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

马广强、孙昊鑫、徐洪波、廖永翠、万红娇

目录

  • 1 第一篇 医学免疫学--  绪论
    • 1.1 电子教材  医学免疫学绪论
    • 1.2 第一课时 免疫的概念、功能。
    • 1.3 第二课时 免疫学的发展简史
    • 1.4 案例--超级人类
    • 1.5 章节测试
  • 2 第二单元 抗原
    • 2.1 电子教材 抗原
    • 2.2 第一课时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 2.3 第二课时 抗原的特异性
    • 2.4 第三课时 抗原的分类
    • 2.5 章节测试
  • 3 第三单元 抗体
    • 3.1 电子教材 抗体
    • 3.2 第一课时 抗体及其结构
    • 3.3 第二课时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 3.4 第三课时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作用
    • 3.5 案例--生物导弹
    • 3.6 章节测试
  • 4 第四单元 补体系统
    • 4.1 电子教材 补体系统
    • 4.2 第一课时 概述
    • 4.3 第二课时 补体系统的激活
    • 4.4 第三课时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 4.5 案例教学--青春痘成长日记
    • 4.6 章节测试
  • 5 第五单元 细胞因子
    • 5.1 电子教材 细胞因子
    • 5.2 第一课时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 5.3 第二课时 分类
    • 5.4 案例--细胞因子的释放
    • 5.5 章节测试
  • 6 第六单元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 6.1 电子教材 MHC
    • 6.2 第一课时  什么是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 6.3 第二课时 HLA抗原的分子结构及特点
    • 6.4 第三课时 HLA与医学实践
    • 6.5 章节测试
  • 7 第七单元 免疫细胞
    • 7.1 电子教材 免疫细胞
    • 7.2 第一课时   免疫器官
    • 7.3 第二课时 免疫细胞
    • 7.4 案例教学:巨噬细胞追杀细菌
    • 7.5 章节测试
  • 8 第八单元 免疫应答及其调节
    • 8.1 电子教材 免疫应答
    • 8.2 第一课时 概述
    • 8.3 第二课时 抗原提呈
    • 8.4 第三课时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 8.5 第四课时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 8.6 案例---抗流感的免疫应答过程
    • 8.7 章节测试
  • 9 第九单元 超敏反应
    • 9.1 电子教材 超敏反应
    • 9.2 第一课时 I型超敏反应
    • 9.3 第二课时 II型超敏反应
    • 9.4 第三课时 III型超敏反应
    • 9.5 第四课时 IV型超敏反应
    • 9.6 案例教学 超敏反应的治疗与预防
    • 9.7 章节测试
  • 10 第十单元 免疫学应用
    • 10.1 电子教材 免疫学应用
    • 10.2 第一课时 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检测
    • 10.3 第二课时 免疫预防
    • 10.4 案例教学-ELISA 检测
    • 10.5 章节测试
  • 11 医学微生物绪论
    • 11.1 电子教材 医学微生物学绪论
    • 11.2 微生物概论
  • 12 第二篇 医学微生物学
    • 12.1 电子教材 细菌学总论
    • 12.2 第一课时 细菌的形态
    • 12.3 第二课时 细菌的结构
    • 12.4 案例--鞭毛的运动
    • 12.5 章节测试
  • 13 第十二单元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
    • 13.1 电子教材 细菌的生理
    • 13.2 第一课时 细菌的代谢
    • 13.3 第二课时 细菌的生长繁殖
    • 13.4 第三课时 细菌的人工培养
    • 13.5 章节测试
  • 14 第十三单元 细菌的分布与致病
    • 14.1 第一课时 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
  • 15 第十四单元 人体的微生物环境
    • 15.1 第一课时 正常微生物群
    • 15.2 第二课时 人体微生物群的生理意义
    • 15.3 第三课时 微生态失调
    • 15.4 章节测试
  • 16 第十五单元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 16.1 第一课时 感染的定义及意义
    • 16.2 第二课时 感染的类型及影响感染的因素
    • 16.3 第三课时 细菌性感染
    • 16.4 章节测试
  • 17 第十六单元   消毒与灭菌
    • 17.1 电子教材 消毒与灭菌
    • 17.2 第一课时 物理控制方法
    • 17.3 第二课时 化学消毒灭菌法
    • 17.4 章节测试
  • 18 第十七单元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 18.1 电子教材 遗传与变异
    • 18.2 第一课时  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 18.3 电子教材 噬菌体
    • 18.4 第二课时 噬菌体
    • 18.5 第三课时 基因突变及其分子机制
    • 18.6 章节测试
  • 19 第十八章 常见病原性细菌
    • 19.1 第一课时  球菌
    • 19.2 第二课时 肠道杆菌
    • 19.3 第三课时 厌氧性细菌
    • 19.4 第四课时 分枝杆菌属
    • 19.5 其它原核生物
    • 19.6 章节测试
  • 20 第十九单元 真菌学
    • 20.1 电子教材 真菌学概论
    • 20.2 第一课时  真菌概论
    • 20.3 第二课时 常见致病真菌
    • 20.4 章节测试
  • 21 第二十单元  病毒学
    • 21.1 电子教材 病毒学
    • 21.2 第一课时 病毒学概论
    • 21.3 第二课时 流感病毒
    • 21.4 第三课时 肝炎病毒
    • 21.5 第三课时 HIV
    • 21.6 第四课时 疱疹病毒
    • 21.7 第五课时狂犬病毒
    • 21.8 课外学习 埃博拉病毒
    • 21.9 章节测试
  • 22 第三篇 医学寄生虫学
    • 22.1 电子教材 寄生虫概论
    • 22.2 第一课时 绪论
    • 22.3 章节测试
  • 23 第一章 线虫
    • 23.1 电子教材 医学蠕虫
    • 23.2 医学蠕虫与线虫概述
  • 24 第二章 吸虫
    • 24.1 电子教材 吸虫
    • 24.2 吸虫
  • 25 第三章 绦虫
    • 25.1 电子教材 绦虫
    • 25.2 绦虫
    • 25.3 医学原虫
  • 26 第四篇 课程实验内容
    • 26.1 第一课时 抗生素的概念和分类
    • 26.2 第二课时 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和筛选
  • 27 第二十二单元  微生物与药物变质
    • 27.1 第一课时 药物中微生物的来源
    • 27.2 第二课时 微生物引发的药物变质
    • 27.3 第三课时 防止药物微生物污染的措施
  • 28 第二十三单元 药物的体外抗菌试验
    • 28.1 第一课时 常用的体外抑菌试验
    • 28.2 第二课时 体外杀菌试验
  • 29 第二十四单元  药物制剂的微生物学检查
    • 29.1 第一课时 无菌检查
    • 29.2 第二课时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 29.3 细菌培养基的制备
  • 30 实验教学内容
    • 30.1 实验教学课件
      • 30.1.1 实验一 细菌的 分离纯化实验
    • 30.2 革兰氏染色实验
    • 30.3 实验三 药敏实验
    • 30.4 紫外杀菌实验
    • 30.5 细菌接种实验
    • 30.6 真菌形态学观察
    • 30.7 免疫学实验
    • 30.8 寄生虫观察实验
第一课时 抗体及其结构

