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道

朱海燕

目录

  • 1 茶道概述
    • 1.1 周知识介绍
    • 1.2 茶的本质
    • 1.3 茶道的内涵
    • 1.4 中日茶道的异同
    • 1.5 拓展资料:【茶艺•茶道•茶文化】
    • 1.6 第一章习题
  • 2 茶道之源
    • 2.1 周知识介绍
    • 2.2 茶道萌芽
    • 2.3 茶道出世
    • 2.4 茶道大行
    • 2.5 茶道衍变
    • 2.6 拓展资料:【中国茶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 2.7 第二章习题
  • 3 茶叶品质
    • 3.1 周知识介绍
    • 3.2 认识六大茶类
    • 3.3 茶叶选购技巧
    • 3.4 茶叶贮藏保管
    • 3.5 拓展资料:【名茶鉴赏】
    • 3.6 第三章习题
  • 4 茶道实践
    • 4.1 周知识介绍
    • 4.2 茶器选配
    • 4.3 用水讲究
    • 4.4 茶道礼仪
    • 4.5 拓展资料:【紫砂壶选购与养护】
    • 4.6 第四章习题
  • 5 茶道技术
    • 5.1 周知识介绍
    • 5.2 绿茶冲泡技术
    • 5.3 红茶冲泡技术
    • 5.4 乌龙茶冲泡技术
    • 5.5 黑茶烹饮技术
    • 5.6 黄茶与白茶冲泡技术
    • 5.7 拓展资料: 【调饮茶冲泡技术】
    • 5.8 第五章习题
  • 6 茶道与中国传统文化
    • 6.1 周知识介绍
    • 6.2 儒家“中庸和谐”与茶道
    • 6.3 道家“天人合一”与茶道
    • 6.4 释家“茶禅一味”与茶道
    • 6.5 拓展资料:【茶道的核心思想——“和”】
    • 6.6 第六章习题
  • 7 茶道与文学艺术
    • 7.1 周知识介绍
    • 7.2 茶诗《七碗茶歌》
    • 7.3 茶词《品令•咏茶》
    • 7.4 茶画《事茗图》
    • 7.5 《红楼梦》与茶道
    • 7.6 拓展资料:【丰子恺茶画赏析】
    • 7.7 第七章习题
  • 8 茶道与健康生活
    • 8.1 周知识介绍
    • 8.2 茶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
    • 8.3 茶与人体健康
    • 8.4 科学饮茶常识
    • 8.5 拓展资料:【多元化的茶产品开发】
    • 8.6 第八章习题
  • 9 阅读
    • 9.1 阅读
  • 10 问卷调查
    • 10.1 问卷调查
释家“茶禅一味”与茶道



大 汉初,实行“驱除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战略。儒家主体文化格局已成。可面对外来宗教,却依然珍重兼容,正是文化自信和求知不倦的大度襟怀。佛教传入中国, 他在自身独立发展的同时,分明淡去了印度佛教的某些原旨。引儒入佛,推动佛教世俗化的进程。于是,我们在礼乐文化与佛教的关系上,看到了许多人文追求的契 合。如儒家大同世界,佛教净土胜境的社会理想;儒家“性本善”,佛教“如来藏心”的性善主张;根据儒家礼乐和谐价值观,佛教则提出六合不争的处世态度。所 谓“六和敬”,就是“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六和中,“见和同解”、“戒和同修”、“利和同均”,是和合的基本 点;“意和同悦”、“身和同住”、“语和无诤”,是和合在身口意三业之上的表现。由此一来。“六和敬”精神实质与儒家道家的“和”取得完全一致。

如果说儒家把和谐导向社会理想,道家把和谐导向事物本源,那么佛家则把和谐导向内心世界。

由于茶本身的自然属性契合于禅宗修行的方式,“禅茶一味”应运而生。

  “茶禅一味”之说最早见于宋代禅僧圆悟赠于日本弟子的“茶禅一味”四字手书。这四字手书可以看作是圆悟禅师以悟道之心对茶文化的精僻概括。宋以后,各代僧 人都从各自不同的方面丰富的拓展了“茶禅一味”的内涵,通过茶之道来寻求生命与自然繁荣衰败规律的契合点,从中体味生命的真谛,将自我置放于广博与浩渺的 大千世界,将小我的个人得失忘于虚空,并进而对中国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僧人是如何将“禅”与“茶”相通相融?“一味”的思想内涵是什么?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佛 理以“苦、集、灭、道”四谛为纲,苦为首。佛认为,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等等。意及构成人类存在的所有物质及生存过程 的精神因素都可能给人带来“苦恼”。佛法求的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参禅即是要勘破生死观,达到大彻大悟,求得对“苦”的解脱。

茶 性亦苦,但先苦后甘,修习佛法的人能在品茗时品味人生,参破“苦谛”。从感通角度考虑,茶叶引发的味觉上的苦映证了僧人生活上的清苦,苦后回甘宛如参开悟 后的豁然开朗,而茶叶的幽香又如僧人悟得真道的智慧馨香。高僧皎然深有感慨“一饮涤昏寐,晴思朗爽满天地;二饮清我清,忽如飞雨洒清尘;三饮便得道,何须 苦心破烦恼”。品茶与参禅都能破苦后甘,这就是“一味”之根本。

僧 人们在参禅之时,往往选择环境寂静之处作禅房,把双腿屈叠于大腿上,挺直脊梁骨颈稍屈于前下方,气沉于下腹部,静静地呼吸,目光散视或集中于某一个固定 物,排除一切杂虑。如此必然产生疲劳困倦,精神游离。而饮茶可使坐禅通宵不眠,即所谓的调眠,还可以帮助消化,即所谓的调食,另外还可以抑制性欲,即所谓 调心。因此,茶是僧侣坐禅的必然选择。

