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道

朱海燕

目录

  • 1 茶道概述
    • 1.1 周知识介绍
    • 1.2 茶的本质
    • 1.3 茶道的内涵
    • 1.4 中日茶道的异同
    • 1.5 拓展资料:【茶艺•茶道•茶文化】
    • 1.6 第一章习题
  • 2 茶道之源
    • 2.1 周知识介绍
    • 2.2 茶道萌芽
    • 2.3 茶道出世
    • 2.4 茶道大行
    • 2.5 茶道衍变
    • 2.6 拓展资料:【中国茶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 2.7 第二章习题
  • 3 茶叶品质
    • 3.1 周知识介绍
    • 3.2 认识六大茶类
    • 3.3 茶叶选购技巧
    • 3.4 茶叶贮藏保管
    • 3.5 拓展资料:【名茶鉴赏】
    • 3.6 第三章习题
  • 4 茶道实践
    • 4.1 周知识介绍
    • 4.2 茶器选配
    • 4.3 用水讲究
    • 4.4 茶道礼仪
    • 4.5 拓展资料:【紫砂壶选购与养护】
    • 4.6 第四章习题
  • 5 茶道技术
    • 5.1 周知识介绍
    • 5.2 绿茶冲泡技术
    • 5.3 红茶冲泡技术
    • 5.4 乌龙茶冲泡技术
    • 5.5 黑茶烹饮技术
    • 5.6 黄茶与白茶冲泡技术
    • 5.7 拓展资料: 【调饮茶冲泡技术】
    • 5.8 第五章习题
  • 6 茶道与中国传统文化
    • 6.1 周知识介绍
    • 6.2 儒家“中庸和谐”与茶道
    • 6.3 道家“天人合一”与茶道
    • 6.4 释家“茶禅一味”与茶道
    • 6.5 拓展资料:【茶道的核心思想——“和”】
    • 6.6 第六章习题
  • 7 茶道与文学艺术
    • 7.1 周知识介绍
    • 7.2 茶诗《七碗茶歌》
    • 7.3 茶词《品令•咏茶》
    • 7.4 茶画《事茗图》
    • 7.5 《红楼梦》与茶道
    • 7.6 拓展资料:【丰子恺茶画赏析】
    • 7.7 第七章习题
  • 8 茶道与健康生活
    • 8.1 周知识介绍
    • 8.2 茶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
    • 8.3 茶与人体健康
    • 8.4 科学饮茶常识
    • 8.5 拓展资料:【多元化的茶产品开发】
    • 8.6 第八章习题
  • 9 阅读
    • 9.1 阅读
  • 10 问卷调查
    • 10.1 问卷调查
茶画《事茗图》



   

茶 兴于唐宋,茶画艺术作品最早出现于唐代,它是由初唐画家阎立本创作的《肃翼赚兰亭图》,这幅画作描绘的是御史萧翼从王羲之第七代传人僧智永的弟子辩才手 中,将《兰亭集序》骗取到手献给唐太宗的故事,画面旁边出现的茶炉反映出当时僧人以茶待客的习俗。随后问世的《明皇和乐图》、《宫乐图》等茶画基本上都是 描绘宫廷贵族饮茶的场面。总的来说,唐代是茶画的开拓时期,作品侧重于表现人物,烹茶、饮茶细节的描绘只是一种陪衬,所以作品对茶的精神内涵的揭示尚不够 深刻。

五 代至宋,饮茶之风在各阶层的日益盛行和当时画家群体的活跃使茶画的题材内容十分广泛,有反映宫廷、士大夫大型茶宴的,有描绘士人书斋饮茶的,有表现市井斗 茶、饮茶的,茶画作品在艺术手法和思想内涵上都有所提高。如宋徽宗的《文会图》,描绘了一个共有二十个人物的文人聚会场面。在优美的庭院里,池水、山石、 朱栏、杨柳、翠竹交相辉映。巨大的桌案上有丰盛的果品和各色杯盏。文士们围桌而坐,旁边的一个桌几上,侍者各司其职,有的正在煮水烹茶,有的正在分酌茶 汤。从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各种茶具,其中有茶瓶、都篮、茶碗,茶托、茶炉等。整幅画面人物神态生动,场面气氛热烈,体现了“郁郁夫文哉,举国好饮茗”的大 宋气象。

元 明清时期,不约而同、先后选择隐居生活的文人墨客们沉湎于琴棋书画的世界,或是抒怀言志,或是借此谋生,创作了大量的书画作品。这一阶段的茶画作品也是不 仅在数量上远胜于前代,在题材、风格、画法、意境等方面也是多姿多彩,各领风骚,既有向更深邃的内心体验发展,注重与自然的契合,流露出淡泊、伤感的山水 画,也有大量反映社会各阶层饮茶习俗的风情画。

唐 寅,明代中叶苏州著名的画家群体“吴门四家”之一,初字伯虎,后更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由于唐寅的才情卓著,民间有很多关于他的传说故事,其 中以《唐伯虎点秋香》流传最广,又加之影视片的多次改编与播出,明代文人唐寅以玩世不恭、风流倜傥的才子形象深入人心,家户喻晓。而真正历史上的唐寅尽管 才华出众,但他的一生却历尽坎坷。

