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马广强、孙昊鑫、徐洪波、廖永翠、万红娇

目录

  • 1 第一篇 医学免疫学--  绪论
    • 1.1 电子教材  医学免疫学绪论
    • 1.2 第一课时 免疫的概念、功能。
    • 1.3 第二课时 免疫学的发展简史
    • 1.4 案例--超级人类
    • 1.5 章节测试
  • 2 第二单元 抗原
    • 2.1 电子教材 抗原
    • 2.2 第一课时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 2.3 第二课时 抗原的特异性
    • 2.4 第三课时 抗原的分类
    • 2.5 章节测试
  • 3 第三单元 抗体
    • 3.1 电子教材 抗体
    • 3.2 第一课时 抗体及其结构
    • 3.3 第二课时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 3.4 第三课时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作用
    • 3.5 案例--生物导弹
    • 3.6 章节测试
  • 4 第四单元 补体系统
    • 4.1 电子教材 补体系统
    • 4.2 第一课时 概述
    • 4.3 第二课时 补体系统的激活
    • 4.4 第三课时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 4.5 案例教学--青春痘成长日记
    • 4.6 章节测试
  • 5 第五单元 细胞因子
    • 5.1 电子教材 细胞因子
    • 5.2 第一课时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 5.3 第二课时 分类
    • 5.4 案例--细胞因子的释放
    • 5.5 章节测试
  • 6 第六单元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 6.1 电子教材 MHC
    • 6.2 第一课时  什么是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 6.3 第二课时 HLA抗原的分子结构及特点
    • 6.4 第三课时 HLA与医学实践
    • 6.5 章节测试
  • 7 第七单元 免疫细胞
    • 7.1 电子教材 免疫细胞
    • 7.2 第一课时   免疫器官
    • 7.3 第二课时 免疫细胞
    • 7.4 案例教学:巨噬细胞追杀细菌
    • 7.5 章节测试
  • 8 第八单元 免疫应答及其调节
    • 8.1 电子教材 免疫应答
    • 8.2 第一课时 概述
    • 8.3 第二课时 抗原提呈
    • 8.4 第三课时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 8.5 第四课时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 8.6 案例---抗流感的免疫应答过程
    • 8.7 章节测试
  • 9 第九单元 超敏反应
    • 9.1 电子教材 超敏反应
    • 9.2 第一课时 I型超敏反应
    • 9.3 第二课时 II型超敏反应
    • 9.4 第三课时 III型超敏反应
    • 9.5 第四课时 IV型超敏反应
    • 9.6 案例教学 超敏反应的治疗与预防
    • 9.7 章节测试
  • 10 第十单元 免疫学应用
    • 10.1 电子教材 免疫学应用
    • 10.2 第一课时 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检测
    • 10.3 第二课时 免疫预防
    • 10.4 案例教学-ELISA 检测
    • 10.5 章节测试
  • 11 医学微生物绪论
    • 11.1 电子教材 医学微生物学绪论
    • 11.2 微生物概论
  • 12 第二篇 医学微生物学
    • 12.1 电子教材 细菌学总论
    • 12.2 第一课时 细菌的形态
    • 12.3 第二课时 细菌的结构
    • 12.4 案例--鞭毛的运动
    • 12.5 章节测试
  • 13 第十二单元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
    • 13.1 电子教材 细菌的生理
    • 13.2 第一课时 细菌的代谢
    • 13.3 第二课时 细菌的生长繁殖
    • 13.4 第三课时 细菌的人工培养
    • 13.5 章节测试
  • 14 第十三单元 细菌的分布与致病
    • 14.1 第一课时 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
  • 15 第十四单元 人体的微生物环境
    • 15.1 第一课时 正常微生物群
    • 15.2 第二课时 人体微生物群的生理意义
    • 15.3 第三课时 微生态失调
    • 15.4 章节测试
  • 16 第十五单元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 16.1 第一课时 感染的定义及意义
    • 16.2 第二课时 感染的类型及影响感染的因素
    • 16.3 第三课时 细菌性感染
    • 16.4 章节测试
  • 17 第十六单元   消毒与灭菌
    • 17.1 电子教材 消毒与灭菌
    • 17.2 第一课时 物理控制方法
    • 17.3 第二课时 化学消毒灭菌法
    • 17.4 第三课时 生物安全
    • 17.5 章节测试
  • 18 第十七单元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 18.1 电子教材 遗传与变异
    • 18.2 第一课时  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 18.3 电子教材 噬菌体
    • 18.4 第二课时 噬菌体
    • 18.5 第三课时 基因突变及其分子机制
    • 18.6 章节测试
  • 19 第十八章 常见病原性细菌
    • 19.1 第一课时  球菌
    • 19.2 第二课时 肠道杆菌
    • 19.3 第三课时 厌氧性细菌
    • 19.4 第四课时 分枝杆菌属
    • 19.5 其它原核生物
    • 19.6 章节测试
  • 20 第十九单元 真菌学
    • 20.1 电子教材 真菌学概论
    • 20.2 第一课时  真菌概论
    • 20.3 第二课时 常见致病真菌
    • 20.4 章节测试
  • 21 第二十单元  病毒学
    • 21.1 电子教材 病毒学
    • 21.2 第一课时 病毒学概论
    • 21.3 第二课时 流感病毒
    • 21.4 第三课时 肝炎病毒
    • 21.5 第三课时 HIV
    • 21.6 第四课时 疱疹病毒
    • 21.7 第五课时狂犬病毒
    • 21.8 课外学习 埃博拉病毒
    • 21.9 章节测试
  • 22 第三篇 医学寄生虫学
    • 22.1 电子教材 寄生虫概论
    • 22.2 第一课时 绪论
    • 22.3 章节测试
  • 23 第一章 线虫
    • 23.1 电子教材 医学蠕虫
    • 23.2 医学蠕虫与线虫概述
  • 24 第二章 吸虫
    • 24.1 电子教材 吸虫
    • 24.2 吸虫
  • 25 第三章 绦虫
    • 25.1 电子教材 绦虫
    • 25.2 绦虫
    • 25.3 医学原虫
  • 26 实验教学内容
    • 26.1 实验准备工作
      • 26.1.1 实验一  细菌的 分离纯化实验
    • 26.2 实验二 革兰氏染色实验
    • 26.3 实验三  药敏实验
    • 26.4 实验四 紫外杀菌实验
    • 26.5 实验五 细菌接种实验
    • 26.6 免疫学实验
    • 26.7 寄生虫实验
    • 26.8 真菌形态学观察
第四课时 疱疹病毒



