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绪论-走近马克思主义
    • 1.1 走近马克思-马克思是顶天立地的伟人
    • 1.2 走近马克思-马克思是有血有肉的常人
    • 1.3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 1.4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
  • 2 感受世界的多样性和物质的统一性
    • 2.1 什么是物质观
    • 2.2 物质的存在形态
    • 2.3 意识的本质与特征
    • 2.4 哲学的基本问题
  • 3 认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辩证法
    • 3.1 辩证法的秘密
    • 3.2 中西方不同的辩证智慧
    • 3.3 辩证法的科学形态:唯物主义辩证法
    • 3.4 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
  • 4 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内容与特征
    • 4.1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 4.2 规律之一:对立统一
    • 4.3 规律之二:质量互变
    • 4.4 规律之三:否定之否定
  • 5 运用唯物辩证法认识和改造世界
    • 5.1 唯物辩证法是人民群众的思想武器
    • 5.2 开启智慧的辩证思维能力
    • 5.3 通达情势的历史思维能力
    • 5.4 提升格局的战略思维能力
    • 5.5 知晓分寸的底线思维能力
    • 5.6 追求变革的创新思维能力
  • 6 人的认识是从何而来?
    • 6.1 作为认识基础的实践是什么?
    • 6.2 如何理解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 7 如何理解人的认识?
    • 7.1 认识的本质是什么?
    • 7.2 人的认识是如何形成的?
    • 7.3 怎样把握认识运动的过程及趋势?
  • 8 怎样把握真理与价值及其统一?
    • 8.1 什么是真理?
    • 8.2 什么是价值?
    • 8.3 怎样把握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 9 如何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
    • 9.1 什么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9.2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遵循是什么?
    • 9.3 何以推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发展?
    • 9.4 青年大学生如何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实现自我?
  • 10 “历史之谜”是怎样破解的?
    • 10.1 哲学视界里的历史观
    • 10.2 马克思破解“历史之谜”的过程
    • 10.3 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
    • 10.4 唯物史观创立的重要意义
  • 11 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 11.1 为什么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 11.2 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11.3 改革、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12 怎样看待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 12.1 社会形态的内涵及其类型
    • 12.2 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 12.3 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 13 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 13.1 唯物史观产生前的不同历史观及其缺陷
    • 13.2 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13.3 个人在社会历史中有何作用,如何评价?
  • 14 商品质和量的规定性
    • 14.1 商品和商品的二因素
    • 14.2 劳动的二重性
    • 14.3 私有制条件下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 14.4 商品的价值量
  • 15 货币和价值规律
    • 15.1 货币是怎样产生的?
    • 15.2 货币形式的发展
    • 15.3 货币有哪些职能?
    • 15.4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
  • 16 剩余价值的生产
    • 16.1 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
    • 16.2 劳动力商品
    • 16.3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 16.4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 16.5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办法
    • 16.6 资本的有机构成
  • 17 资本流通理论与经济危机
    • 17.1 产业资本的循环
    • 17.2 产业资本的周转
    • 17.3 社会资本再生产
    • 17.4 经济危机的实质与根源
  • 18 利润和剩余价值是什么关系?
    • 18.1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 18.2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 18.3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 19 垄断资本主义
    • 19.1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 19.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20 你了解经济全球化吗?
    • 20.1 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 20.2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 20.3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 20.4 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合作共赢方向发展
  • 21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 21.1 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 21.2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 22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 22.1 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 22.2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 23 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
    • 23.1 社会主义是如何从空想变成科学的?
    • 23.2 社会主义是如何从理想变成现实的?
    • 23.3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
    • 23.4 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 24 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 24.1 如何看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
    • 24.2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 24.3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在实践探索中开拓前进的?
  • 25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 25.1 什么是共产主义?
    • 25.2 为什么说共产主义的实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 25.3 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 26 阅读
  • 27 问卷调查
    • 27.1 问卷调查
个人在社会历史中有何作用,如何评价?
  •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单个的人我们要做这样的几个区分,个人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是有差别的,这是显而易见的,那么有些作用大的,我们把他称之为历史人物,作用大些,那么历史人物当中那些推动历史发展有重要贡献的,我们称之为杰出人物。个人作用各异,历史人物作用大些,杰出人物推动历史发展,这就是我们做的一个简单的区分。那么我们就来看看,个人他究竟怎么推动历史发展呢?

我们举几个例子,第一个呢,是先进阶级的政治代表,比如说列宁,列宁提出了在资本主义的薄弱,这个链条的薄弱环节可以率先取得革命的胜利;再比如说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的政治代表,他有可能也推动历史的发展,我们这里呈现出来的是左宗棠,左宗棠他收复新疆啊,这对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是不是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呢,当然是,再比如说科学家呀艺术家呀,他们对于历史发展也会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比如说袁隆平,袁隆平刚刚我们已经讲过了,他解决了那么重大的问题,对于社会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当然是巨大的,但是我们也必须强调,不管是什么人,他的作用都要受到规律的限制。

个人在社会发展中他有他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如何来理解和评价这样的作用呢?实际上这是一个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必然性强调的是什么呢?强调的是时势造英雄,时代在召唤,一定会有英雄人物的出现,偶然性是这个英雄人物是谁?他要受到智慧呀,性格呀等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就是我们去评价去理解的时候要坚持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那么我们在分析的时候要做到历史分析和阶级分析的统一。

什么叫历史分析呢?就是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出发,根据当时的条件,对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进行具体的全面的考察。我们举个例子,比如说李鸿章这个人,李鸿章这个人他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员,他一方面他搞洋务运动,客观上,不管他主观上的意愿是什么,客观上还是对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另外一方面,他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革命运动的最后一次高峰啦,他镇压人民的起义,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所以对于李鸿章这个人的是非功过,我们要在当时的背景下去全面的考察,这叫历史分析法。

我们再来看,还有一种叫阶级分析法,就是我们去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要把他放在一定的阶级关系当中,同他所处的阶级联系起来。我们这里也举个例子,比如说这张照片,大家知道是谁吧,是洪秀全,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啊,洪秀全早期,太平天国提出的是天朝田亩制度,想要在中国走类似共产主义的道路;在晚期又提出了资政新篇,希望在中国走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这两都没走下去,为什么呢?因为洪秀全代表的是农民阶级的利益,他既不可能走共产主义的道路,也不可能走资本主义的道路,所以我们去评价一个人,去分析一个人的立场观点,一定要和他的阶级结合起来,这叫阶级分析的方法。

那么同样地,我们对无产阶级的领袖,他们不同于以往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他们所代表的是历史上最革命最先进的阶级,我们对他们的是非功过,要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也必须按照历史分析和阶级分析这样的分析方法来分析,对他们做出一个实事求是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