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
    • 1.1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概述
      • 1.1.1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
      • 1.1.2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特点
    • 1.2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相关理论
      • 1.2.1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内涵与意义
      • 1.2.2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观
    • 1.3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目标、途径、内容及实施步骤
      • 1.3.1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
      • 1.3.2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途径
      • 1.3.3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内容
      • 1.3.4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实施步骤
  • 2 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教育
    • 2.1 日常交谈中的语言教育
  • 3 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
    • 3.1 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概述
      • 3.1.1 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的教育价值
      • 3.1.2 对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的基本认识
      • 3.1.3 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的选材分析
    • 3.2 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 3.2.1 如何导入作品
      • 3.2.2 如何引导幼儿感知欣赏作品
      • 3.2.3 如何引导幼儿理解与体验作品
      • 3.2.4 如何引导幼儿创造与表达作品
  • 4 学前儿童谈话活动
    • 4.1 学前儿童谈话活动的价值
    • 4.2 学前儿童谈话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 4.2.1 学前儿童谈话活动的选材
      • 4.2.2 学前儿童谈话活动材料的准备与内容拓展
      • 4.2.3 学前儿童谈话活动中谈话方式的运用
      • 4.2.4 学前儿童辩论活动
  • 5 学前儿童讲述活动
    • 5.1 学前儿童讲述活动概述
      • 5.1.1 学前儿童讲述活动概述
      • 5.1.2 讲述活动的主要类型
    • 5.2 学前儿童讲述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 5.2.1 如何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 5.2.2 如何增加讲述过程趣味性
      • 5.2.3 如何提升幼儿讲述能力
  • 6 学前儿童语言游戏活动
    • 6.1 学前儿童语言游戏概述
    • 6.2 学前儿童语言游戏活动的组织
  • 7 学前儿童早期阅读活动
    • 7.1 学前儿童早期阅读活动概述
      • 7.1.1 早期阅读的价值与目标
      • 7.1.2 早期阅读材料的选择与分析
    • 7.2 学前儿童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 7.2.1 不同内容图画书的指导
      • 7.2.2 师幼共读的指导策略
      • 7.2.3 幼儿自主阅读的指导策略
      • 7.2.4 家庭阅读活动指导
  • 8 基本理论
    • 8.1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主讲:颜晓燕)
    • 8.2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特点(主讲:颜晓燕)
    • 8.3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指导原则(主讲:颜晓燕)
    • 8.4 《指南》语言领域解读(主讲:颜晓燕)
  • 9 0~3岁婴幼儿 语言教育
    • 9.1 0—1岁婴幼儿语言的发展与指导(主讲:侯松燕)
    • 9.2 1—2岁婴幼儿语言的发展与指导(主讲:侯松燕)
    • 9.3 2—3岁婴幼儿语言的发展与指导(主讲:侯松燕)
    • 9.4 0-3岁婴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主讲:侯松燕)
  • 10 幼儿园谈话活动指导
    • 10.1 谈话活动的基本认识(主讲:侯松燕)
    • 10.2 谈话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主讲:侯松燕)
    • 10.3 晨间谈话的指导(主讲:颜晓燕)
    • 10.4 谈话活动案例分析(主讲:颜晓燕)
  • 11 幼儿园讲述活动指导
    • 11.1 讲述活动的基本认识(主讲:孙蓓)
    • 11.2 讲述活动的设计(主讲:孙蓓)
    • 11.3 看图讲述活动案例分析(主讲:孙蓓)
    • 11.4 情景讲述活动案例分析(主讲:孙蓓)
  • 12 幼儿园文学活动指导
    • 12.1 幼儿园文学活动的内涵、特征及意义(主讲:叶惠玲)
    • 12.2 幼儿园文学活动的类型、选材要求(主讲:叶惠玲)
    • 12.3 幼儿园文学活动的教育目标(主讲:叶惠玲)
    • 12.4 幼儿园文学活动的设计(主讲:叶惠玲)
    • 12.5 故事活动的组织(主讲:叶惠玲)
    • 12.6 组织幼儿的诗歌、散文活动(主讲:叶惠玲)
  • 13 幼儿园听说游戏指导
    • 13.1 听说游戏的基本认识(主讲:孙蓓)
    • 13.2 听说游戏的类型(主讲:孙蓓)
    • 13.3 听说游戏的设计(主讲:孙蓓)
    • 13.4 听说游戏案例分析(主讲:孙蓓)
  • 14 幼儿园阅读区指导
    • 14.1 幼儿园阅读活动的特征(主讲:颜晓燕)
    • 14.2 图画书的选择与赏析(主讲:颜晓燕)
    • 14.3 阅读区的创设与指导(主讲:颜晓燕)
    • 14.4 阅读教学的设计与组织(主讲:颜晓燕)
  • 15 实践课
    • 15.1 我的连衣裙(主讲:颜晓燕)
    • 15.2 小蜜蜂找朋友(主讲:颜晓燕)
谈话活动案例分析(主讲:颜晓燕)