五、疱疹病毒

疱疹病毒(Herpes viruses)是一群中等大小、结构相似、有包膜的DNA病毒。现已发现110多种, 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可分为三个亚科:①α 疱疹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增殖快、引起细胞病变,可在感觉神经节内建立潜伏感染;②β疱疹病毒(如巨细胞病毒) 增殖周期较长,可使感染细胞形成巨细胞,可在唾液腺、肾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建立潜伏感染;③γ疱疹病毒(如EB病毒)感染的靶细胞主要是B细胞,病毒可在细胞内长期潜伏。疱疹病毒感染的宿主范围广泛,可感染人类和其他脊椎动物。与人类感染有关的疱疹病毒已知有8(型)种。以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最常见。


(一)、单纯疱疹病毒

 

(一)生物学特性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urus,HSV)具有典型的疱疹病毒科病毒的形态结构特征。 根据生物学特性不同,HSV分为两个血清型,即HSV-1和HSV-2。两型病毒的DNA有50%同源性,因此,两型病毒既有型间的共同抗原,又有型特异性抗原。

HSV宿主范围广,体外能在多种细胞中增殖,常用原代兔肾、人胚肺、人胚肾细胞,或地鼠肾等细胞分离培养病毒。感染细胞数天内可见细胞肿胀,变圆,出现核内嗜酸性包涵体。HSV对动物感染范围较广。常用实验动物有家兔、豚鼠、小鼠等。动物脑内接种可引起疱疹性脑膜炎,角膜接种引起树枝状疱疹性角膜炎。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HSV主要引起皮肤粘膜疱疹性疾病,人类有普遍易感性,感染率达80%~90%。病人和健康带毒者是传染源,主要通过直接密切接触和性接触传播。HSV经口腔、呼吸道、生殖道粘膜和破损皮肤等多种途径侵入机体。人感染HSV后大多无明显症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粘膜或皮肤局部疱疹,偶尔也可产生严重甚至可致死的全身性感染。HSV感染可表现为原发感染、潜伏与再发感染及先天感染。

1. 原发感染:HSV-1原发感染常发生于6个月以后的婴幼儿,多数为隐性感染,少数出现龈口炎,唇疱疹、湿疹样疱疹、疱疹性角膜炎、疱疹性脑炎等。生殖器疱疹主要由HSV-2引起。

2. 潜伏与复发感染:HSV原发感染产生免疫力后,可将大部分病毒清除,部分病毒可沿神经髓鞘到达三叉神经节(HSV-1)和脊神经节(HSV-2)细胞中或周围星形神经胶质细胞内,以潜伏状态持续存在,与机体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不引起临床症状。当机体受到各种非特异性刺激,如发热、寒冷、日晒、月经来潮、某些细菌、病毒感染、情绪紧张、或使用激素, 潜伏的病毒可被激活并增殖,沿神经纤维轴突移行至神经末梢,进入上皮细胞内继续增殖,引起局部疱疹复发,即为复发感染。复发感染的特点是每次复发病变部位往往都在同一部位,如唇疱疹。

3. 先天性感染:HSV-1感染的妊娠期妇女,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引起胎儿流产、先天性畸形等。产妇如患生殖器疱疹,新生儿通过产道可感染HSV-2,发生新生儿疱疹,临床表现为高热、呼吸困难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HSV-2还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HSV原发感染后一周血中可出现中和抗体,3~4周达高峰,可持续多年。中和抗体对阻止病毒经血流播散有一定作用,但对已进入细胞内的病毒不起作用,不能防止感染的复发。在抗HSV的免疫中,细胞免疫更为重要,可清除细胞内的病毒,但对潜伏在神经节细胞内的病毒不起作用。

(三)微生物学检查

可取病人唾液,脊髓液及口腔、宫颈、阴道分泌液,或角膜结膜刮取物等接种易感细胞中培养1~2天,出现细胞肿胀、变圆、相互融合等病变,可作初步诊断。也可用HSV-1和HSV- 2单克隆抗体作免疫荧光染色法,或用中和试验进行分型鉴定。

 (四)防治原则

预防主要是切断传播途径,避免有害因素对机体的刺激,维持正常的机体免疫力。孕妇产道有HSV-2感染者,分娩后给新生儿立即注射丙种球蛋白有预防作用。抗病毒药物疱疹净(5-碘脱氧尿嘧啶核苷)、无环鸟苷等滴眼对疱疹性角膜炎有效;无环鸟苷对口唇疱疹、疱疹性脑炎、生殖器疱疹等有一定治疗效果,但不能防止潜伏感染的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