 

一、免疫球蛋白的概念

1.免疫球蛋白的发现(Figure)

抗毒素  → 抗体  →  球蛋白   →      免疫球蛋白

1890   →    →    →  1938     →      1968、1972

2.免疫球蛋白的概念

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性质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

分泌型:存在于血清和组织液中

膜型:B细胞表面抗原受体

3.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关系

抗体是生物学功能方面概念,免疫球蛋白是化学和结构方面概念;

所有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不一定都是抗体。

二、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1.基本结构及分类(Figure)

Ig分子单体由4条肽链构成对称的“Y”形结构;

4条肽链:轻链(L链):2条,214个aa残基,分子量为25kD

                重链(H链):2条,450-550个aa残基,分子量为50-75kD

                重链与轻链通过链间二硫键相连;

★轻链:根据化学结构和抗原性差异,分为两型:κ及λ;

             同一Ig分子中,轻链是同型的;同一个体的Ig分子,轻链可以是不同型的;正常人血清中,

             κ:λ约为2:1。

★重链:根据aa排列顺序、空间结构、抗原性差异,分为5种:

             μ、γ、δ、α、ε;由这五种重链构成的Ig分子分别为:IgM、IgG、IgD、IgA、IgE;

◆   可变区:N端,L链(VL)约1/2,重链(VH)约1/4(或1/5),该区域aa种类及排列顺序变化较

                    大;

      高变区:HVR1、2、3,又称“互补决定区”,CDR1、2、3;

      骨架区:可变区中除高变区以外的区域

◆   恒定区:C端,L链(CL)约1/2,重链(CH)约3/4(或4/5),该区域aa种类及排列顺序相对稳

                    定;

◎J链:是酸性含糖肽链,由浆细胞合成,124个aa残基,分子量为15kD,通过二硫键结合在Ig分子H链上,连接Ig分子单体形成多聚体。

◎分泌片:分子量为75kD,以非共价形式与IgA二聚体结合,使IgA分泌至黏膜表面,同时保护IgA免受蛋白酶水解。

2.免疫球蛋白功能区

构成Ig分子的肽链可通过链内二硫键形成球形的环状结构,称为肽环,或功能区(domain),每个功能区约由110个aa残基构成。

L链:2个功能区(VL、CL)

H链:IgM、IgE有5个功能区(VH、CH1、CH2、CH3、CH4);

IgG、IgA、IgD有4个功能区(VH、CH1、CH2、CH3)

Ig功能区的功能:

√ VL、VH:抗原结合部位

√ CL、CH:有部分同种异型的遗传标记

√ IgG CH2:具有补体C1q分子的结合位点;与通过胎盘有关

√ IgG CH3:具有结合FcR功能

√ IgM CH3:具有补体结合位点

√ IgE CH2、CH3:结合FcεR功能

铰链区:①位于CH1、CH2之间,富含脯aa残基和二硫键,易发生伸展及一定程度的转动;

              ② VL、VH与抗原结合时,该区发生转动,使抗原结合位点更好地与抗原决定簇结合;

              ③该区转动可致CH1、CH2构型变化,暴露补体结合位点;

              ④该区对多种蛋白酶敏感,易被水解。

3. 免疫球蛋白水解片段(Figure)

生物学意义:一个Fab片段为单价,可与抗原结合但不能形成凝聚反应或沉淀反应,称为抗原结合片段;Fc片段在低温条件下可析出,称为可结晶片段,可与多种效应分子或免疫细胞相互作用;

F(ab’)2片段为双价,可与抗原结合且能形成凝聚反应或沉淀反应,而且,由于F(ab’)2片段保留了结合抗原的生物性活性,又避免了Fc片段免疫原性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因而被广泛的应用于制备生物制品。如白喉抗毒素、破伤风抗毒素经胃蛋白酶消化后精致提纯的制品。

4.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Figure)

①同种型:同一种属内所有个体Ig分子所共有的抗原特异性。

②同种异型:同一种属内不同个体的Ig分子所具有的抗原特异性。

③独特型:同一个体内不同Ig分子的可变区所具有的抗原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