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绪论
    • 1.1 水资源与水循环
    • 1.2 水污染及水质标准
    • 1.3 水处理方法和处理工艺简介
    • 1.4 作业
  • 2 水的物理处理
    • 2.1 格栅
    • 2.2 沉淀
    • 2.3 气浮
    • 2.4 过滤
    • 2.5 作业
  • 3 生物处理
    • 3.1 废水可生化性原理及其判别
    • 3.2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工艺——活性污泥法
    • 3.3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生物膜法
    • 3.4 厌氧生物处理工艺
    • 3.5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 3.6 稳定塘和污水的土地处理
    • 3.7 作业
  • 4 化学处理
    • 4.1 混凝
    • 4.2 中和
    • 4.3 消毒
    • 4.4 氧化还原
    • 4.5 作业
  • 5 其他重要的处理方法
    • 5.1 吸附
    • 5.2 离子交换
    • 5.3 膜技术
    • 5.4 萃取
    • 5.5 作业
  • 6 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 6.1 概述
    • 6.2 污泥的浓缩工艺
    • 6.3 污泥的调理、脱水与干化
    • 6.4 污泥的消化
    • 6.5 作业
  • 7 实验
    • 7.1 混凝
    • 7.2 活性污泥控制系统和SBR实验、
    • 7.3 加压容器气浮实验、
    • 7.4 离子交换软化实验、
    • 7.5 吸附实验1
    • 7.6 吸附实验2
稳定塘和污水的土地处理


【好氧塘】好氧塘的深度较浅,阳光能透至塘底,全部塘水内都含有溶解氧,塘内菌藻共生,溶解氧主要是由藻类供给,好氧微生物起净化污水作用。

【兼性塘】兼性塘的深度较大,上层是好氧区,藻类的光合作用和大气复氧作用使其有较高的溶解氧,由好氧微生物起净化污水作用;中层的溶解氧逐渐减少,称兼性区(过渡区),由兼性微生物起净化作用;下层塘水无溶解氧,称厌氧区,沉淀污泥在塘底进行厌氧分解。

【厌氧塘】厌氧塘的塘深在2m以上,有机负荷高,全部塘水均无溶解氧,呈厌氧状态,由厌氧微生物起净化作用,净化速度慢,污水在塘内停留时间长。

【曝气塘】曝气塘采用人工曝气供氧,塘深在2m以上,全部塘水有溶解氧,由好氧微生物起净化作用,污水停留时间较短。

【深度处理塘】深度处理塘又称三级处理塘或熟化塘,属于好氧塘。其进水有机污染物浓度很低,一般BOD5≤30mg/L。

【污水灌溉系统】

污水灌溉存在的问题:不能解决污水的终年问题(为雨季及冬季),往往不能进行终年泼水灌溉。非灌溉期间污水若不经贮存排入地表水体,会造成地表水污染。污水灌溉农田后出水不加收集,不能有效控制排放与利用。

如污水达不到农田灌溉标准,则会影响作物的生长、产量和品质,特别是污水中的重金属和化学有机合成物含在作物的某些部位富集,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重金属在土壤中积累会影响土壤的特性和使用。

【土地渗滤系统】

慢速渗滤系统:用于渗透水性能良好的土壤(如砂质土壤),它适用于蒸发量小,气候湿润地区;慢速渗滤系统用表面布水或喷灌布水。

快速渗滤系统:污水周期地向渗滤田灌水和休灌,表层土壤交替地处于厌氧-好氧状态,有机物被土层中的微生物所分解,同时也对N、P进行了去除。

【湿地处理系统】

将污水投配到沼泽地上,污水沿一定方向流动,在耐水植物的土壤联合作用下而得到净化的一种土地处理工艺。

天然湿地系统

利用天然洼地、苇塘,并加以人工修整而成。中设导流土堤,使污水沿一定方向流动,H一般在30~2000px之间,不超过1.00m,净化作用与好氧塘相似。

▶ 由水面人工湿地

用人工筑成水了或沟槽状,地面铺设隔水层以防渗漏,再充填一定深度的土壤层,土壤层种植芦苇一类的维管束植物,污水由湿地的一端通过布水装置进入,并以较浅的水层在地表上以推流方式向前流动,从另一端溢入集水沟,在流动地程中保持着自由水面。有机负荷率介于18~110kgBOD5/(ha·d),幅度较大。 

▶ 人工潜流湿地处理系统

人工潜流湿地处理系统是人工筑成的床槽,床内充填介质支持芦苇类的挺水植物生长,床底设粘土隔水层,并具有一定的坡度。污水从沿床宽度设置的布水装置进入,水平流动通过介质,与布满生物膜的介质表面和溶解氧充分的植物根区接触,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净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