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

许艳艳

目录

  • 1 绪论
    • 1.1 前言
    • 1.2 什么是保护生物学
    • 1.3 保护生物学的起源
    • 1.4 新学科的诞生
  • 2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 2.1 生物多样性概述
    • 2.2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 2.3 生物多样性的分布
  • 3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 3.1 背景
    • 3.2 生态经济学
    • 3.3 直接使用价值
    • 3.4 间接使用价值
    • 3.5 小测验
  • 4 物种灭绝
    • 4.1 概述
    • 4.2 过去的大灭绝
    • 4.3 人类造成的大灭绝
    • 4.4 背景灭绝率
    • 4.5 岛屿上的物种灭绝率
    • 4.6 水生环境中的物种灭绝率
    • 4.7 岛屿生物地理学和灭绝率预测
    • 4.8 局部灭绝
  • 5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一)
    • 5.1 概述
    • 5.2 人口增长及其影响
    • 5.3 生境破坏
    • 5.4 生境破碎化
    • 5.5 生境退化和污染
    • 5.6 听,大自然在说话
  • 6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二)
    • 6.1 地球成长史(拓展)
    • 6.2 背景
    • 6.3 全球气候在变化
    • 6.4 过度开发
    • 6.5 物种入侵
    • 6.6 疾病
    • 6.7 小测验
  • 7 物种和种群水平的保护
    • 7.1 应用种群生物学
    • 7.2 保护等级
    • 7.3 建立新种群
    • 7.4 迁地保护
    • 7.5 物种的法律保护
  • 8 生态系统和景观水平的保护
    • 8.1 概述
    • 8.2 保护地的建立和分类
    • 8.3 新保护地的创建和保护区网络
    • 8.4 保护地设计
  • 9 保护地管理
    • 9.1 背景
    • 9.2 保护地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
    • 9.3 2019中国保护地十件大事
    • 9.4 保护地的管理
    • 9.5 保护地管理面临的挑战
  • 10 保护地外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 10.1 未保护生境的价值
    • 10.2 不同类型用地的物种保护
    • 10.3 生态系统管理
    • 10.4 案例研究
  • 11 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 11.1 地方和国家水平上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11.2 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国际途径
    • 11.3 未来议程
地方和国家水平上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