 6.2 史观评述-警惕历史虚无主义
    • 6.3 历史影片赏析-复兴之路
    • 6.4 历史人物评析
    • 6.5 专题讨论
  • 7 专题三:建党伟业——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1)
    • 7.1 学习目的与要求
    • 7.2 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 7.3 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群体的三种类型以及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
    • 7.4 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
    • 7.5 在线教学视频
    • 7.6 讨论题:谈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关系
    • 7.7 红色文化教学资源库
      • 7.7.1 红色经典文献
      • 7.7.2 红色文化案例
      • 7.7.3 红色文化视频
    • 7.8 专题复习
  • 8 专题三:建党伟业——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2)
    • 8.1 学习目的与要求
    • 8.2 20 世纪的中国为什么需要马克思主义?
    • 8.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 8.4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对民主革命的初步探索
    • 8.5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国民革命的兴起
    • 8.6 北伐战争与国民革命的失败
    • 8.7 讨论题:谈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面貌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 8.8 在线教学视频
    • 8.9 红色文化教学资源库
      • 8.9.1 红色经典文献
      • 8.9.2 红色文化案例
      • 8.9.3 红色文化视频
    • 8.10 专题三 章节测试
  • 9 专题四:革命之艰——中国革命新道路是怎样开辟的?
    • 9.1 学习目的与要求
    • 9.2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及其统治实质
    • 9.3 土地革命战争的广泛兴起
    • 9.4 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探索
    • 9.5 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主要内涵和历史意义
    • 9.6 土地革命战争的严重挫折与长征的成功战略转移
    • 9.7 在线教学视频
    • 9.8 讨论题:谈谈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何重要意义 ?
    • 9.9 红色文化教学资源库
      • 9.9.1 红色经典文献
      • 9.9.2 红色文化案例
      • 9.9.3 红色文化视频
    • 9.10 专题四  章节测试
  • 10 专题五:中流砥柱——中华民族为何能够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1)
    • 10.1 学习目的与要求
    • 10.2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 10.3 抗日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 10.4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正义性、全民性和国际性
    • 10.5 在线教学视频
    • 10.6 讨论题: 谈谈你对日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了解。
    • 10.7 红色文化教学资源库
      • 10.7.1 红色经典文献
      • 10.7.2 红色文化案例
      • 10.7.3 红色文化视频
  • 11 专题五:中流砥柱——中华民族为何能够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2)
    • 11.1 学习目的与要求
    • 11.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11.3 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方针
    • 11.4 敌后抗日游击队
    • 11.5 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
    • 11.6 在线教学视频
    • 11.7 讨论题:抗日游击战为什么行?
    • 11.8 红色文化教学资源库
      • 11.8.1 红色文化文献
      • 11.8.2 红色文化案例
      • 11.8.3 红色文化视频
    • 11.9 专题五 章节测试
  • 12 专题六:民心所向——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以弱胜强、赢得解放战争?
    • 12.1 学习目的与要求
    • 12.2 抗战胜利后的时局
    • 12.3 国民党政权陷入全面包围之中
    • 12.4 “第三条道路”幻想的破灭
    • 12.5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 12.6 在线教学视频
    • 12.7 讨论题: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的攻守之势何以迅速改变?
    • 12.8 红色文化教学资源库
      • 12.8.1 红色经典文献
      • 12.8.2 红色文化案例
      • 12.8.3 红色文化视频
    • 12.9 专题六 章节测试
  • 13 专题七   道路之思——中国人民为何要走社会主义道路?(1)
    • 13.1 学习目的与要求
    • 13.2 教学案例1:新中国成立初期陈云在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工作中的历史作用
    • 13.3 教学案例2:刘青山、张子善案件
    • 13.4 教学案例3:“五反”斗争定案处理的原则
    • 13.5 教学案例4:周恩来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13.6 教学案例5:同仁堂的新生
    • 13.7 教学案例6:社会主义制度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
    • 13.8 在线教学视频
  • 14 专题七:道路之思——中国人民为何要走社会主义道路?(2)
    • 14.1 学习目的与要求
    • 14.2 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立
    • 14.3 两把老剪刀的故事
    • 14.4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
    • 14.5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诞生
    • 14.6 在线教学视频
    • 14.7 专题七 章节测试
  • 15 专题八:改革之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如何成功开辟的?
    • 15.1 红色文化教学资源库
      • 15.1.1 红色经典文献
      • 15.1.2 红色文化案例
      • 15.1.3 红色文化视频
      • 15.1.4 专题八 章节测试
  • 16 专题九:信念之力——怎样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历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 16.1 学习目的与要求
    • 16.2 中国人民是如何站起来的
    • 16.3 中国人民是如何富起来的
    • 16.4 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 16.5 在线教学视频
    • 16.6 讨论题:当代大学生如何继承优良传统,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 16.7 红色文化教学资源库
      • 16.7.1 红色经典文献
      • 16.7.2 红色文化案例
      • 16.7.3 红色文化视频
    • 16.8 专题九 章节测试
  • 17 期末复习测试
    • 17.1 综合复习一
    • 17.2 综合复习二
    • 17.3 综合复习三
    • 17.4 综合复习四
    • 17.5 综合复习五
    • 17.6 第一次期末复习
    • 17.7 第二次期末复习
    • 17.8 第三次期末复习
    • 17.9 第四次期末复习
    • 17.10 期末复习20222-2023学年下
  • 18 线上学习
    • 18.1 线上学习1
    • 18.2 线上学习2
    • 18.3 线上学习3
    • 18.4 线上学习4
课程介绍

