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马广强、孙昊鑫、徐洪波、廖永翠、万红娇

目录

  • 1 第一篇 医学免疫学--  绪论
    • 1.1 电子教材  医学免疫学绪论
    • 1.2 第一课时 免疫的概念、功能。
    • 1.3 第二课时 免疫学的发展简史
    • 1.4 案例--超级人类
    • 1.5 章节测试
  • 2 第二单元 抗原
    • 2.1 电子教材 抗原
    • 2.2 第一课时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 2.3 第二课时 抗原的特异性
    • 2.4 第三课时 抗原的分类
    • 2.5 章节测试
  • 3 第三单元 抗体
    • 3.1 电子教材 抗体
    • 3.2 第一课时 抗体及其结构
    • 3.3 第二课时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 3.4 第三课时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作用
    • 3.5 案例--生物导弹
    • 3.6 章节测试
  • 4 第四单元 补体系统
    • 4.1 电子教材 补体系统
    • 4.2 第一课时 概述
    • 4.3 第二课时 补体系统的激活
    • 4.4 第三课时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 4.5 案例教学--青春痘成长日记
    • 4.6 章节测试
  • 5 第五单元 细胞因子
    • 5.1 电子教材 细胞因子
    • 5.2 第一课时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 5.3 第二课时 分类
    • 5.4 案例--细胞因子的释放
    • 5.5 章节测试
  • 6 第六单元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 6.1 电子教材 MHC
    • 6.2 第一课时  什么是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 6.3 第二课时 HLA抗原的分子结构及特点
    • 6.4 第三课时 HLA与医学实践
    • 6.5 章节测试
  • 7 第七单元 免疫细胞
    • 7.1 电子教材 免疫细胞
    • 7.2 第一课时   免疫器官
    • 7.3 第二课时 免疫细胞
    • 7.4 案例教学:巨噬细胞追杀细菌
    • 7.5 章节测试
  • 8 第八单元 免疫应答及其调节
    • 8.1 电子教材 免疫应答
    • 8.2 第一课时 概述
    • 8.3 第二课时 抗原提呈
    • 8.4 第三课时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 8.5 第四课时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 8.6 案例---抗流感的免疫应答过程
    • 8.7 章节测试
  • 9 第九单元 超敏反应
    • 9.1 电子教材 超敏反应
    • 9.2 第一课时 I型超敏反应
    • 9.3 第二课时 II型超敏反应
    • 9.4 第三课时 III型超敏反应
    • 9.5 第四课时 IV型超敏反应
    • 9.6 案例教学 超敏反应的治疗与预防
    • 9.7 章节测试
  • 10 第十单元 免疫学应用
    • 10.1 电子教材 免疫学应用
    • 10.2 第一课时 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检测
    • 10.3 第二课时 免疫预防
    • 10.4 案例教学-ELISA 检测
    • 10.5 章节测试
  • 11 医学微生物绪论
    • 11.1 电子教材 医学微生物学绪论
    • 11.2 微生物概论
  • 12 第二篇 医学微生物学
    • 12.1 电子教材 细菌学总论
    • 12.2 第一课时 细菌的形态
    • 12.3 第二课时 细菌的结构
    • 12.4 案例--鞭毛的运动
    • 12.5 章节测试
  • 13 第十二单元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
    • 13.1 电子教材 细菌的生理
    • 13.2 第一课时 细菌的代谢
    • 13.3 第二课时 细菌的生长繁殖
    • 13.4 第三课时 细菌的人工培养
    • 13.5 章节测试
  • 14 第十三单元 细菌的分布与致病
    • 14.1 第一课时 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
  • 15 第十四单元 人体的微生物环境
    • 15.1 第一课时 正常微生物群
    • 15.2 第二课时 人体微生物群的生理意义
    • 15.3 第三课时 微生态失调
    • 15.4 章节测试
  • 16 第十五单元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 16.1 第一课时 感染的定义及意义
    • 16.2 第二课时 感染的类型及影响感染的因素
    • 16.3 第三课时 细菌性感染
    • 16.4 章节测试
  • 17 第十六单元   消毒与灭菌
    • 17.1 电子教材 消毒与灭菌
    • 17.2 第一课时 物理控制方法
    • 17.3 第二课时 化学消毒灭菌法
    • 17.4 第三课时 生物安全
    • 17.5 章节测试
  • 18 第十七单元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 18.1 电子教材 遗传与变异
    • 18.2 第一课时  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 18.3 电子教材 噬菌体
    • 18.4 第二课时 噬菌体
    • 18.5 第三课时 基因突变及其分子机制
    • 18.6 章节测试
  • 19 第十八章 常见病原性细菌
    • 19.1 第一课时  球菌
    • 19.2 第二课时 肠道杆菌
    • 19.3 第三课时 厌氧性细菌
    • 19.4 第四课时 分枝杆菌属
    • 19.5 其它原核生物
    • 19.6 章节测试
  • 20 第十九单元 真菌学
    • 20.1 电子教材 真菌学概论
    • 20.2 第一课时  真菌概论
    • 20.3 第二课时 常见致病真菌
    • 20.4 章节测试
  • 21 第二十单元  病毒学
    • 21.1 电子教材 病毒学
    • 21.2 第一课时 病毒学概论
    • 21.3 第二课时 流感病毒
    • 21.4 第三课时 肝炎病毒
    • 21.5 第三课时 HIV
    • 21.6 第四课时 疱疹病毒
    • 21.7 第五课时狂犬病毒
    • 21.8 课外学习 埃博拉病毒
    • 21.9 章节测试
  • 22 实验教学内容
    • 22.1 实验准备工作
      • 22.1.1 实验一  细菌的 分离纯化实验
    • 22.2 实验二 革兰氏染色实验
    • 22.3 实验三  药敏实验
    • 22.4 实验四 紫外杀菌实验
    • 22.5 实验五 细菌接种实验
    • 22.6 免疫学实验
    • 22.7 寄生虫实验
    • 22.8 真菌形态学观察
第二课时 常见致病真菌

