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代码 | 28111702 | 性质 | 专业课;必修课 |
学分 | 2 | 学时 | 32 |
开出单位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开课学期 | 4 |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普通本科) | |||
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
课程介绍: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必修课。了解理论的发展历史和生成、发展理论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是全面、深刻理解理论的前提,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坚定信仰,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发展过程全面学习和掌握,同时,对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其它地域的传播、融合和发展也要学习和掌握。 本课程依照历史发展和演进过程,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剩余价值学说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体系的丰富和发展、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西方马克思主义及其历史演变、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经验与当代课题等内容。 |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学生,学生应当掌握马克思主义从创立到形成体系,从指导欧洲革命到在影响全世界,形成列宁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程。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脉络,应当清楚地知道:哪些内容是应当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原则和方法,哪些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哪些内容是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而实际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偏离和否定,世界上社会主义国家实践的兴衰成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贡献。
(二)具体目标
课程目标1:掌握马克思主义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创立的必要性,唯物史观提出的过程和主要观点,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及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过程、主要观点,马克思主义与一系列错误观点的论战及主要观点,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观点及批判。
课程目标2:掌握列宁主义在俄国的形成与发展,重点掌握帝国主义理论、社会主义革命一国胜利论、新经济政策、党的建设等理论,斯大林对列宁主义的发展及主要观点,前苏联在后斯大林时代的理论动荡。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客观公正地评价斯大林及其后继者,能够从前苏联及东欧的兴衰成败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课程目标3:掌握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流派及其核心观点,每个阶段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特征。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正确评价西方马克思主义。
课程目标4:厘清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各国国情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与不同时期的错误思想和修正主义的斗争关系。
课程目标5: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的真正信仰。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矩阵
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 3.学科素养 | 6.综合育人 | 7.学会反思 |
课程目标1 | √ | √ | √ |
课程目标2 | √ | √ | √ |
课程目标3 | √ | √ | √ |
课程目标4 | √ | √ | √ |
课程目标5 | √ | √ |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
(一)理论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序号 | 教学 模块 | 主要教学内容 | 支撑的课程 目标及要求 | 学时 |
1 | 课程概论 |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对象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特点 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历史分期 四、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意义和方法 | 支撑课程目标1、5 要求: 课外阅读《马克思传》,分组讨论学习马克思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必然性。 | 2 |
2 | 马克思主义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 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政治立场和思想的转变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新世界观的探索和唯物史观的基本形成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政治经济学和新世界观的初步探索 二、清算旧哲学影响,为新世界观的形成奠定基础 三、唯物史观的基本形成及其重大意义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一、马克思主义重要观点的初次公开阐述 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三、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年欧洲革命的理论总结 第二章 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探索和《资本论》第一卷的问世 一、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理论探索的早期阶段 二、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探索 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创新 第二节 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形成 一、劳动价值论的新探索 二、劳动价值论的系统研究 第三节 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 一、对资产阶级古典学派“难题”的解决 二、剩余价值理论的系统阐发 三、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历史趋势的分析 第四节 政治经济学研究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拓展 一、未来社会经济关系一般性质的分析 二、《资本论》二、三卷的出版 三、《资本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同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的斗争 二、对巴黎公社革命经验的科学总结 三、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 第二节 《反杜林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丰富 一、对杜林的批判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阐述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丰富 第三节 对古代社会和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研究 一、古代社会的研究 二、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理论探索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科学观的系统化 二、唯物史观的进一步阐发 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科学总结 第五节 面向新世纪的新探索 一、对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科学分析 二、对无产阶级革命策略的新探索 三、在批判伯恩施坦主义中捍卫马克思主义 | 支撑课程目标1、4、5 要求: 课外阅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共产党宣言》、《雇佣劳动与资本》、《自然辩证法》(节选)、《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反杜林论》等。 | 16 |
