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物理

梁大鑫

目录

  • 1 绪论
    • 1.1 材料科学的重要地位
      • 1.1.1 材料的发展史就是人类的发展史
      • 1.1.2 材料的发展史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史
    • 1.2 材料的分类
    • 1.3 材料物理
    • 1.4 材料物理成绩构成
  • 2 材料的电子理论
    • 2.1 材料的结构
      • 2.1.1 结合力与结合能
      • 2.1.2 化学键
      • 2.1.3 材料的键性
    • 2.2 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
      • 2.2.1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 2.2.2 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
    • 2.3 经典统计和量子统计
    • 2.4 能带理论
      • 2.4.1 晶体中电子的运动
      • 2.4.2 晶体中电子状态与能带
      • 2.4.3 晶体中的电子
      • 2.4.4 晶体中电子运动的有效质量
  • 3 材料的电性能
    • 3.1 绪论
      • 3.1.1 电导
      • 3.1.2 载流子
      • 3.1.3 电导的效应
    • 3.2 金属的导电性
      • 3.2.1 金属导电机制
      • 3.2.2 温度对电阻率的影响
      • 3.2.3 压力对电阻率的影响
      • 3.2.4 冷加工对电阻率的影响
      • 3.2.5 固溶体的导电性
      • 3.2.6 电子电导
    • 3.3 离子电导
      • 3.3.1 概述
      • 3.3.2 载流子浓度
      • 3.3.3 离子迁移率
      • 3.3.4 离子电导率
      • 3.3.5 影响离子电导率的因素
      • 3.3.6 固体电解质的种类与基本性能
      • 3.3.7 无机非金属材料电导
      • 3.3.8 电导的应用
    • 3.4 半导体导电
      • 3.4.1 本征半导体
      • 3.4.2 杂质半导体
      • 3.4.3 半导体的发展历程
    • 3.5 超导体
      • 3.5.1 超导体发展史
      • 3.5.2 超导体的基本性质
      • 3.5.3 超导合金与化合物
      • 3.5.4 材料的超导性
  • 4 材料的介电性能
    • 4.1 电介质及其极化
      • 4.1.1 电介质概述
      • 4.1.2 电介质的极化
      • 4.1.3 极化相关物理量
      • 4.1.4 电介质极化的机制
      • 4.1.5 宏观极化强度与微观极化率的关系
    • 4.2 交变电场下的电介质
      • 4.2.1 复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
      • 4.2.2 介电损耗分析
      • 4.2.3 陶瓷材料的损耗
    • 4.3 电介质在电场中的破坏
      • 4.3.1 介电强度
      • 4.3.2 击穿机制
    • 4.4 压电性能
      • 4.4.1 压电材料及其应用
      • 4.4.2 压电材料的研究进程
      • 4.4.3 压电效应压电常数
      • 4.4.4 压电陶瓷的预极化及共性能稳定性
      • 4.4.5 晶体压电性产生的原因
    • 4.5 铁电性能
      • 4.5.1 铁电体、电畴
      • 4.5.2 铁电体的起源
      • 4.5.3 铁电体的临界性质
      • 4.5.4 铁电体的介电性能
      • 4.5.5 近年来介电材料的研究进展
电介质在电场中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