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大红袍

郑慕蓉

目录

  • 1 第一章 走进大红袍世界
    • 1.1 大红袍母树
    • 1.2 大红袍历史
    • 1.3 商品大红袍与走进博物馆的“大红袍”
    • 1.4 大红袍百年传统与万里茶路
    • 1.5 章节测验
  • 2 第二章  大红袍之出
    • 2.1 大红袍生产情况
    • 2.2 正岩、半岩与洲茶
    • 2.3 章节测验
  • 3 第三章  大红袍之生
    • 3.1 大红袍生长环境
    • 3.2 武夷耕作法
    • 3.3 章节测试
  • 4 第四章  茶树品种王国
    • 4.1 大红袍与水仙、肉桂
    • 4.2 武夷名丛
    • 4.3 引进茶树新品种
    • 4.4 章节测验
  • 5 第五章  大红袍制作
    • 5.1 大红袍传统手工制作技艺
    • 5.2 现代机械制茶
    • 5.3 章节测验
  • 6 第六章  大红袍品鉴
    • 6.1 大红袍品质特点
    • 6.2 解读“岩韵”
    • 6.3 陈年大红袍
    • 6.4 章节测验
  • 7 第七章  大红袍营养与功能
    • 7.1 大红袍营养成分
    • 7.2 大红袍功能作用
    • 7.3 大红袍深加工与综合利用
    • 7.4 章节测验
  • 8 第八章  大红袍器具
    • 8.1 茶具历史
    • 8.2 建盏
    • 8.3 现代茶具
    • 8.4 章节测验
  • 9 第九章 大红袍艺术
    • 9.1 印象大红袍
    • 9.2 茶百戏
    • 9.3 茶艺与茶席
    • 9.4 章节测验
  • 10 第十章  大红袍市场营销
    • 10.1 大红袍市场营销历史
    • 10.2 大红袍市场营销现状
    • 10.3 章节测验
  • 11 第十一章  大红袍礼俗
    • 11.1 喊山与开山
    • 11.2 饮茶习俗
    • 11.3 武夷茶谣
    • 11.4 章节测验
  • 12 第十二章  众人传诵大红袍
    • 12.1 历史名人谈大红袍
    • 12.2 非遗传人谈大红袍
    • 12.3 专家学者谈大红袍
    • 12.4 章节测验
茶百戏

引言

同学们,有喝过卡布奇诺吗?在黑色的咖啡上面用牛奶拉出漂亮的花纹。那同学们见过在茶汤上创作字画的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茶百戏。

什么是茶百戏


茶百戏,又名分茶、水丹青,是一种能在茶汤表面上写字做画,从而使茶汤纹脉形成物象图案的古茶艺,其特点就是仅用茶和水不用其他的原料能在茶汤中显现出文字和图案。它是在在宋代点茶的基础上进一步创作,是宋代斗茶的主要形式。

茶百戏的历史兴衰

历史上茶百戏受到皇帝和文人推崇,是古代文人雅士斗茶的重要方式,将茶由饮品上升到艺术欣赏品,也是古代文人生活艺术化的具体写照。

 “茶百戏”始见于唐代,刘禹锡在《西山兰若试茶歌》中描述:“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诗句中的“白云”、“花”就是对茶汤形成景象的生动描绘。

到了宋代,由于受到皇帝、大臣、文人的推崇把茶百戏做到了极致。北宋陶谷在《荈茗录》中记载:“茶百戏: 茶至唐始盛。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之茶百戏。

“艺术家皇帝”宋徽宗,不仅撰《大观茶论》论述点茶、分茶,还亲自烹茶赐宴群臣。许多文人如陆游、李清照、杨万里、苏轼、范仲淹、章岷等也都对分茶十分钟爱,留下了许多描述分茶的诗文。杨万里《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诗中云:“银瓶首下仍尻高,注汤作字势嫖姚。”诗中描写一位高手“显上人”分茶时能使茶汤出现的种种物象和文字,令人惊叹。宋元时期,建州武夷山一代是贡茶的所在地,因此斗茶文化兴盛,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分茶的产生。

到明清时期,随着点茶法退出历史舞台,茶百戏也逐渐衰落,记载稀少;到清代后期已难觅踪迹,几近失传。

茶百戏的现代传承

近年来,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传统文化的复兴,茶文化也倍受关注,大批的茶界人士与爱好者投身于恢复茶百戏技艺的探究中。武夷茶人章志峰研究数年,于2009年将茶百戏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2010年,茶百戏被列入武夷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录;2017年,茶百戏入选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今,茶百戏以其独特的视觉体验与参与性,受到现代人的欢迎,茶百戏又因其特有的文化性、艺术性而被人们传效学习。使这一古茶艺在新时代背景下再次焕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