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祖国
1997年7月1日,历尽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是中国洗雪百年民族耻辱的盛事!回顾香港从被割占到回归,从回归到跨世纪发展的历程,对于我们理解“一国两制”方针,展望香港未来,增强民族自豪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通称的香港,实际上是指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三个地区和周围230多个岛屿。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岭南地区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个郡,当时的香港地区就属于南海郡番禺县。自此,香港一直在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先后隶属于东莞郡宝安县、广州府宝安县、广州府东莞县、增城县和广州府新安县。由于香港地理位置的重要,自唐代起就已在这里置“屯门镇”。五代南汉时期,屯门关税是南汉主要财政收入来源之一。在明代,香港地区成为广东沿海防倭守御系统的前哨基地之一。清代在香港岛、九龙以及新界都派驻了由千总和把总统领的绿营兵,海防由新安营和大鹏营分担,配备战船。上述事实表明,香港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对香港的管辖从未间断过。
香港问题的产生,是由于19世纪英国通过武装侵略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三个不平等条约,一步步割占香港地区而形成的。
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签署了《北京条约》,九龙半岛南部界限街以南的领土(包括昂船洲)被割让给英国。1898年6月9日,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签署,清政府被迫将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的九龙半岛地区以及附近大小200多个岛屿并大鹏、深圳两湾水域,租给英国99年,这些新租地后被称为新界,到1997年6月30日期满。
至此,英国完成了侵占香港的三步曲,建立起英国的殖民统治,由英王任命的香港总督掌握着香港的一切权力。到1997年,英国割占香港岛共155年,割占九龙半岛共137年,租借新界共99年。
从1841年英国武力侵占香港岛开始至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的一个半世纪里,中国人民一直为收复香港、解决香港问题而努力斗争。
清朝后期、北洋军阀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都试图收回香港,但终以失败告终。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一贯立场是: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外国资本主义强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主张在适当时机通过谈判解决这一问题;未解决前暂时维持现状。
1972年11月8日,第27届联合国大会以99票对5票通过了有关将香港、澳门从殖民地名单中删除的决议,确认了中国对香港主权的立场和要求,避免了香港问题的国际化,排除了其他国家插手香港问题的可能性,为我国政府最终解决香港问题奠定了基础。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这就为解决香港问题提供了一个历史契机。但光有机会还不够,还需要一个解决香港问题的办法,这个办法需要香港方面、英国和中国等各方面都能接受,这是个难题。邓小平以非凡的智慧,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作为解决香港问题的方针。
1979年3月29日,邓小平在会见香港总督时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他说,我们把香港作为一个特殊地区、特殊问题来处理,到了1997年,香港问题不管如何解决,香港的特殊地位都可以得到保证,就是在本世纪和下世纪初期相当长的时间内,香港可以搞它的资本主义,我们搞我们的社会主义。1982年1月11日,邓小平在会见海外友人时,第一次把解决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构想概括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在国家实现统一的大前提下,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两制是可以允许的,他们不要破坏祖国大陆的制度,我们也不要破坏它那个制度。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时地把这一重大方针政策肯定下来。《宪法》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的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就为在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后,设立特别行政区和实行有别于内地的制度和政策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应邀来中国访问,就香港问题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了深入会谈,拉开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的序幕。
整个谈判历时2年,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1982年9月到1983年6月,双方主要就原则和程序问题进行会谈,主要争执的是三个条约是否有效。第二阶段,从1983年7月到1984年9月,两国政府代表团共举行了22轮会谈。主要就具体实质性问题进行磋商,最终达成了协议。
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会谈,主要围绕三个问题进行。第一个问题,中国于1997年7月1日收回整个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是前提。第二个问题,中国收回香港之后,对香港采取什么政策?第三个问题,从会谈开始到1997年这15年过渡时期怎么办?三个问题的核心是主权问题。
中英两国会谈伊始,撒切尔夫人不想把香港交还给中国。英国政府代表团开始提出“三个条约继续有效”;接着提出“以主权换治权”,其实质还是保持殖民统治;最后提出在1997年以后,英国对香港实行某种程度的“参与”,这实际上是要求变相的治权。
