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绪论-走近马克思主义
    • 1.1 走近马克思-马克思是顶天立地的伟人
    • 1.2 走近马克思-马克思是有血有肉的常人
    • 1.3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 1.4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
  • 2 感受世界的多样性和物质的统一性
    • 2.1 什么是物质观
    • 2.2 物质的存在形态
    • 2.3 意识的本质与特征
    • 2.4 哲学的基本问题
  • 3 认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辩证法
    • 3.1 辩证法的秘密
    • 3.2 中西方不同的辩证智慧
    • 3.3 辩证法的科学形态:唯物主义辩证法
    • 3.4 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
  • 4 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内容与特征
    • 4.1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 4.2 规律之一:对立统一
    • 4.3 规律之二:质量互变
    • 4.4 规律之三:否定之否定
  • 5 运用唯物辩证法认识和改造世界
    • 5.1 唯物辩证法是人民群众的思想武器
    • 5.2 开启智慧的辩证思维能力
    • 5.3 通达情势的历史思维能力
    • 5.4 提升格局的战略思维能力
    • 5.5 知晓分寸的底线思维能力
    • 5.6 追求变革的创新思维能力
  • 6 人的认识是从何而来?
    • 6.1 作为认识基础的实践是什么?
    • 6.2 如何理解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 7 如何理解人的认识?
    • 7.1 认识的本质是什么?
    • 7.2 人的认识是如何形成的?
    • 7.3 怎样把握认识运动的过程及趋势?
  • 8 怎样把握真理与价值及其统一?
    • 8.1 什么是真理?
    • 8.2 什么是价值?
    • 8.3 怎样把握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 9 如何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
    • 9.1 什么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9.2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遵循是什么?
    • 9.3 何以推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发展?
    • 9.4 青年大学生如何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实现自我?
  • 10 “历史之谜”是怎样破解的?
    • 10.1 哲学视界里的历史观
    • 10.2 马克思破解“历史之谜”的过程
    • 10.3 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
    • 10.4 唯物史观创立的重要意义
  • 11 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 11.1 为什么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 11.2 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11.3 改革、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12 怎样看待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 12.1 社会形态的内涵及其类型
    • 12.2 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 12.3 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 13 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 13.1 唯物史观产生前的不同历史观及其缺陷
    • 13.2 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13.3 个人在社会历史中有何作用,如何评价?
  • 14 商品质和量的规定性
    • 14.1 商品和商品的二因素
    • 14.2 劳动的二重性
    • 14.3 私有制条件下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 14.4 商品的价值量
  • 15 货币和价值规律
    • 15.1 货币是怎样产生的?
    • 15.2 货币形式的发展
    • 15.3 货币有哪些职能?
    • 15.4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
  • 16 剩余价值的生产
    • 16.1 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
    • 16.2 劳动力商品
    • 16.3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 16.4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 16.5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办法
    • 16.6 资本的有机构成
  • 17 资本流通理论与经济危机
    • 17.1 产业资本的循环
    • 17.2 产业资本的周转
    • 17.3 社会资本再生产
    • 17.4 经济危机的实质与根源
  • 18 利润和剩余价值是什么关系?
    • 18.1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 18.2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 18.3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 19 垄断资本主义
    • 19.1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 19.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20 你了解经济全球化吗?
    • 20.1 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 20.2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 20.3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 20.4 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合作共赢方向发展
  • 21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 21.1 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 21.2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 22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 22.1 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 22.2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 23 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
    • 23.1 社会主义是如何从空想变成科学的?
    • 23.2 社会主义是如何从理想变成现实的?
    • 23.3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
    • 23.4 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 24 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 24.1 如何看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
    • 24.2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 24.3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在实践探索中开拓前进的?
  • 25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 25.1 什么是共产主义?
    • 25.2 为什么说共产主义的实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 25.3 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 26 阅读
  • 27 问卷调查
    • 27.1 问卷调查
劳动力商品
  •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一、劳动者有人身自由。也就是说劳动者不能是囚犯,不能是奴隶,他要有权支配自己的劳动力,能把劳动力当做商品出卖。

二、劳动者没有任何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为了生存,不得不出卖劳动力。

劳动力作为商品,同其他商品一样,也具有商品的二因素,即价值和使用价值。只不过,劳动力是特殊的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

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但是劳动力商品比较特殊,它没有独立存在,而是存在于人的身体当中。我们没有办法计算出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只要能够维持一个人,健康的正常的生存,她就具有劳动能力。所以,我们就把劳动力商品的价值还原为,是由维持劳动者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

具体包括三个部分:(1)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也就是满足劳动者本人衣食住行,基本生存。(2)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人活着不能是孤家寡人,要组建家庭,要养育后代,所以还必须能够维持家庭成员的生活,满足他们的衣食住行;(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并不是一个身体健康、体格健全的人就是一个合格的劳动者了。需要接受一定的教育和训练。这是第三部分。

我们所说的维持劳动者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应该包括本人生存,家庭生存和必要的教育训练费用。

这里我们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维持劳动者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是个变量,而不是定量。因为它包含有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什么意思呢?什么叫历史因素?什么叫道德因素?

历史的因素就是指,对于同一个国家或者同一个地区的人,维持生存和发展所谓的必需品,随着社会的发展会不断变化和提高。我们就以中国得三大件的变化为例。什么叫做三大件?就是在当时,一小部分家庭有,而绝大多数家庭没有,而把它作为追求的东西。

同学们知道中国70年代的三大件是什么吗?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今天,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商品,甚至是已经被淘汰的商品,当年可是人们追求的理想。

80年代的三大件是彩电、冰箱、洗衣机。而到了90年代,三大件就变成了私车、私宅加上直拨电话。在今天,这些都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而是走入最普通的寻常百姓家的东西了。这就叫历史的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所谓的必需品会变化。

我们再来看看道德的因素。所谓的道德的因素,就是指同一时间,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地环境不一样,由于发展水平不一样,所谓的必需品,在数量、品种和层次上都会有所差异。例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必需品会不一样,热带和寒带,必需品也会不一样。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特殊性。我们使用一个劳动力商品,就是进行劳动,而劳动是能够创造价值的。

我们可以说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的使用,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

这也正是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商品的原因,也正是后面生产剩余价值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