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绪论
    • 1.1 课程目标、要求及考核
    • 1.2 课程内容介绍
  • 2 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
    • 2.1 污水性质与污染指标
    • 2.2 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自净过程
    • 2.3 污水出路与排放标准
    • 2.4 本章测验及思考
  • 3 污水的物理处理
    • 3.1 格栅和筛网
    • 3.2 沉淀的基础理论
    • 3.3 沉砂池
    • 3.4 沉淀池
    • 3.5 隔油池
    • 3.6 气浮池
    • 3.7 本章测验及思考
  • 4 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
    • 4.1 概述
    • 4.2 污水生物处理基本原理
    • 4.3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和生长环境
    • 4.4 反应速度和反应级数
    • 4.5 微生物生长与底物降解动力学
    • 4.6 本章测验及思考
  • 5 活性污泥法
    • 5.1 基本概念
    • 5.2 活性污泥法的发展
    • 5.3 活性污泥法数学模型基础
    • 5.4 气体传递原理和曝气设备
    • 5.5 去除有机污染物的活性污泥法过程设计
    • 5.6 脱氮、除磷活性污泥法工艺及其设计
    • 5.7 二次沉淀池
    • 5.8 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管理
    • 5.9 本章测验及思考
  • 6 生物膜法
    • 6.1 基本原理
    • 6.2 生物滤池
    • 6.3 生物转盘法
    • 6.4 生物接触氧化法
    • 6.5 曝气生物滤池
    • 6.6 生物流化床
    • 6.7 本章测验及思考
  • 7 稳定塘和污水的土地处理
    • 7.1 稳定塘
    • 7.2 污水土地处理
    • 7.3 人工湿地处理
    • 7.4 本章测验及思考
  • 8 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
    • 8.1 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 8.2 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工艺
    • 8.3 厌氧生物处理法的设计计算
    • 8.4 本章测验及思考
  • 9 污水的化学与物理化学处理
    • 9.1 中和法
    • 9.2 化学混凝法
    • 9.3 化学沉淀法
    • 9.4 氧化和还原法
    • 9.5 吸附法
    • 9.6 离子交换法
    • 9.7 萃取法
    • 9.8 膜析法
    • 9.9 超临界处理技术
    • 9.10 本章测验及思考
  • 10 城市污水回用
    • 10.1 回用途径
    • 10.2 回用水水质标准
    • 10.3 污水回用系统
    • 10.4 回用处理技术方法
    • 10.5 污水回用安全措施
    • 10.6 本章测验及思考
  • 11 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 11.1 污泥的来源、特性及数量
    • 11.2 污泥的处理工艺
    • 11.3 污泥浓缩
    • 11.4 污泥稳定
    • 11.5 污泥脱水和焚烧
    • 11.6 污泥的最终处置
    • 11.7 本章测验及思考
  • 12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 12.1 工业废水处理
    • 12.2 污水处理厂设计
    • 12.3 本章测验及思考
课程目标、要求及考核


课程说明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类专业本科生核心课之一。

1.课程介绍污水处理中最常用的物理、生物、化学及物理化学四大处理方法;

2.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路线为主线,系统阐述四大处理方法中各单元操作的工艺特点、作用原理、设计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

3.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和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应用。

课程教学目标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及给水排水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水体环境污染的分析评价、水污染治理的规划设计和工程管理能力,以及开展水污染控制的科学研究能力,以期培养出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水环境保护人才。授课对象主要为环境类专业学生和环保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

通过本课程理论学习、教学实验、课程设计、课程实习、科研创新等环节学习,在纵向上实现本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网络综合,提高学生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横向上,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工程》、《噪声污染控制工程》等专业课程以及标准规范、工程实际对接,并结合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提高学生工程设计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为学生就业、创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因此,该课程在为社会输送环境专业人才及为周边企事业单位环保服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课程基本要求

1.掌握污水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方面知识,培养学生利用微生物生长规律及环境影响因素等知识指导实际工程调试和运行工作的能力,具备综合分析和解决污水生物处理中的一些常见问题的能力;

2.了解污水处理四大类处理方法,并掌握其中典型技术的原理、工艺形式及影响因素;

3.了解污水处理新技术、新工艺,了解国内外前沿技术的发展动态;

4.掌握污水处理厂选址、工艺流程确定、平面布置与高程布置、运行管理方面的知识,具有污水处理厂初步设计及设计文件编制的能力,具备将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其他章节学习的综合应用于污水处理厂(站)设计的能力和素质。

考核形式、教学质量保证措施

本课程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线上成绩40% + 线下成绩60%,线上成绩包括学习时间、互动讨论、作业、课堂报告等;线下成绩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及期末考试,总评60分为合格。课程考核方式是章节练习和期末考试结合进行考评,各占比重为50%。

表1  课程考核形式及说明

 

序号

 
 

考核方式

 
 

考核详细说明

 

  所占比例

%)

 

1

 
 

互动讨论、课堂表现

 

 1)课堂作业完成情况:课堂作业未及时提交,成绩均按照零分计算。

 2回答问题情况:按回答问题次数、回答质量进行评价。

 

10.0

 
 

2

 
 

课堂报告

 (论文)
 

 1任选一个专题,通过文献检索,工具书查阅,小组研讨,了解专题的工艺原理、设计及计算等内容,针对专题根据要求进行PPT课堂报告,或撰写相关论文;

 2小组内应合理分工,各尽其责;可通过小组间相互提问答辩等过程确定各自工作情况或知识点掌握情况,并根据报告或论文质量给出评价。

 

10.0

 
 

3

 
 

期末考试

 
 考试时间:120分钟 ;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
 考试题型:分为填空、选择题、名词解释、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 综合设计题等形式构成。
 考试时间和地点:查看考试课程的具体安排。
 

50.0

 
 

4

 
 

学习时间、考勤

 
 1)授课教师每次课前提前10分钟利用学习平台进行手势考勤,缺课一次扣4分,扣完为止;
 2)旷课次数平台上累计统计,报学生相应学院存档。
 3)每次请假的同学,通过补交作业,课堂表现分均按照50%计入。
 

10.0

 
 

5

 
 

线上作业

 

 

10.0

 
 

6

 
 

线下作业

 

 

10.0

 
 

合计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