欢迎走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慕课课堂。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当代中国政治兴替演进的密码,埋藏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中。只有透彻地了解了历史,才能正确地理解现实。让我们一起开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学习之旅。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虽然是一门历史课程,但这门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的与大学历史学专业所开设的历史课是有所区别的。

   一、课程性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是一门具有历史性特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这门课的设置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史学素养和政治觉悟。在掌握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的基础上,使大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成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中国共产党是怎样走上历史舞台并最终成为执政党的?我国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资本主义?1978年之后的中国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开放?这些与现实政治密切相关的问题的答案,都需要到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去寻找。因此,从课程性质来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教学目的的政治性与教学内容的历史性的统一。

二、课程任务

基于以上教学目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任务可概括为三句话即:“一条主线”、“两个了解”、“四个选择”。

1.把握一条主线: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的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因此,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近现代史的主线。从1895年孙中山提出“振兴中华”,到1981年北京大学学生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这正说明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是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的事业。而香港的百年沧桑正是这一伟大事业的一个缩影。

2.增进两个了解:了解国史、国情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从农民起义首领洪秀全、洪仁玕,到洋务派首领曾国藩、李鸿章;从资产阶级维新派骨干康有为、梁启超,到资产阶级革命派领袖孙中山、黄兴。他们都曾经从西方寻求了一些思想武器来构建自己的理论,希望能够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境地,如太平天国的拜上帝教、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主张、革命派的三民主义。

然而他们都失败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提出的方案并不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尽管也犯过教条主义的错误,但最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从而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因此,我们只有更多地了解国史,才能更好地理解国情,理解当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来之不易。

3.领会“四个选择”: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怎样选择了改革开放

使当代大学生深刻领会“四个选择”正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最主要的教学任务。 “四个选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经过历史的大浪淘沙,才形成了今天的政治格局。可以说,一部中国近现代史,正是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深化认识、加强认同、最终选择的历史。

基于教学目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任务可概括为三句话即:“一条主线”、“两个了解”、“四个选择”。

1.把握一条主线: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增进两个了解:了解国史、国情

3.领会“四个选择”: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怎样选择了改革开放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模块