世俗茶人也爱“静”,饮茶时心平气静,以求环境与心境的宁静、清静。忌讳饮茶环境的嘈杂、喧闹,更忌讳饮茶者心境的纷扰嚣乱。因为只有“静”品,方能真正得其神韵,品出茶的内在精神性,从而达到饮者由静而清心,心清而怡神。

禅 宗主张在实际的人生中才有涅槃(涅槃即自由之意),在涅槃中才有实际的人生,不主张超越生命去追求自由,而重视生命个体的存在。这与茶文化所弘扬的热爱生 命,活在当下,解放心灵,达到心灵的自由平衡等主张是一味的。此外,禅宗主张不立文字,当下自识本心,强调自性是佛,平常即道。这是一种直觉与顿悟的思 维,超越了逻辑、分析、推理等理性思维,消解了主客、内外物我的界限,与天道合一,这与茶文化中追求“天人合一”的方法与心境是一致的。

因此,只要心中有佛,则时时可修,事事可修,高深的僧理往往寓于平凡之中,并非一定要拘泥于形式,《景德传灯录》有一则关于如何修道的故事:

有一天专门研究佛律的源律师问慧海禅师:“和尚,你修道用功吗?”

慧海答:“用功。”

问:“怎么用功?”

慧海答:“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又问:“所有的人都是饿了吃饭,困了睡觉,难道他们都和你一样用功吗?”

答:“不同。”

问:“为什么不同?”

慧海说:“他们该吃饭时,不好好吃饭,心中百般思索俗事;该睡觉时不肯睡觉,心中千般计较种种得失,所以不同。”

禅 茶一理,都是从平凡的小事中去契悟大道。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修曾说过:“须知茶道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他点明了茶道的本质是从日常琐碎的平凡生活中去感悟 宇宙的奥妙和人生的哲理。在生活中,客来时茶可以表达敬意,相聚时茶可以联结友谊,独品时茶可以修身养性,而这一切的情意与境界都是在最平凡的端茶倒水之 中得以实现的。

人的一切苦恼都源于“放不下”,佛教修行则强调都“放下”,将内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外六尘(色、声、香、味、触)、中六识(六根对六尘的反应)十八界放下了.自然名利、恩怨、得失,甚至生死也就都放下了。

品茶也是“放”,放下外界社会和自己强加在心头的荣誉、得失、悲喜及各种心事去品茶,才能品出茶之真味,茶之真趣,从而获得心灵的净化。

 有 人喻“茶禅一味”的真缔就在于:禅宗旨在把最神秘最遥远的般若绝境与最平凡最卑微的世俗生活融为一体,而且“一念悟时”,无时无处无事无法不可成佛。成佛 既只在瞬间顿悟,则人生的青春年华、大好时光,都可放胆去享受、去谋取,一旦失意,还可退而参禅悟道,见性成佛。真是进可攻,退可守,达可以兼济天下,穷 亦不难独善其身,而这独善其身又无须“克己”以“养性”,“禁欲”以“修行”,却可以在山水田园之境中事茶品茶,让心境平和,把握“当下”,在平凡生活的 中直接领悟世外禅理,感悟生命的灿烂,体会“苦后回甘”的人生乐趣。

禅 茶文化离不开人文关怀,离不开人生日用,离不开禅的关照与感悟,离不开茶的精清、淡洁、涤烦、致和修养功夫。从这个角度来看,将禅茶文化的功能定位在“感 恩、包容、分享、结缘”这八个字上,最为恰当;既理事圆融,又雅俗同归,具有在人生日用事中普遍落实和操作的现实意义。

感 恩——感恩上天的恩赐、茶树的无私、茶农的艰辛、父母的养育、亲友的关爱、泡茶者的劳动,因为有了这一切,才有甘美的茶味,才有此刻融和的氛围。用感恩的 心态喝这杯茶,这杯茶就充满了人文精神,充满了天地万物和谐相处、相互成就、同体不二的精神。逐渐养成朝朝暮暮以感恩之心面对身边的一切人、事、物,感恩 使人内心平和,让世界无比美好。

包 容——茶味或浓或淡,茶杯或旧或新,生活总是有或这或那的缺憾,我们要学会宽恕接受完美的人与物,我们才能真正的享受人生。有了包容心,人间的恩恩怨怨都 会像片片茶叶一样,把芳香甘美溶化到洁净的淡水中,变成有益于优化彼此身心气质的醍醐甘露,人间的正气和气就会在把盏相敬中得到落实。

分 享——每个人与生因为有无限的执着、自私、嫉妒……这种自利的心,带来终身的烦恼与痛苦。学会分享,无限的心胸能容无限的大海,无限的大海才有无限的天 空,那些琐碎的计较与怨恨便会烟消云散。用分享的心态来喝这杯茶,培养我们推己及人的仁爱胸怀,每个人都把爱奉献给他人,世界将会更加温暖。

结缘——人广结善缘,路就会广阔,心量才会宽宏,没有亲人、没有师长、没有朋友,是最孤独的人生,广结善缘就是人生最大的财富。用结缘的心态来喝这杯茶,以茶汤的至味结善缘,让法的智慧,佛的慈悲,茶的香洁,善的和谐,净化人生,祥和社会。 

    “茶禅一味”的真缔就在于:禅宗旨在把最神秘最遥远的般若绝境与最平凡最卑微的世俗生活融为一体,让心境平和,把握“当下”,在平凡生活的中直接领悟世外禅理,感悟生命的灿烂,体会“苦后回甘”的人生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