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

施琦、李传煦、熊德天、刘舜、苏晨、Edmund Mathew、许德骅

目录

  • 1 定义问题与目标
    • 1.1 趋势的分析研究
      • 1.1.1 趋势的原理
      • 1.1.2 趋势的研究
    • 1.2 研究市场现状
      • 1.2.1 市场现状分析
      • 1.2.2 竞争对手策略识别
    • 1.3 消费者需求研究
      • 1.3.1 消费者需求的原理
      • 1.3.2 消费者需求研究方法
      • 1.3.3 消费者需求的分析与整理
  • 2 洞察概念化
    • 2.1 识别机会
      • 2.1.1 机会类型地图
      • 2.1.2 机会的识别过程
    • 2.2 概念生成
      • 2.2.1 概念生成概述
      • 2.2.2 概念生成步骤
    • 2.3 概念选择
      • 2.3.1 概念选择原理
      • 2.3.2 概念筛选矩阵
    • 2.4 概念测试
      • 2.4.1 概念测试目的与方法
      • 2.4.2 概念测试沟通与反思
  • 3 可持续与供应链优化
    • 3.1 产品架构的设计
      • 3.1.1 什么是产品架构
      • 3.1.2 产品架构的内涵
      • 3.1.3 建立产品架构
      • 3.1.4 平台规划
    • 3.2 面向环境的设计
      • 3.2.1 什么是面向环境的设计
      • 3.2.2 面向环境设计流程
    • 3.3 面向制造的设计
      • 3.3.1 面向制造的设计定义
      • 3.3.2 估算制造成本
      • 3.3.3 降低零部件成本
      • 3.3.4 降低装配成本
      • 3.3.5 降低支持成本
  • 4 原型化
    • 4.1 原型化概述
      • 4.1.1 原型化分类
      • 4.1.2 原型化原理
      • 4.1.3 原型化技术
    • 4.2 产品原型制作
      • 4.2.1 解析化原型制作
        • 4.2.1.1 草图器与绘图约束
        • 4.2.1.2 草图到凸台创建零件
        • 4.2.1.3 原型的测量绘图与导入
      • 4.2.2 泡沫原型制作
      • 4.2.3 3D打印原型制作
    • 4.3 服务原型制作
      • 4.3.1 服务设计思维
      • 4.3.2 服务设计的常用方法
  • 5 产品展示与项目管理
    • 5.1 项目流程管理与视觉化
      • 5.1.1 项目的概念
      • 5.1.2 项目流程管理工具
      • 5.1.3 项目流程管理视觉化
    • 5.2 项目结果视觉化
      • 5.2.1 版式的组成与构图平衡
      • 5.2.2 视觉化的原则
      • 5.2.3 视觉化的流程
产品原型制作



原型的四个目的是:学习、沟通、集成和里程碑。在界定原型的过程中,开发团队列出具体的学习与沟通需求,也列出了集成需求以及这一原型是否作为整个产品开发中的一个里程碑。


学生作品展示  





 随堂思考


《考工记》中的科学精神

在世界诸多文明中,中华文明最为独特,这是因为只有中华文明连绵不绝,可以一直向前追溯5 000年。与之相应的是,有大量文字记录的文化被一代代传递下来。

在古代中国,尤其是在汉朝(206 B.C.—221 A.D.)独尊儒术之后,统治者习惯于用文化来约束和引导社会精英的思维模式,以此统一人们的精神世界和道德准则。由此,对于中国古代社会来说,哲学和历史书籍占有至为重要的地位,这是不难想象的。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包含科技内容的书籍流传下来的则相对较少。

另一方面,战国时期(475—221 B.C.)却是一个特例。在中国历史上,该时期以其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而著称。这一点已经被近几十年的考古发现所证实。中国古代有一些颇负盛名的技术书籍,《考工记》就是其中之一。该书被保藏于《周礼》一书的第六章,也就是最后一章中。

《考工记》是迄今所知中国最古老的技术书籍。该书的绝大部分内容约产生于春秋(770—476 B.C.)战国时期,这意味着它已经有了2 500多年的历史。由此,在世界范围内,它也是一部最古老的技术书籍。

另一方面,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哲学书籍中,也能发现一些科技内容。在墨子所著《墨经》中,这一现象尤为明显。《墨经》的形成时间与《考工记》基本是一致的,但《考工记》是第一部纯粹讨论技术内容的书籍。

《考工记》以经验知识为基础制订技术规范,为兵车制作、青铜技术、陶瓷制品以及弓箭制造等奠定了基础。该书首次对不同的青铜器依据其不同的功能要求,规定了其所对应的铜和锡的比例。

《考工记》描述了融长度、容积和重量为一体的复合标准器的结构。500年后,王莽新朝依据该书的记述,制作了著名的复合标准器“嘉量”,该嘉量原物现在珍藏于中国台湾台北的故宫博物院中,供人们观赏。该书对复合标准器的记述,在世界范围内是最早的。《考工记》的生物分类思想也不同寻常,它认为,人也是生物群体中的一种。《考工记》还展示了当时人们使用的各种不同类型的陶瓷器,这在历史上也是首次。书中记载的城市建造规则,在后来中国的首都北京和其他一些城市的建造中,仍然可以看到。

这些规则的目的是要维护社会秩序,它们是依据传统社会的要求,同时考虑到贸易和交通的需要而制订出来的。

《考工记》对于它所描绘的所有产品,都给出了制作该种物品所需材料的品种和其大小、体积及重量的具体数据,并对制作过程做了具体说明。同时,该书还多处提到如何对产品进行测试。正因为如此,该书作为一部技术书籍,同时也为生产的标准化、计量和质量保证奠定了基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随后颁布了大量法令,要求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显然,在此之前,中国社会在标准化、计量和质量保证领域的这一传统,已经存在了很久。

【科学思维:定窑考工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