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课程概述
    • 1.1 教学大纲
    • 1.2 教学要求
    • 1.3 教学日历
    • 1.4 教学目的
    • 1.5 课时分配
    • 1.6 参考资料
  • 2 机械测量技术常识
    • 2.1 机械测量技术的基础知识
    • 2.2 机械测量的常用专业术语
    • 2.3 机械测量误差的来源
    • 2.4 机械测量误差的分类
    • 2.5 量具的正确使用
    • 2.6 量具的维护与保养
  • 3 尺寸测量
    • 3.1 尺寸公差
    • 3.2 孔和轴的配合
    • 3.3 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
    • 3.4 常用的测量工具及使用                 游标卡尺(带表、深度及高度)、外径千分尺、内径千分尺、百分表、千分表内径百分表、的结构、刻线原理及使用方法
    • 3.5 量块的使用
  • 4 表面粗糙度测量
    • 4.1 表面粗糙度概述
    • 4.2 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
    • 4.3 表面粗糙度的符号和标注
    • 4.4 表面粗糙度的选用
    • 4.5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介绍两种:比较法与光切法)
    • 4.6 本章测验
  • 5 锥度、角度及圆弧角测量
    • 5.1 识读圆锥公差
    • 5.2 识读角度公差
    • 5.3 锥度和角度的测量
    • 5.4 万能角度尺、直角尺的使用
    • 5.5 半径样板(R规)的使用
  • 6 螺纹测量
    • 6.1 螺纹基础知识
    • 6.2 识读螺纹公差
    • 6.3 螺纹测量方法
    • 6.4 螺纹样板的使用
    • 6.5 螺纹千分尺的结构、原理及使用
  • 7 齿轮测量
    • 7.1 齿轮传动基本要求
    • 7.2 齿轮误差分析
    • 7.3 齿轮精度等级及应用
    • 7.4 齿轮偏差测量
    • 7.5 齿厚游标卡尺的原理及使用
    • 7.6 公法线千分尺的原理及使用
  • 8 圆柱齿轮减速器零部件测量
    • 8.1 减速器结构认识
    • 8.2 减速器零部件的测绘(上箱体、下箱体、输出轴、输入轴、直齿轮、轴承 端盖、挡圈、键、螺丝套筒及圆柱销)
    • 8.3 减速器拆卸与装配
    • 8.4 本章测试
  • 9 先进的机械测量仪器
    • 9.1 光学平直度测量仪
    • 9.2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
    • 9.3 三坐标测量机
  • 10 工匠精神
    • 10.1 工匠精神的诠释
    • 10.2 大国工匠 “两丝”钳工顾秋亮
    • 10.3 大国工匠 高铁研磨师宁允展
    • 10.4 大国工匠 工艺美术师孟剑锋
    • 10.5 大国工匠 深海钳工:管延安
    • 10.6 大国工匠:火箭“心脏”焊接
    • 10.7 大国工匠:张冬伟
    • 10.8 大国工匠:曹玉玺
    • 10.9 大国工匠锤炼“中国制造”
  • 11 测量实训项目资料
    • 11.1 项目零件图纸
    • 11.2 测量记录卡
    • 11.3 测量工具及拆装设备三维模型
    • 11.4 测量与拆装3DVR PPT
大国工匠:火箭“心脏”焊接


    今年53岁的高凤林,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211厂发动机车间班组长,35年来,他几乎都在做着同样一件事,即为火箭焊“心脏”——发动机喷管焊接。有的实验,需要在高温下持续操作,焊件表面温度达几百摄氏度,高凤林却咬牙坚持,双手被烤得鼓起一串串水疱。因为技艺高超,曾有人开出“高薪加两套北京住房”的诱人条件聘请他,高凤林却说,我们的成果打入太空,这样的民族认可的满足感用金钱买不到。他用35年的坚守,诠释了一个航天匠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极致:焊点宽0.16毫米 管壁厚0.33毫米

  38万公里,是“嫦娥三号”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0.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在中国航天,53岁高凤林的工作没有几个人能做得了,他给火箭焊“心脏”,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

  现在,他又在挑战一个新的极限—为我国正在研制的新一代“长征五号”大运载火箭焊接发动机。焊接这个手艺看似简单,但在航天领域,每一个焊接点的位置、角度、轻重,都需要经过缜密思考。

  “长征五号”火箭发动机的喷管上,就有数百根几毫米的空心管线。管壁的厚度只有0.33毫米,高凤林需要通过3万多次精密的焊接操作,才能把它们编织在一起,焊缝细到接近头发丝,而长度相当于绕一个标准足球场两周。

  专注:为避免失误 练习十分钟不眨眼

  高凤林说,在焊接时得紧盯着微小的焊缝,一眨眼就会有闪失。“如果这道工序需要十分钟不眨眼,那就十分钟不眨眼。”

  高凤林的专注来自于刚入行时的勤学苦练,航天制造要求零失误,这一切都需要从扎实的基本功开始。发动机被称为火箭的心脏,对于焊接工作来说,一点小小的瑕疵可能就会导致一场灾难。因此,焊接不仅需要高超的技术,更需要细致严谨。

  动作不对,呼吸太重,焊缝就不均匀了。从姿势到呼吸,高凤林从学徒起就接受到最严苛的训练。带上焊接面罩,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操作动作,但是对高凤林来说,却是进入到一种状态。

  坚守:35年焊接130多枚火箭发动机

  每每有新型火箭型号诞生,对高凤林来说,就是一次次技术攻关。最难的一次,高凤林泡在车间,整整一个月几乎没合眼。高师傅说,他的时间80%给工作,15%给学习,留给家庭的只有5%。只要有时间,他就会陪老人,接孩子。

  高凤林技艺高超,很多企业试图用高薪聘请他,甚至有人开出几倍工资加两套北京住房的诱人条件。高凤林说:“诱惑还是比较巨大的,你说谁能不心动,都是人。”妻子也劝他,说“给房子给车,说你去呗”,但高凤林最后还是拒绝了。

  高凤林说,每每看到我们生产的发动机把卫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种成功后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用金钱买不到。

  正是这份自豪感,让高凤林一直以来都坚守在这里。35年,130多枚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他焊接的发动机的助推下,成功飞向太空。这个数字,占到我国发射长征系列火箭总数的一半以上。

  匠心:用专注和坚守创造不可能

  火箭的研制离不开众多的院士、教授、高工,但火箭从蓝图落到实物,靠的是一个个焊接点的累积,靠的是一位位普通工人的咫尺匠心。

  每天,高凤林都是最后一个下班,离开前,他都回头看一看。那些摆着的元件金光闪闪,就像一个艺术品,很完美。“它是我们的金娃娃,是我们手下产生的东西。”高凤林说。

  专注做一样东西,创造别人认为不可能的可能,高凤林用35年的坚守,诠释了一个航天匠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高凤林说,发射成功后的自豪和满足引领他一路前行,成就了他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也见证了中国走向航天强国的辉煌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