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与中国社会

郭于华 等

目录

  • 1 社会学的学科性质
    • 1.1 我们都是社会性动物
    • 1.2 命运多舛明证其力量所在
    • 1.3 社会人都应具备的心智品质
  • 2 社会学与社会生活
    • 2.1 社会学的公共性
    • 2.2 社会化与社会角色(上)
    • 2.3 社会化与社会角色(下)
    • 2.4 文化系统与文化变迁(上)
    • 2.5 文化系统与文化变迁(下)
  • 3 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
    • 3.1 古典社会学理论三大家
    • 3.2 社会学理论与现代社会
    • 3.3 社会学研究方法概述
    • 3.4 社会学的定量研究
    • 3.5 社会学的定性研究
    • 3.6 涂尔干关于自杀的研究
    • 3.7 中国自杀问题研究
    • 3.8 研究方法的对比分析
  • 4 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
    • 4.1 社会角色
    • 4.2 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
    • 4.3 社会关系:六度分割理论
    • 4.4 社会关系:找工作与社会网
    • 4.5 泰坦尼克号与社会结构
    • 4.6 社会结构的测量与作用
  • 5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 5.1 阶级还是阶层
    • 5.2 社会的开放与封闭
    • 5.3 案例分析:教育视角下的分层与流动
    • 5.4 富二代还是官二代,你呢?
  • 6 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
    • 6.1 富士康青年工人为何自杀?
    • 6.2 中西社会结构的比较
    • 6.3 社会组织与社会建设
    • 6.4 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 7 社会制度与社会治理
    • 7.1 国家的产生与职能
    • 7.2 民主政体
    • 7.3 极权政体
    • 7.4 威权政体
    • 7.5 社会自治
  • 8 乡村社会与城市社会
    • 8.1 农业文明的起源与延续
    • 8.2 农业社会与乡土中国
    • 8.3 城乡二元结构中的中国农民
    • 8.4 中国的城市化问题
  • 9 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
    • 9.1 社会运动理论的发展
    • 9.2 个体行为、集体行为与权利维护
    • 9.3 公民权利的依法维护
    • 9.4 维稳体制与不稳定幻象
  • 10 社会变迁与转型
    • 10.1 社会变迁与现代化
    • 10.2 现代化的理论解释
    • 10.3 全球化发展趋势
    • 10.4 路在何方?如何走出陷阱?
  • 11 阅读
    • 11.1 阅读
  • 12 问卷调查
    • 12.1 问卷调查
案例分析:教育视角下的分层与流动
  •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谁会上清华”是清华大学《社会学概论》一课上,五名清华社科实验班的大一同学完成的一个小组课堂研究。这五名同学选择了“教育公平”的题目,以2010年清华大学本科生的生源结构来分析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城乡和地域差异。他们提出了一个“清华入学机会指数”的概念,比较两个比例。第一个比例是报名比例,即2010年一个省在全国参加高考的考生中所占的比例,这个比例是用该省的报名人数除以全国的总报名人数。第二个比例是招生比例,即该省在清华本科新生中所占的比例,来自于该省考入清华的新生人数除以清华本科新生总数。用一个省的招生比例除以报名比例,就得到了当年该省的“清华入学机会指数”。如果指数高于1,说明该省在清华新生中的比例超过了在全国考生中的比例。如果各省之间考入清华的机会是一样的,那么它们的入学机会指数就全都应该是1。当然,这五位同学发现,2010年各省的清华入学机会指数存在巨大差异。指数最低的是广东省,不足0.4,而指数最高的北京市,超过了18。北京是广东的将近40倍。

同样的,同学们的抽样调查发现,2010年清华大学本科新生当中,农村户籍的比例大概在17%左右,而2010年高考全国957万考生中农村考生592.2万,占比61.9%,这说明农村和城市的考生考入清华大学的机会存在显著差异。从历史上看,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清华本科生中的农村户籍的比例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高考中的地域和城乡差异,不仅存在于清华大学,同样的现象也普遍存在于北京大学等中国其它知名学府。比如,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刘云杉统计过,1978~1998年,来自农村的北大学子比例约占三成,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下滑,2000年至今,考上北大的农村子弟只占一成左右。这些差异的存在,并不是清华北大等高校的招生政策的原因,其根源还是在于教育资源在地域、城乡和大小城市之间的不均衡。

如果说在上世纪,高等教育可以成为向上社会流动的一个主要渠道,那么在今天,高等教育的这种流动机制的作用可能已经出现了显著变化。

我每次上《社会学概论》,都会进行一个名为“说说你自己”的小调查,其中会涉及同学们父母的职业和教育。将近七成清华社科实验班的同学,父母是公务员、管理者和教师。这一比例远远超过了这三个群体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

活动半径,上清华之前去过最远的地方。一半左右的同学在上清华之前,有过出境的经历。

教育资源分配中的差序格局:全国范围内,优质教育资源向一线城市集中;全省范围内,优质教育资源向省会集中。

讨论:

1、户籍制度带来的教育不公平问题,说明影响流动的制度因素的存在。在关于社会流动一节中谈到的中国社会分层具有城乡户口差别和城市户口等级差别并存的特点,这在上述案例中有突出表现;

2、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与权力等级相关,学生家庭处于哪个权力阶梯位置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3、教育资源分配中的“差序格局”,即权力等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