《指南》指出:语言领域的核心价值是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发展,谈话活动对于促进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项专门的语言教学活动,谈话活动有别于日常生活中的随意、即兴的聊天,也区别于讲述活动。

现针对小班谈话活动“我爱爸爸”进行案例诊断与分析,与大家共同探讨谈话活动的有效指导问题。

小班谈话活动“我爱爸爸”

【活动目标】

1.愿意参与谈话活动,体验谈话的快乐。    

2.初步学习围绕主题,用较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对爸爸的爱。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事先请幼儿观察自己爸爸的日常生活,了解爸爸的姓名和工作、初步理解歌曲《好爸爸坏爸爸》的歌词内容。

2.物质准备

每人带一张爸爸的照片(分组贴在展板上)、绘本《我爸爸》里的图片若干、音乐《好爸爸坏爸爸》、梳理图示若干、“能干爸爸红花榜”一个、大大小小的红花一筐、人手一个玩具电话。

【活动过程】

1.歌曲表演《好爸爸坏爸爸》引题,激发幼儿参与谈话的兴趣。

2.结合照片“找找我爸爸”,向同伴介绍爸爸的名字。

3. 利用图示“夸夸我爸爸”,学习用较完整的句子介绍自己的爸爸。

4. 打电话“爱爱我爸爸”,大胆说出爱爸爸的话。

这一案例中,教师采用了多种形式开展活动,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还没能很好地达到谈话的目标,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话题较为抽象,空泛不明确,难于展开

话题是谈话的主题和中心,一个具体有趣的话题是谈话活动展开的前提,也是维系谈话活动的内核。

此案例的话题是“我爱爸爸”,听起来富有情感,显得“好听”,但沿着这一话题展开谈话的内容应该是:我怎么爱爸爸的,我为什么爱他。此外,就难于扩展了。显然这些谈话的内容对小班幼儿是非常抽象、空泛,难于理解,也难于明确、具体地进行表达的。

因为小班幼儿是以自我为中心、直接感知经验和直观思维为主的,要引导他们交谈对爸爸的爱,是较为困难和抽象的,是难于运用语言进行具体表达的。

因此,小班幼儿谈话的话题应具体直观,以直接谈论具体的事件、自身的体验和直观的动作为宜。

另外,对于爱爸爸的情感表达需要一个酝酿升华的过程,难于直接切入话题,难于直接表白怎样爱爸爸。

如果将此话题改为“夸夸我爸爸”、“能干的爸爸” 或“我的好爸爸”,那么就具体明了了,话题的内容就可从小班幼儿的眼中去发现爸爸的能干所在,使幼儿能深有感触地与伙伴交谈爸爸的能干之处,从而夸奖爸爸,为自己能干的爸爸感到自豪,爱爸爸的情感也将油然而生。

其实,在此案例中也是沿着夸爸爸到爱爸爸的思路进行引导的,但由于教师对话题的把握不够明确,在话题的命名和界定上不够准确,导致谈话的中心不够集中,话题难于扩展。

二、目标定位较高,偏移重点,不符要求

谈话活动的目标应侧重于引发幼儿乐意与人交谈的兴趣,引导幼儿围绕话题展开交谈,学习倾听和轮流讲话的规则,培养幼儿运用简短句与人交谈的对话能力。

它的重点不在于幼儿是否能运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达,而在于幼儿交谈的兴趣和修补、延续谈话内容的对话能力,这是本质上区别于讲述活动的重要方面。

