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课程概述
    • 1.1 教学大纲
    • 1.2 教学要求
    • 1.3 教学日历
    • 1.4 教学目的
    • 1.5 课时分配
    • 1.6 参考资料
  • 2 机械测量技术常识
    • 2.1 机械测量技术的基础知识
    • 2.2 机械测量的常用专业术语
    • 2.3 机械测量误差的来源
    • 2.4 机械测量误差的分类
    • 2.5 量具的正确使用
    • 2.6 量具的维护与保养
  • 3 尺寸测量
    • 3.1 尺寸公差
    • 3.2 孔和轴的配合
    • 3.3 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
    • 3.4 常用的测量工具及使用                 游标卡尺(带表、深度及高度)、外径千分尺、内径千分尺、百分表、千分表内径百分表、的结构、刻线原理及使用方法
    • 3.5 量块的使用
  • 4 表面粗糙度测量
    • 4.1 表面粗糙度概述
    • 4.2 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
    • 4.3 表面粗糙度的符号和标注
    • 4.4 表面粗糙度的选用
    • 4.5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介绍两种:比较法与光切法)
    • 4.6 本章测验
  • 5 锥度、角度及圆弧角测量
    • 5.1 识读圆锥公差
    • 5.2 识读角度公差
    • 5.3 锥度和角度的测量
    • 5.4 万能角度尺、直角尺的使用
    • 5.5 半径样板(R规)的使用
  • 6 螺纹测量
    • 6.1 螺纹基础知识
    • 6.2 识读螺纹公差
    • 6.3 螺纹测量方法
    • 6.4 螺纹样板的使用
    • 6.5 螺纹千分尺的结构、原理及使用
  • 7 齿轮测量
    • 7.1 齿轮传动基本要求
    • 7.2 齿轮误差分析
    • 7.3 齿轮精度等级及应用
    • 7.4 齿轮偏差测量
    • 7.5 齿厚游标卡尺的原理及使用
    • 7.6 公法线千分尺的原理及使用
  • 8 圆柱齿轮减速器零部件测量
    • 8.1 减速器结构认识
    • 8.2 减速器零部件的测绘(上箱体、下箱体、输出轴、输入轴、直齿轮、轴承 端盖、挡圈、键、螺丝套筒及圆柱销)
    • 8.3 减速器拆卸与装配
    • 8.4 本章测试
  • 9 先进的机械测量仪器
    • 9.1 光学平直度测量仪
    • 9.2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
    • 9.3 三坐标测量机
  • 10 工匠精神
    • 10.1 工匠精神的诠释
    • 10.2 大国工匠 “两丝”钳工顾秋亮
    • 10.3 大国工匠 高铁研磨师宁允展
    • 10.4 大国工匠 工艺美术师孟剑锋
    • 10.5 大国工匠 深海钳工:管延安
    • 10.6 大国工匠:火箭“心脏”焊接
    • 10.7 大国工匠:张冬伟
    • 10.8 大国工匠:曹玉玺
    • 10.9 大国工匠锤炼“中国制造”
  • 11 测量实训项目资料
    • 11.1 项目零件图纸
    • 11.2 测量记录卡
    • 11.3 测量工具及拆装设备三维模型
    • 11.4 测量与拆装3DVR PPT
大国工匠 高铁研磨师宁允展


         CRH380A型列车,曾以世界第一的速度试跑京沪高铁,宁允展是CRH380A的首席研磨师,是中国第一位从事高铁列车转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人,被同行称为“鼻祖”。从事该工序的工人全国不超过10人。他研磨的转向架装上了644列高速动车组,奔驰8.8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2000圈。宁允展坚守生产一线24年,他说,我不是完人,但我的产品一定是完美的。做到这一点,需要一辈子踏踏实实做手艺。

