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与中国社会

郭于华 等

目录

  • 1 社会学的学科性质
    • 1.1 我们都是社会性动物
    • 1.2 命运多舛明证其力量所在
    • 1.3 社会人都应具备的心智品质
  • 2 社会学与社会生活
    • 2.1 社会学的公共性
    • 2.2 社会化与社会角色(上)
    • 2.3 社会化与社会角色(下)
    • 2.4 文化系统与文化变迁(上)
    • 2.5 文化系统与文化变迁(下)
  • 3 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
    • 3.1 古典社会学理论三大家
    • 3.2 社会学理论与现代社会
    • 3.3 社会学研究方法概述
    • 3.4 社会学的定量研究
    • 3.5 社会学的定性研究
    • 3.6 涂尔干关于自杀的研究
    • 3.7 中国自杀问题研究
    • 3.8 研究方法的对比分析
  • 4 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
    • 4.1 社会角色
    • 4.2 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
    • 4.3 社会关系:六度分割理论
    • 4.4 社会关系:找工作与社会网
    • 4.5 泰坦尼克号与社会结构
    • 4.6 社会结构的测量与作用
  • 5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 5.1 阶级还是阶层
    • 5.2 社会的开放与封闭
    • 5.3 案例分析:教育视角下的分层与流动
    • 5.4 富二代还是官二代,你呢?
  • 6 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
    • 6.1 富士康青年工人为何自杀?
    • 6.2 中西社会结构的比较
    • 6.3 社会组织与社会建设
    • 6.4 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 7 社会制度与社会治理
    • 7.1 国家的产生与职能
    • 7.2 民主政体
    • 7.3 极权政体
    • 7.4 威权政体
    • 7.5 社会自治
  • 8 乡村社会与城市社会
    • 8.1 农业文明的起源与延续
    • 8.2 农业社会与乡土中国
    • 8.3 城乡二元结构中的中国农民
    • 8.4 中国的城市化问题
  • 9 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
    • 9.1 社会运动理论的发展
    • 9.2 个体行为、集体行为与权利维护
    • 9.3 公民权利的依法维护
    • 9.4 维稳体制与不稳定幻象
  • 10 社会变迁与转型
    • 10.1 社会变迁与现代化
    • 10.2 现代化的理论解释
    • 10.3 全球化发展趋势
    • 10.4 路在何方?如何走出陷阱?
  • 11 阅读
    • 11.1 阅读
  • 12 问卷调查
    • 12.1 问卷调查
全球化发展趋势
  •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世界体系论的分析已经展示了一个全球化前景。自从传播学家麦克卢汉(McLuhan)在1960年提出“地球村”概念以来,全球化理念开始流行起来。英国著名社会学家鲍曼说:全球化挂在每个人的嘴边,这个风靡一时的字眼如今已迅速成为一个陈词滥调,一个神奇的口头禅,一把意在打开通向现在与未来一切奥秘的万能钥匙。对某些人而言,全球化是幸福的源泉;对另一些人来说,全球化是悲惨的祸根。然而,对每个人来说,全球化是世界不可逃脱的命运,是无法逆转的过程。它是以同样程度和同样方式影响我们所有人的一个过程。

狭义的全球化指的是基于资本、高新技术等经济因素的外向扩张,导致世界规模的统一大市场和跨国公司形成的过程。金融资本的全球流动;经济贸易的自由化;跨国公司的国际扩张;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运用。经济的全球化带来整个社会的全球化。人们会产生急剧的时空压缩感——“地球村”。

广义的全球化指的是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通讯高科技化、文化同质化所带来的全球相互依赖性和整体意识的增强。不仅仅指经济上的相互依赖,而关涉到生活中的时空转换,意味着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社会关系的强化。在距离遥远的地方所发生的各种事件将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直接、更为迅速地对我们发生影响(吉登斯,2000)。社会学所关注的全球化主要是广义上的全球化。

反映全球交往速度的一览表:

工具名称
速度 时间
手动船2-5公里/小时19世纪前
蒸汽船50-80公里/小时19世纪中
飞机500-1000公里/小时20世纪中
巡航导弹7000米/秒20世纪中
数码传输 1100亿位元/秒 2000年

                                         

全球的经济和贸易往来在进入80年代以来更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据UNCTAD的资料显示,1998年全球受到调查的53000家大公司在国外开设了450000家分支机构,国外机构是国内机构数量的8.49倍。发展中国家对西方的吸引力逐渐增强,而且,发展中国家在国外发展跨国公司的规模也越来越大。80年代后期,发展中国家自己有3800家跨国公司,到90年代中期,发展为7600家,正好翻了一番。在2001年9月11日被恐怖分子袭击的美国世贸大厦中,几乎全球都有商务人员在那里办公,其中仅中国公司就有14家。这充分说明了全球联系与交往的密度和强度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

前全球化时代 → 全球化时代

现代 → 后现代

传统工业时代 → 信息时代

依赖(依附) → 相互依赖

垄断市场 → 全球市场

强权政治 → 民主政治

单极 → 多极

对抗 → 合作

冷战 → 对话

军事霸权 → 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文化霸权 → 文化整合

在以上概念框架中,核心的概念是相互依赖。

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的张力。突出地体现在对“全球化意识形态”、“全球化陷阱”的批判上。简单地说,本土化是指运用本土所积累和塑造的文化认知与历史经验,以摆脱或超越西方知识—权力体系几近全盘垄断状况的过程。以消费文化为例,消费主义是指当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以生活方式的选择来主导大多数经济活动的趋势,具体而言,深受传媒和广告所宣扬的审美情趣、品味、时尚的影响,诱导消费、追逐消费、炫耀性消费、对商品象征意义的无止境追求,从而使消费取代生产而成为主要经济活动的内容。消费社会中大众落入的恰恰是个人主义的陷阱,在自以为自主选择、张扬个性的消费中,成为失去主体性的被宰制对象(美容)。地方化旨在破除上述宰制和迷思,保持和宏扬地方文化的多样性与独特性。其实全球化与本土化应理解为一个过程的两个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