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当日,新华社转发了这篇文章。12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同时转载。
文章论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践第一的观点,正确地指出任何理论都要接受实践的考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并不是一堆僵死不变的教条,它要在实践中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当然,依然存在着“圣经上载了的才是对的”错误倾向,这是“四人帮”强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必须坚决打碎。这篇文章引发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党内外绝大多数人支持和拥护这篇文章的观点。虽然华国锋指示中央宣传部门的某些负责人,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不表态”、“不卷入”;汪东兴在有的场合指责这篇文章“实际上是把矛头指向主席思想的”,责问“这是哪个中央的意见”?加以压制,但是,这一讨论受到党中央的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陈云、胡耀邦等多数同志的积极支持,讨论在全国逐步开展。从6月到11月,中央党政军各部门、全国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和大军区的主要负责同志都发表文章或讲话,一致认为,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一讨论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准备了思想条件。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20年来最响亮、最具关键意义的口号。“文革”以来,一句顶一万句的“最高指示”成了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来没人敢提出:用什么检验“最高指示”?这一口号的提出,并不是单纯地向毛泽东不容置疑的权威提出挑战,而是为新的探索扫平道路。
随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观念权威性的确立,无数冤假错案得以纠正,一批批的农民分到了土地,自农村起步的改革开始了,人们不再把发家致富当做一种罪恶,越来越多的新生事物让国人眼界应接不暇,当然更重要的是中国人从此踏上了务实的道路,真是一句口号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资料中心·重大事件》
【案例解析】
粉碎“四人帮”后,党和人民迫切需要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拔乱反正,扭转危局,开辟新的征程,而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华国锋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继续维护党在一段时间内指导思想上的错误,从而使党和国家工作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华国锋在粉碎“四人帮”的斗争中有功,以后也做了有益的工作,但他并没有从根本上认清“文化大革命”的问题,特别是没有认清“文化大革命”和毛泽东晚年错误的关系。他没有胆识解决既要清除“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又要维护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这样一个复杂问题。他把捍卫毛泽东的旗帜同否定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文化大革命”对立起来,提出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必须始终不渝地遵循。这种对毛泽东生前的决策和指示拒绝作任何分析的观点,说明长期以来“左”的指导思想还未从根本上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冲破“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才能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伟大历史性转折。于是,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就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首先站出来反对“两个凡是”的是邓小平。邓小平提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强调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旗帜鲜明地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不少老同志也从不同角度提出,要恢复和发扬党的实事求是的传统和作风,正确认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文章,这篇文章从根本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鲜明地指出: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文章经新华社转发后,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一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展开。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实质上是关于党的思想路线的争论,是“两个凡是”错误指导方针和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的尖锐对立和斗争。这场讨论不是一般问题的争论,而是大是大非问题的争论,归根到底是两种世界观的争论,涉及哲学的基本问题。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继延安整风运动后的又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和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冲破了个人崇拜和“两个凡是”以及长期以来“左”倾错误思想的束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有力地推动了各条战线拨乱反正工作的开展,为实现党的工作历史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本案例适用于“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部分的辅助教学,以分析关于真理标准讨论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