  CRH380A型列车,曾以世界第一的速度试跑京沪高铁,它是李克强总理向全世界推销中国高铁携带的唯一车模,可以说是中国高铁的一张国际名片。打造这张名片的,有一位不可或缺的人物:高铁首席研磨师——宁允展。

  486.1公里,这是380A在京沪高铁跑出的最高时速,它刷新了高铁列车试验运营速度的世界纪录。如果把高铁列车比作一位长跑运动员,车轮是脚,转向架就是他的腿,而宁允展研磨的定位臂就是脚踝。

  每片转向架的体重有1.1吨,定位臂落在四个车轮的节点上,每个接触面不足10平方厘米,当列车以时速300公里运行时,接触面承受的冲击力有二三十吨。缝隙大了,车轮可能会松脱;如果完全焊死,转向架就无法再打开,影响列车检修。

  宁允展负责的这道工序,不只在中国,全世界所有高铁生产线上,都要靠手工研磨。按照国际标准,留给手工的研磨空间只有0.05毫米左右,也就是相当于一根细头发丝。过去的十多年,宁允展就在这细如发丝的空间里施展着自己的绝技。

  磨小了,转向架落不下去,磨大了,价值10几万元的主板就报废了。宁允展的同事说,宁允展的绝活也正在这里,他可以像绣花一样,把切口表面这些隐约的竖线,织成一张纹路细密,摩擦力超强的网,“0.1毫米的时候,国内大概有十几个人能干。到了0.05毫米,别人都干不了了,目前就只有他能干”。

  宁允展这双魔术师般的手,传承了父亲的基因。他的父亲是村里的铁匠,宁允展小时候经常跟着父亲帮乡亲们打磨家具,也因此从小就喜欢上了学手艺。

  初中毕业后,宁允展考上了铁路技校。没有想到的是,2006年,他会被万里挑一,成为第一位学习380A型列车转向架研磨技术的中国人,宁允展对技术的掌控和精准把握,让日本专家都竖起了大拇指。

  宁允展成了高铁研磨的第一把手,很快还当上了班长。可是,没过多久,他却找到领导说不想当班长,还是让我干活吧。他说,自己对管理不感兴趣,感觉还是自己擅长的东西比较拿手。

  宁允展的家,距离工厂有近半个小时的车程,他和妻子的交流基本都在每天上下班的路上,因为一到家,他又开始忙了。在这个三十多平米的小院里,大部分地盘都是宁允展的,这些磨具,是他自费在网上买的,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练手艺。一开始,妻子并不理解。因为宁允展一干就干到晚上八九点钟,她不理解丈夫为什么下了班还要忙这些。宁允展的女儿面对记者也直言不讳,表示长大后不想干爸爸干的活。

  六岁的孩子有着自己的世界,宁允展说,他理解女儿的想法,就像当初,正是因为父亲尊重自己的选择,他才如愿考进了铁路技校。父亲希望宁允展做一个能独挡一面、单位离不开的技术能手,经过20多年的努力,他做到了。

  2010年,是380A准备冲高速的关键时刻,这一年,身患白血病七年的父亲第三次入院,宁允展虽然意识到,和父亲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了,可是他不能天天陪在身边。得到父亲去世的消息,是在下班的路上,当时他难受极了。

  随着380A冲刺高速成功,宁允展投入到了更高速度列车的生产,并在工作中不断地研发新项目,新工艺,先后获得5项国家级技术专利。

  宁允展说,工匠就是凭实力干活,实事求是,想办法把手里的活干好,这是本分。他说,要把这份手艺继续干下去,干到自己干不动为止。

  一心一意搞技术,不当班长不当官,宁允展似乎与当下很多人有着不同的追求。宁允展说,我不是完人,但我的产品一定是完美的。做到这一点,需要一辈子踏踏实实做手艺。

  如果每一件中国制造的背后,都有这样一位追求极致完美的工匠,中国制造就能够跨过“品质”这道门槛,跃升为“优质制造”,让更多的中国产品在全球市场释放更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