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课程概况
    • ● 教学大纲
    • ● 教学模式
    • ● 混合式教学安排
  • 绪论
    • ● 导学案
    • ● 绪论教学
  •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 导学案
    • ●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 ● 第二节马克思、恩格斯对新世界观的探索和唯物史观的基本形成
    • ●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 ● 拓展视频:不朽的马克思
    • ● 拓展视频:电影青年马克思
    • ● 自测与讨论
  • 第二章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
    • ● 导学案
    • ●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领域的革命性变革
    • ● 第二节《资本论》的问世
    • ● 第三节对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科学论证和重大发展
    • ● 第四节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论证和深化
    • ● 第五节《资本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
    • ● 自测与讨论
  •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 ● 导学案
    • ● 第一节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 ● 第二节《反杜林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丰富
    • ● 第三节对古代社会和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研究
    • ●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
    • ● 第五节 面向新世纪的新探索
    • ● 自测与讨论
  •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列宁主义阶段
    • ● 导学案
    • ● 第一节列宁主义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列宁早期的革命活动
    • ● 第二节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理论的创立
    • ● 第三节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创新
    • ● 第四节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 自测与讨论
  • 第五章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苏联的发展及挫折
    • ● 导学案
    • ●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继续推进
    • ● 第二节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
    • ● 第三节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 ● 第四节苏联东欧国家的改革和剧变
    • ● 自测与讨论
  • 第六章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及理论探索
    • ● 导学案
    • ● 第一节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演变
    • ● 第二节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 ● 第三节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
    • ● 自测与讨论
导学案
  • 1 第五章导学案
  • 2 导学内容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苏联的发展及挫折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在苏联的开展情况;了解斯大林时期对重大理论问题的讨论;掌握斯大林对列宁主义的系统阐发;掌握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掌握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掌握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特征及成因;大致了解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历程;理解并深刻领悟苏东剧变的历史教训。

2.能力目标:以苏为鉴,提高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贡献的能力,提高抵制和批判西方发达国家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目标:全面深化对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同感,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信念。

学习重点与难点:

1.学习重点:(1)斯大林时期对重大理论问题的讨论

2)斯大林对列宁主义的系统阐发

3)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4)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

5)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特征及成因

6)苏东剧变的历史教训

2.学习难点:(1)斯大林对列宁主义的系统阐发

2)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3)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

 

学方法:

1.教法:网络视频教学、网络主题讨论

2.学法: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网络视频学习、在线作业及作业互评、在线测验巩固提升

学时分配:0学时

导学思路和内容:

学习思路】本章的主要内容是苏联在斯大林同志的领导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探索,以及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成因、特征和优点、弊端。除此之外,还有斯大林的继任者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改革实践,以及苏东剧变的过程和历史教训。本章内容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兴衰为内容的历史画卷。学习者应当关注以下要点:

1.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1)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推进情况

研究机构、理论刊物、马恩列原著的整理出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

2)重大理论问题讨论

批判德波林学派、批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落后、讨论文艺理论和文艺方法、批评史学研究脱离实际

3)列宁主义的系统阐发

《论列宁主义基础》

4)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

5)斯大林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探索的成果

《论列宁主义基础》《托洛茨基主义还是列宁主义?》 《论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论联共(布)党内的右倾》《关于苏联宪法草案》、《论党的工作缺点和消灭托洛茨基两面派及其他两面派的办法》、《再论我们党内的社会民主主义倾向》

6)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理论

与布哈林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争论;农业合作化理论主要体现在《论苏联土地政策的几个问题》、《答集体农庄庄员同志们》、《胜利冲昏头脑》等著作中

7)斯大林对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探索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2.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特征与成因

1)政治、经济、文化特征

2)国际环境、快速工业化、社会主义认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3.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剧变

1)改革: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戈尔巴乔夫

2)剧变:四个阶段

3)原因:和平演变、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弊端、戈尔巴乔夫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根本的、决定性原因)

4)教训:及时解决矛盾、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