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课程概述
    • 1.1 教学大纲
    • 1.2 教学要求
    • 1.3 教学日历
    • 1.4 教学目的
    • 1.5 课时分配
    • 1.6 参考资料
  • 2 机械测量技术常识
    • 2.1 机械测量技术的基础知识
    • 2.2 机械测量的常用专业术语
    • 2.3 机械测量误差的来源
    • 2.4 机械测量误差的分类
    • 2.5 量具的正确使用
    • 2.6 量具的维护与保养
  • 3 尺寸测量
    • 3.1 尺寸公差
    • 3.2 孔和轴的配合
    • 3.3 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
    • 3.4 常用的测量工具及使用                 游标卡尺(带表、深度及高度)、外径千分尺、内径千分尺、百分表、千分表内径百分表、的结构、刻线原理及使用方法
    • 3.5 量块的使用
  • 4 表面粗糙度测量
    • 4.1 表面粗糙度概述
    • 4.2 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
    • 4.3 表面粗糙度的符号和标注
    • 4.4 表面粗糙度的选用
    • 4.5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介绍两种:比较法与光切法)
    • 4.6 本章测验
  • 5 锥度、角度及圆弧角测量
    • 5.1 识读圆锥公差
    • 5.2 识读角度公差
    • 5.3 锥度和角度的测量
    • 5.4 万能角度尺、直角尺的使用
    • 5.5 半径样板(R规)的使用
  • 6 螺纹测量
    • 6.1 螺纹基础知识
    • 6.2 识读螺纹公差
    • 6.3 螺纹测量方法
    • 6.4 螺纹样板的使用
    • 6.5 螺纹千分尺的结构、原理及使用
  • 7 齿轮测量
    • 7.1 齿轮传动基本要求
    • 7.2 齿轮误差分析
    • 7.3 齿轮精度等级及应用
    • 7.4 齿轮偏差测量
    • 7.5 齿厚游标卡尺的原理及使用
    • 7.6 公法线千分尺的原理及使用
  • 8 圆柱齿轮减速器零部件测量
    • 8.1 减速器结构认识
    • 8.2 减速器零部件的测绘(上箱体、下箱体、输出轴、输入轴、直齿轮、轴承 端盖、挡圈、键、螺丝套筒及圆柱销)
    • 8.3 减速器拆卸与装配
    • 8.4 本章测试
  • 9 先进的机械测量仪器
    • 9.1 光学平直度测量仪
    • 9.2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
    • 9.3 三坐标测量机
  • 10 工匠精神
    • 10.1 工匠精神的诠释
    • 10.2 大国工匠 “两丝”钳工顾秋亮
    • 10.3 大国工匠 高铁研磨师宁允展
    • 10.4 大国工匠 工艺美术师孟剑锋
    • 10.5 大国工匠 深海钳工:管延安
    • 10.6 大国工匠:火箭“心脏”焊接
    • 10.7 大国工匠:张冬伟
    • 10.8 大国工匠:曹玉玺
    • 10.9 大国工匠锤炼“中国制造”
  • 11 测量实训项目资料
    • 11.1 项目零件图纸
    • 11.2 测量记录卡
    • 11.3 测量工具及拆装设备三维模型
    • 11.4 测量与拆装3DVR PPT
大国工匠 “两丝”钳工顾秋亮


      他不善言辞,却“战绩”赫赫,先后参与过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内的几十项重大装备的研制、安装及调试工作;他奉献40余载,始终如蜡烛般燃烧自我,照亮前路。他,就是七〇二所钳工技师顾秋亮。

  有钻劲儿的“螺丝钉”

 “一旦进入工作状态,他便忘记了自我。”——顾秋亮的同事

  从事装配钳工工作40余年,顾秋亮一直在平凡的岗位上扮演着“螺丝钉”的角色。同时,熟悉顾秋亮的人都知道,他这个人爱琢磨善钻研,喜欢啃工作中的“硬骨头”。

  蛟龙号总装之初,如何将上千个零部件整合为一台功能齐全、性能优异的潜水器,是横在顾秋亮面前的一座大山。“这板太硬,打一个孔就要磨两次钻头,板又薄,开不了几牙,螺丝都很难吃牢,还得考虑今后万一螺丝滑牙了怎么办。”为了解决“吃牢螺丝”的难题,顾秋亮带着徒弟一起动脑筋,终于想出了办法:在每个孔的另一面加焊上一个方螺帽,这样就能让螺丝牢牢吃住,也不怕后续使用中反复拧进拧出了。诸如此类的问题有很多,每一次顾秋亮都发挥“钻”劲儿,确保了安装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一旦进入工作状态,他便忘记了自我。”身边的同事由衷地这么评价他。

  义无反顾的“拼命三郎”

 “昨晚,同志们只睡了不到五个小时,顾秋亮则更少……因为有了他们,我无所畏惧,无比自信。”——叶聪

  2009年起,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拉开了海上试验的序幕。尽管已50多岁,但四年的海试他一次都未落下。与他并肩作战的大多数是年轻的科研人员,提到这位亦师亦友的老顾同志,他们都会竖起大拇指,直呼其为“拼命三郎”!

  上船之初,从未出过海的顾秋亮便出现了严重的晕船反应,他心急如焚,“眼看着马上就要开始试验了,怎么办?”吞下晕船药,他硬挺着起床,没多久就投入到紧张忙碌的海试工作中。

  海上试验工作条件非常艰苦,他经常不得不在60多度高温的甲板上挥汗如雨,完成一次次拆卸、安装、维护保养工作。蛟龙号内部的操作维护空间比较狭小,顾秋亮常常需要在里面钻进爬出,有时甚至只有一只手能伸进去的地方,他也必须坚持完成设备的拆装和维护。四年的海试,顾秋亮已记不清历经了多少个不眠之夜。7000米级海试期间,顾秋亮和同事们连续两个晚上通宵,利用自己丰富的工程经验,解决了进口推进器的瑕疵。冲刺7000米深度大关的前夜,为了修复装于潜水器后上方的推力器,顾秋亮又一次挺身而出,冒雨搭起便梯,忙到凌晨……

  蛟龙号的首席潜航员叶聪从7020米的深海回来,在下潜感受中写道:“昨晚,同志们只睡了不到五个小时,顾秋亮则更少。凌晨他们还在后甲板给推力器补油,今天早上,我来到蛟龙边,他们已经做好了下潜前的准备。因为有了他们,我无所畏惧,无比自信。”

  顾大家舍小家的“平凡英雄”

  “我希望亲自护送它完成其‘成人’前的最后一次考验。”——顾秋亮

  2012年6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整装再出发,向着7000米的极限深度发起挑战,顾秋亮这位老将再次随队出征。然而刚刚启航,一个如晴天霹雳的消息被紧急告知了顾秋亮——他的老伴儿生重病住院了。

  一面是相伴数十载的亲人,一面是伴随其成长成熟的蛟龙号的“成人礼”,这位皮肤黝黑的“老战士”眉头锁成了一团。

  长年扑在工作上,顾秋亮对老伴充满了内疚之情,他万分焦急,放心不下老伴的病情,恨不得飞到其身边陪护左右。可蛟龙号,就如同自己的孩子般,顾秋亮对它也有着深厚的情感。“一路走来,我精心呵护着它,伴随它成长,为它整理行装、包扎伤口、精心手术、穿上新装,看它踏上征程,我希望亲自护送它完成其‘成人’前的最后一次考验。”经过彻夜未眠的剧烈的心理斗争,经过组织上的宽慰和帮助,他终于还是敲开了七〇二所海试队负责人的房间:“我请求随队出征,完成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任务!”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一名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业绩的英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