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是将鲜叶,经萎凋,晒干或用文火烘干,使白茸毛在茶的外表完整地保留下来,成品茶的外观呈白色,故名白茶。因加工过程中不炒不揉,形成了“汤色浅黄,滋味甘鲜”的品质特点。
黄茶是在绿茶加工工艺的基础上加了一个“闷黄”的过程,使酯型儿茶素自动氧化和异构,茶多酚总量减少,因而形成了“黄汤黄叶,滋味较绿茶醇和”的品质特点。
白茶、黄茶都属于轻微发酵茶,都是中国的特有茶类。与绿茶的茶性相似,所以在冲泡品饮时,可在参照绿茶冲泡的方法上,加以调整,以突出白茶的“甘鲜”,黄茶的“醇和”。
形美是该茶的特色,娴熟的冲泡技巧让茶品之美淋漓尽致地展现。
君山银针的冲泡 | |
---|---|
器具选择: | 玻璃杯(由于君山银针芽身金黄,满披银毫的独有形美,故只能透明的玻璃杯冲泡君山银针,方可欣赏到杯中茶舞的曼妙英姿。) |
茶具选择: | 铜官窑陶壶组 |
茶水比例: | 1:50 |
泡茶水温: | 95℃以上的开水,并且在冲入开水后要立即盖上一片玻璃片,以使茶芽快速吸水。 |
冲泡频次: | 1分钟左右,即呈现出“雀咀含珠”、“万笔书天”、“群笋出土”、“三起三落”等美景。 此时应及时出汤,如浸泡时间太长,滋味变苦。 再次沿杯壁注水,茶芽还可以竖立杯中。如果直接用水冲茶,则茶芽散乱,不能再立。 2次后即可换茶。 |
相传4000多年前,舜帝南巡不幸驾崩于九嶷山下,两位爱妃娥皇、女英奔丧途经洞庭遇难,湖面飘来72只 青螺,把她们托起聚成君山,为了不让君山岛被淹,在湖底还有“定海神针”可随洞庭湖水涨退而伸缩。随后,二妃将随身所带的茶籽播于君山,经过培育在白鹤寺 长出了三蔸茶苗,这便是君山茶的母本。从此君山就有了茶树,后来人们模仿“定海神针”之形将君山茶制成针状,取名君山银针。
白毫银针的冲泡 | |
---|---|
器具选择: | 瓷盖碗 |
茶水比例: | 1:50 |
泡茶水温: | 90℃开水 |
具体流程: | 用开水预热盖碗,清洁茶具→取适量的白毫银针置于茶碗里,约3克→90℃左右的开水从盖碗边缓缓注入约8分满,润茶闻香→盖上碗盖,第1泡30秒,以后每泡递增→出汤,将茶汤倒入公道杯中,白毫银针的鲜爽醇和立显→分茶敬客 |
鲁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这样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白毫银针乃茶中极品,用盖碗冲泡能更好的发挥茶性,是极好的冲泡方式。
本周学习了六大茶类的冲泡基本技巧,我们已经充分了解到,泡茶是讲究方法技巧的,其实质是泡茶者对茶叶、水温、浸泡时间等因素的调节让茶汤中的内含物比例 整体调和,从而充分展示茶叶的色、香、味、形等品质特征,体现茶品的价值。从技术规范而言,其核心是“精”,从文化角度而言,整个过程应注重“礼”节,表 达对客人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