 

第二节 常见致病真菌

一、皮肤癣真菌

引起皮肤感染的真菌主要是皮肤癣真菌(dermatophytes),皮肤癣菌分为毛癣菌(Trichophyton)、表皮癣菌(EpidermopHyton)和小孢子癣菌(Microsporum)3个属。皮肤癣菌有嗜角质蛋白的特性,其侵犯部位主要在角化的表皮、毛发和指(趾)甲,病理变化是由真菌的增殖及其代谢产物刺激宿主引起的反应。

二、角层癣菌

角层癣菌主要指糠粃孢子马拉色菌(Malassezia furfur)等只寄居人体皮肤和毛干的最表层,不引起组织细胞反应的一些真菌。糠粃孢子马拉色菌可引起人的花斑癣,皮肤出现黄褐色的花斑,如汗渍斑点,俗称汗斑。病人一般无自觉症状,少数略有痒感。

三、皮下感染真菌

引起皮下组织感染的真菌主要为着色真菌与申克孢子丝菌,为腐生性真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尘埃中。

(一)着色真菌 

着色真菌种类较多,因引起的疾病症状相似,病变皮肤变黑,故统称为着色真菌病。较常见的为裴氏与卡氏着色真菌。感染皮肤多在暴露部位,早期为丘疹,后增大成结节,结节融合成疣状或菜花状。病程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全身免疫功能低下者可经血流或淋巴扩散至淋巴结、肝、肾、中枢神经等。

(二)申克孢子丝菌(Sporotrichum schenckii)  

申克孢子丝菌可经皮肤创口侵入皮肤,然后沿淋巴管分布,引起亚急性或慢性肉芽肿,使淋巴管出现链状硬结,称为孢子丝菌下疳。也可经口或呼吸道侵入,沿血行播散至其他器官。

四、新生隐球菌

新生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为圆形酵母型真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正常人的体表、口腔、粪便中也可分离到。荚膜多糖是本菌重要的致病因素,可抑制吞噬,降低机体的抵抗力。新生型隐球菌可经呼吸道吸入,在肺部可引起轻度炎症,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播散至全身多部位如皮肤、骨、心脏、淋巴结,尤其是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膜炎。新生隐球菌脑膜炎常发生于机体免疫力极度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

五、白假丝酵母菌

白假丝酵母菌(Saccharomyces albicans)属于念珠菌属(candida),主要存在于正常人的口腔、上呼吸道、肠道和阴道粘膜上,为人体的正常菌群。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或菌群失调时可致病,是临床最常见的机会致病性真菌,可引起人体皮肤、粘膜、内脏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皮肤感染好发于皮肤的皱褶处,引起皮肤湿疹样症、瘙痒症、甲沟炎等;黏膜感染可引起鹅口疮、口角糜烂、阴道炎、外阴炎等。鹅口疮多见于体质虚弱的新生儿,艾滋病人的继发感染。机体抵抗力极低的人,可引起肺炎、支气管炎、膀胱炎、肾盂肾炎、肠炎、心内膜炎、脑膜炎、脑脓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