针对撒切尔夫人的言论,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同她会见时进行了批驳,明确阐明了中国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邓小平说:“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如果中国在一九九七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八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我们等待了三十三年,再加上十五年,就是四十八年,我们是在人民充分信赖的基础上才能如此长期等待的。如果十五年后还不收回,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下野,自动退出政治舞台,没有别的选择。所以,现在,当然不是今天,但也不迟于一、二年的时间,中国就要正式宣布收回香港这个决策。我们可以再等一、二年宣布,但肯定不能拖延更长的时间了。”
在会见中,邓小平还阐明了中国收回香港后将采取的特殊政策,希望中英两国合作以保证过渡时期内香港不要发生大的波动。他严正指出:“我还要告诉夫人,中国政府在做出这个决策的时候,各种可能都估计到了。我们还考虑了我们不愿意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在十五年的过渡时期内香港发生严重的波动,怎么办?那时,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这次会见比预定的时间延长了50分钟,会谈的内容和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礼节性会见,邓小平的钢铁意志和严正态度摧垮了“铁娘子”。
经过两年的会谈,中英两国政府代表团团长于1984年9月26日草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以下简称《中英联合声明》),确定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并对香港保持稳定和繁荣作出相应的安排,从而圆满地解决了中英两国之间历史遗留的问题。1985年5月27日,《中英联合声明》生效。
从1985年5月27日《中英联合声明》生效到1997年6月30日的12年,为香港的过渡时期。过渡时期又分前后过渡期。前过渡期中英合作很好,制定了《基本法》;后过渡期由于英方及港督彭定康提出“三违反”的政改方案,中英合作破裂。中国另起炉灶,选举了特别行政区长官,组建了驻港部队,保证了香港顺利回归祖国。有合作有斗争,是过渡期的基本特征。
1997年7月1日零点,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维多利亚湾畔的会展中心五楼大会堂举行,江泽民率团出席回归庆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香港回归祖国12年来,中央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办事,全力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法施政,全力支持香港各项事业发展进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团结带领香港各界人士,自强不息,奋力拼搏,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外部经济环境不利变化、“非典”疫情等带来的种种困难和挑战,保持了香港繁荣稳定。今天的香港,经济增长,民生改善,民主进步,民众安居乐业,充满生机和活力,呈现出积极发展的良好势头。
【案例解析】
中国政府为解决香港问题所采取的立场、方针、政策是坚定不移的。“一国两制”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多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一构想是我们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是充分照顾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的。
“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但首先被成功地运用于香港问题的解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符合当今世界两种制度并存的现实。它以爱国主义为基础,以中华民族的团结和伟大复兴为目标,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成功地解决了香港历史遗留问题。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既定国策和战略方针,“一国两制”在香港问题上的成功实践,将会对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产生重要影响,并提供具体经验。
争取和平安定的国内国际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客观条件。中国在解决香港问题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和平方式,而不是通过战争、武力解决问题,并力求照顾各方面利益,把整个解决香港问题的过程,变成各方利益在和平中共存共赢的过程,从而以极小的代价获得了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另外,在当今世界局部地区仍处于紧张和对抗状态的情况下,香港问题的和平解决,也为世界范围内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香港的回归,为在新世纪香港与内地的各方面合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内地为香港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而香港成为中国与世界进一步接轨的重要窗口。
1.本案例的教学目的和用途
通过本案例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政府同英国政府在香港回归问题上谈判的艰难过程,了解“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科学性和邓小平的伟大智慧及坚强不屈的民族性格;深刻体会香港顺利回归祖国怀抱的伟大意义。
本案例适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部分的辅助教学,或用于该部分课程内容的考核。
2.本案例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本案例使用过程中应强调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台独”的各种分裂图谋,“台独”势力作为祖国和平统一的最大障碍,受到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台独”是没有出路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也适用于台湾,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