主要教学内容

学时

1

专题一: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

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2

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和主线

怎样才能学好中国近现代史

学习课程的基本要求

2

专题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是如何提出的

古代中国的强盛

2

中国的自我封闭与西方的对外扩张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华民族复兴任务的提出

3

专题三: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为什么没有成功

太平天国的意义和失败原因、教训

4

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原因、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原因、教训

4

专题四: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既成功了又失败了

辛亥革命前夜的复杂危机和统治者自救

4

辛亥革命是一场完整意义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

共和政体的病变与辛亥革命的失败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分析。

5

专题五:为什么说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十月革命推动中国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2

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群体的三种类型以及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

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

6

专题六: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0世纪的中国为什么需要马克思主义

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工人运动的结合

中国共产党成立及其对民主革命的初步探索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国民革命的兴起

北伐战争与国民革命的失败

7

专题七:中国革命新道路是怎样探索和开辟的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及其统治实质

4

土地革命战争的广泛兴起

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探索

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主要内涵和历史意义

土地革命战争的严重挫折与长征的成功战略转移

8

专题八: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2

抗战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正义性、全民性和国际性

9

 

专题九: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倡导、促成和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

中国共产党率先并始终高举抗日救亡旗帜

中国共产党开辟和扩大敌后游击战争

中国共产党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推动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

8

专题十: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抗战胜利后的时局

2

国民党政权陷入全民包围之中

“第三条道路幻想的破灭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9

专题十一: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专题十二: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探索中的曲折;专题十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怎样开辟并接续发展的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4

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探索中的曲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并接续发展

10

专题十四: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怎样的历史性变革;专题十五:怎样正确认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变革

2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合计


32

 

                    实践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模块

项目名称

内容摘要

学时

实验(训)类型

开出

要求

1

实践教学

我来讲历史

根据教师指定主题,开展“我来讲历史”活动展示

16


必修


    四、教学方法及手段方法与手段

  1.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灵活运用参与式、讨论式、演讲式、辩论式、案例式、倒置式、团队项目体验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力求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灵活运用,使理论具体化,观点问题化,过程互动化,构筑“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平台。

2.全面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通过超星学习通、雨课堂等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互动,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形式多样、形象直观的优势,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细则(暂定)

  考核性质:考查

  考核形式:小论文

  考核用时:90分钟

  成绩评定:百分制

  总评成绩=平时占30%+实践占20%+期末占50%

  平时成绩构成:出勤占20%+课堂活动占40%+研究性学习活动占40%

  实践成绩构成:实践活动主题PPT占50%+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占50%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


(一)选用教材

教材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4月。

(二)参考书目

[1]《中国近代史》,蒋廷黻,岳麓书社,1987

[2]《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陈旭麓,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3]《伟大的中国革命》,费正清,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

[4]《剑桥中国晚清史》,费正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5]《乡土中国》,费孝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6]《中国的现代化》,吉尔伯特·罗兹曼,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7]《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茅海建,三联书店,1995

[8]《改良与革命》,周锡瑞,中华书局,1982

[9]《中国的内战-19451949年的中国》,胡素珊,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

[10]《毛泽东选集》,毛泽东,人民出版社,1991

[1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人民出版社,1993

[12]《论“三个代表”》,江泽民,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1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胡锦涛,党建读物出版社,2005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读本》,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出版社,2013

[1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学习出版社,2018

(三)学习网站与主页

[1]中国社会科学院 http://www.cssn.cn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网 http://www.sxz.edu.cn/

 [3]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网 http://szjy.hrbust.edu.cn/

[4]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http://www.zgdsw.org.cn/GB/349944/index.html

[5]中共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https://www.wxyjs.org.cn/

[6]党建研究网http://www.djyj.cn/

[7]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http://jds.cass.cn/

[8]中华文史网http://www.historychina.net/

[9]抗战文献数据平台http://www.modernhistory.org.cn/index.htm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http://www.hpr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