出身商人之家的唐寅,自幼聪明伶俐,极有天赋。2526岁家庭遭遇变故,父母、妻儿及唯一的妹妹离开了人世,让唐寅一度陷入消沉,后经好友祝允明劝说,着手准备举业,29岁时高中应天府解元,随后却因“科场舞弊案”被牵连入狱,断送仕途前程,从此归隐家乡。45岁 时,应宁王之请至南昌,原以为满腹才华终有施展之地,然而命运再次给了他一次考验,宁王有图谋不轨之心,唐寅装疯卖傻才得以脱身。这次豫章之行,他乘兴而 去,却散文扫地而回,也让他最终放弃了建功立业之心,自此纵情山水,广游交友,以诗文书画终其一生,世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在“吴门四家”中,他的文 化艺术修养最为全面,琴、棋、书、画、诗、酒、茶,无一不好,无一不精,尤其以绘画、诗歌和书法的成就十分突出,人称其诗书画“三绝”。就绘画而言,他的 画路最宽,造型笔墨技巧最高,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都是别具风格,令人称奇。

唐 寅一生爱茶,他喝茶、写茶、画茶,尤其是在仕途屡受挫折后,在以茶相伴的归隐里,唐寅对以丹青自娱,卖画为生,“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 幅丹青卖,不使人间造孽钱。”生动描绘了其淡于名利、专事自由读书卖画生涯。他曾写过不少茶诗,更留下《琴士图》、《品茶图》、《事茗图》等茶画佳作,其 中《事茗图》长卷是明代茶画代表作之一,纸本,设色,纵777.5px,横2645px,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属国家一级文物。引首有文征明隶书“事茗”二字,后纸有陆粲于嘉靖乙末写的“事茗辩”,文中读到事茗与客人辩论饮茶的事,“事茗” 二字应该是一语双意,一是指所画内容是品茗读书,二则“事茗”为友人的别号。此友姓陈,是书法家王宠较为亲近的邻友,而王宠为唐寅的忘年挚交,故推测唐寅 曾结交陈事茗并作《事茗图》赠予他。

《事 茗图》中人物山水用笔工细,画风清劲秀雅,画面构图严谨,画法别出新意,意境清幽,层次分明。山水之景,或远或近,或显或隐,近者清晰,远者朦胧,平淡隐 逸之感油然而生。近景巨石侧立,墨色浓淡有致,皴染圆润,凹凸清晰可辨;远处峰峦屏列,瀑布飞泄,松竹林立;画的正中,一条清溪蜿蜒汩汩流过,在溪的左 岸,清雅茅舍环抱于四面幽谷之中,茅屋下方有流水,屋顶云雾缭绕,一派自然清新之风,宛如世外桃源。透过敞着的房门,一人端坐读书,案头备有茶盏茶壶,荡 然飘出品茶就读之雅韵。茅屋左侧的边舍内,有一童子正在煽火烹茶。屋外右边,一老者手持竹杖,行在小桥中,身后一抱古琴的小童紧跟其后。透过画面,潺潺的 流水声、幽幽的古琴声似乎隐约入耳,而茶釜中水声瑟瑟,幽幽茶香扑鼻而来,静态的画面处处有着人与自然在天地间的呼吸之美,时刻拨动着文人的心弦。

山峦飞瀑、松竹茅屋、读书抚琴、品茗谈心,丰富的事象在浓淡相间、虚实相生之间呈现出声情并茂、世外桃源般的茶境美景,这不正是“隐逸”文人倾心追求的理想生活吗?

《事茗图》还是一幅题诗画,其卷左上有自题诗款曰:“日长何所事,茗碗自赍持。料得南窗下,清风满鬓丝”。 炎热而漫长的夏日无所事事,伴松竹,依山水,汲清泉,烹香茗,读诗书,清风徐徐,其乐融融,作者向往闲适隐归的生活,遁迹山林的志趣尽展笔下。诗下方落款“吴趋唐寅”,下有印三枚,分别是:“唐居士”、“吴趋”、“唐伯虎”,印章字体流畅洒脱。画中有诗,诗中有画,题诗入画使诗歌以书法艺术的形式呈现在画面上,诗、书、画三种艺术三位一体,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布局精美、内容完整又丰富的优美作品。   

无怪乎《事茗图》受到历代茶人的珍爱,成为皇室及名家的珍藏,其画卷前后遍布藏家之印。卷右有乾隆题诗:“记得惠山精舍里,竹炉瀹茗绿杯持。解元文笔闲相仿,消渴何劳玉常丝。”落款附记:“甲戌(1814年)闰四月雨,余几暇,偶展此卷,因摹其意,即用卷中原韵,题之并书于此。御笔。”并盖有“乾隆御赏之宝”之印。从中依稀可见一代帝王操劳国事之余,对品茗乐读生活何尝不充满憧憬?

    《事茗图》是唐寅晚年绘画成熟期的代表作品之一,此画看似描绘苏州文人陈事茗优游林下、待客品茶的悠闲生活情景,实际上却是画家本人生活理想的一种写照, 它融入了画家对茶的钟爱,虽有些许淡淡的惆怅,更有一种淡泊隐逸、潇洒释然的情怀。这种隐逸情怀不是消极的自暴自弃而是一种拥抱自然山水的乐观心态。以今 天的眼光来看,像唐寅这样选择粗茶淡饭生活的隐士们不是与社会脱节的世外之人,而是淡泊名利,以田园山水之美为追求,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优秀艺术家,他 们坎坷而终究得到超脱的人生激发了一幅幅书画佳品的创作灵感。无论茶还是画,都带着这种灵性穿越时空,传播着永恒的达观生活理念,引发永远的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