此案例在目标中提出“用较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对爸爸的爱”,是侧重于讲述活动的目标,要求幼儿要完整地表达,这是讲述的重点,是独白语言运用的要求。

显然,此目标的要求过高,偏移了谈话活动的重点。

此外,第一条目标“愿意参与谈话活动,体验谈话的快乐”,虽较好地体现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但不够具体,较为宽泛,属于谈话活动的总目标,可以套用到任何一次的谈话活动中,它的指向性不明确,针对性不够强,缺乏与具体谈话话题的联系,没有针对幼儿的实际水平和话题的中心进行细化分解。

目标应该调整为:

1.学习围绕话题,大胆与同伴交谈自己爸爸的能干之处。

2.增进对爸爸的了解和热爱。

三、材料准备过多,考虑欠妥,利用率低

小班幼儿的自主性差,在经验准备上“事先请幼儿观察自己爸爸的日常生活,了解爸爸的姓名和工作”,这是难以落实的,难于确保幼儿会完成这些事情的。

此方面的经验准备需要教师帮助幼儿去完成,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有意识引导,要请家长与幼儿交流,告知爸爸的姓名及工作单位等,让幼儿多了解爸爸的情况。教师在活动前还要和幼儿交谈爸爸的姓名、长相、性格和工作情况。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幼儿谈话素材的丰富和生活经验的积累,真正为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前提保障。

物质准备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的考虑也不够充分。

体现在爸爸照片的选取不够典型,有的形象小,有的模糊,大部分是某一景点的旅游照,为配合谈话的话题,所选的照片要突出爸爸的外形特征,或突出爸爸的能干所在,或体现爸爸的工作特点。

所准备的图书 内容体现的是他人的爸爸,不是真实的爸爸,无助于谈话活动的真实推进。

梳理图示是为了完整构思所用,适宜用在讲述活动中。

“大大小小的红花”会因小班幼儿从众心理的特点,反倒给他们带来无谓的纠纷,给活动制造麻烦和干扰,因此改为大小一样的“小红花”更适宜。

四、指导较为简单,示范失真,交谈表浅

在谈话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要依据活动目标和重点,按照话题的清晰思路逐一抛出问题引导幼儿展开交谈和对话。

第一个环节“歌曲表演《好爸爸坏爸爸》引题”。教师的指导显得简单,引导幼儿歌表演第二段“坏爸爸”的内容是无意义的,且表演后教师没有引出谈话的话题,流于形式。

第二个环节“结合照片向同伴介绍爸爸的名字”。这是幼儿自由交谈的环节,教师的指导仅让幼儿谈爸爸的名字,交谈的内容过于单一和局限,浪费照片的作用,也没有促使幼儿利用照片与同伴进行充分的交谈,教学的有效性较低。

第三个环节“利用图示学习用较完整的句子介绍自己的爸爸”。这是重点环节,这之中教师的指导要求没有突出谈话的重点,没有体现谈话中运用对话语言、简短句与人交谈的特点。

因为引导幼儿学习用较完整的句子介绍爸爸是讲述的重点和要求。

图示是提供讲述思路:从爸爸的职业--爸爸在家经常做的事--爸爸经常和我玩的游戏--爸爸怎么爱我等方面来夸夸爸爸。

这是引导幼儿独立构思,完整地进行讲述,这些都体现教师指导偏向讲述的重点,脱离了谈话交流的重点,没有围绕“夸爸爸”的话题展开有针对性的指导。

在指导中教师对交谈的思路和延续谈话的问题极不明确,指导不到位,幼儿没谈出什么内容,导致幼儿交谈的内容单一和表浅。     

在谈话中,教师的示范应是隐形示范,不是教师完整地介绍一段内容,应是在师幼平行交谈中,教师在修补和扩充幼儿的谈话内容时给予直观的示范,或是引导幼儿向老师发问,通过老师对幼儿问题的回应来自然发挥隐形示范的作用。这一方面是教师在组织谈话活动时最为欠缺的,也是值得老师深入思考的问题。


因此,在谈话活动的指导中,教师要十分讲究指导的重点和方式。教师的指导应全面地体现在 围绕话题中心,思路清晰地一层次一层次地引发幼儿交谈,让幼儿在与同伴、与老师的多向交谈中体验谈话的乐趣,获得谈话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