3 | 列宁主义 |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列宁主义阶段 第一节 列宁主义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列宁早期的革命活动 一、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期俄国工人运动的兴起 二、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 三、列宁创建无产阶级新型政党的理论与实践 四、列宁对俄国民主革命理论和策略的阐发 五、列宁在同错误思潮斗争中捍卫马克思主义 第二节 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创立 一、列宁对帝国主义的初步分析和研究 二、列宁对考茨基等人的帝国主义理论的分析批判 三、《帝国主义论》和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形成 第三节 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创新 一、确立研究社会现象的科学方法论 二、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理论的提出 三、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发展 四、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理论的阐发 第四节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思考 一、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 二、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推进 三、关于改革国家机构的探索 四、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特殊性和多样性的思考 第五章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苏联的发展及挫折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继续推进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开展 二、对列宁主义的系统阐发 三、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贡献 第二节 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 一、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多方面探索 二、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理论 第三节 苏联模式的形成 一、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 二、苏联模式形成的原因 第四节 苏联东欧国家的改革和剧变 一、苏联东欧国家的改革 二、苏联东欧国家的剧变及历史教训 | 支撑课程目标2、4、5 要求: 阅读列宁的《哲学笔记》、《论粮食税》、《唯物主义和经济批判主义》、《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高级阶段》。 阅读斯大林的《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评析其历史贡献和局限性。
| 10 |
4 | 西方马克思主义 | 第八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及其历史演变 第一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卢卡奇对资本主义社会物化现象的批判 三、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观 四、葛兰西的西方革命战略构想 第二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演变 一、20世纪30—8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概况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反思 第三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新趋向 一、苏东剧变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状况 二、世纪之交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演进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评析 | 支撑课程目标3、4、5 要求: 阅读衣俊卿编著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 | 4 |
四、教学方式与方法
(一)教学方式
序号 | 课程目标 | 教学环节 | ||
讲授理论 | 课堂讨论 | 课件汇报 | ||
1 | 1 | ü | ü | ü |
2 | 2 | ü | ü | ü |
3 | 3 | ü | ü | ü |
4 | 4 | ü | ü | ü |
5 | 5 | ü | ü | ü |
(二)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使用多媒体课件,坚持理论与历史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设置历史与现实话题,鼓励学生开展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要求学生学习理论要与阅读原著相结合,理论观点要从原著中找到来源并进行评析和汇报。
五、课程目标考核
1.课程目标考核细则
考核细则表
考核环节 | 比例 | 考核/评价细则 | 对应的课程目标 | 对应的毕业要求 |
平时考核 | 60% | 线上作业成绩占平时成绩的20%、线上测验成绩占平时成绩的30%,签到、回答问题、讨论等活动表现占平时成绩的30%,线上视频、文字材料观看和浏览占平时成绩的20%。 | 1、2、3、4、5 | 3、6、7 |
期末考核 | 40% | 采取开卷考试的方式进行,每一个课程目标对应一道开放性试题,分值与下表“评价方式”一致。 | 1、2、3、4、5 | 3、6、7 |
2.课程目标考核内容分布与评价方式
课程目标 | 毕业要求 | 内容分布与评价方式 | 成绩合计 | |
平时表现 | 课程考试 | |||
课程目标1 | 3、6、7 | 25 | 15 | 40 |
课程目标2 | 3、6、7 | 15 | 10 | 25 |
课程目标3 | 3、6、7 | 10 | 5 | 15 |
课程目标4 | 3、6、7 | 5 | 5 | 10 |
课程目标5 | 3、6、7 | 5 | 5 | 10 |
合计 | 60 | 40 | 100 |
六、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
课程分目标达成度=*占比
七、推荐教材、参考资料及其他
(一)推荐教材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二)参考资料
1.顾海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编:《马克思主义史》(第一卷-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3.徐纪律、张小飞、崔发展:《马克思主义史若干问题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4.安启念:新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5.庄福龄主编:《简明马克思主义史》,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6.张一兵:《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版。
7.梅林:《马克思传》,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8.麦克莱伦:《马克思传(插图本)》(王珍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10.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1.《列宁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12.《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3.《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4.《江泽民文选》,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版。
16.曾枝盛主编:《国外学者对马克思主义若干问题的最新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7.陈学明著:《西方马克思主义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8.聂锦芳:《清理与超越——重读马克思文本的意旨、基础与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9.鲁克俭:《国外马克思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
20.顾海良、张雷声:《20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1.衣俊卿等:《20世纪的文化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深层解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
22.张一兵主编:《资本主义理解史》第1-6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三)教学资源
1. 中国大学MOOC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https://www.icourse163.org/
2. 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http/www.marxists.org/chinese/PDF/Marxism-library.htm
3. 马克思主义评论网:http://www.reviewing.cn/
4.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http://myy.cass.cn/
5. 学习强国网:https://www.xuexi.cn
6. 求是网:www.qstheory.cn
7.思想政治工作网:http://www.cnzgw.org/
8.中国社会科学网:http://www.cssn.cn/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网:http://zgts.hrbust.edu.cn/
10. 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
11. 哲学在线:http://philosophyol.com/
制 订: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研室:思想政治教育
执笔人:陈继伟 审定人:彭秀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