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道

朱海燕

目录

  • 1 茶道概述
    • 1.1 周知识介绍
    • 1.2 茶的本质
    • 1.3 茶道的内涵
    • 1.4 中日茶道的异同
    • 1.5 拓展资料:【茶艺•茶道•茶文化】
    • 1.6 第一章习题
  • 2 茶道之源
    • 2.1 周知识介绍
    • 2.2 茶道萌芽
    • 2.3 茶道出世
    • 2.4 茶道大行
    • 2.5 茶道衍变
    • 2.6 拓展资料:【中国茶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 2.7 第二章习题
  • 3 茶叶品质
    • 3.1 周知识介绍
    • 3.2 认识六大茶类
    • 3.3 茶叶选购技巧
    • 3.4 茶叶贮藏保管
    • 3.5 拓展资料:【名茶鉴赏】
    • 3.6 第三章习题
  • 4 茶道实践
    • 4.1 周知识介绍
    • 4.2 茶器选配
    • 4.3 用水讲究
    • 4.4 茶道礼仪
    • 4.5 拓展资料:【紫砂壶选购与养护】
    • 4.6 第四章习题
  • 5 茶道技术
    • 5.1 周知识介绍
    • 5.2 绿茶冲泡技术
    • 5.3 红茶冲泡技术
    • 5.4 乌龙茶冲泡技术
    • 5.5 黑茶烹饮技术
    • 5.6 黄茶与白茶冲泡技术
    • 5.7 拓展资料: 【调饮茶冲泡技术】
    • 5.8 第五章习题
  • 6 茶道与中国传统文化
    • 6.1 周知识介绍
    • 6.2 儒家“中庸和谐”与茶道
    • 6.3 道家“天人合一”与茶道
    • 6.4 释家“茶禅一味”与茶道
    • 6.5 拓展资料:【茶道的核心思想——“和”】
    • 6.6 第六章习题
  • 7 茶道与文学艺术
    • 7.1 周知识介绍
    • 7.2 茶诗《七碗茶歌》
    • 7.3 茶词《品令•咏茶》
    • 7.4 茶画《事茗图》
    • 7.5 《红楼梦》与茶道
    • 7.6 拓展资料:【丰子恺茶画赏析】
    • 7.7 第七章习题
  • 8 茶道与健康生活
    • 8.1 周知识介绍
    • 8.2 茶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
    • 8.3 茶与人体健康
    • 8.4 科学饮茶常识
    • 8.5 拓展资料:【多元化的茶产品开发】
    • 8.6 第八章习题
  • 9 阅读
    • 9.1 阅读
  • 10 问卷调查
    • 10.1 问卷调查
道家“天人合一”与茶道




道家与茶的渊源关系久远。道家清 静淡泊、自然无为的思想,与茶的精,俭,德的自然属性极其吻合。。唐代以前,有关道家饮茶、种茶、识茶的记载甚多。如壶居士《食忌》、华佗《食论》、郭璞 《尔雅注》、陶弘景《杂录》等。尤其是两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徒、玄谈名士对饮茶的宣扬,促进了饮茶的广泛传播和饮茶习俗的形成,也为陆羽茶道的形成奠定了理 论基础。因此;茶经将道家的精髓“阴阳八卦”完整无缺

应用到风 炉的设计中,“风炉以铜铁铸之,如古鼎形,一足云:“坎上巽下离于中”;一足云:“体均五行去百疾”;一足云:“圣唐灭胡明年铸”。其三足之间,设三窗。 置墆于其内,设三格;其一格有翟焉,翟者,火禽也,画一卦曰离;其一格有彪焉,彪者,风兽也,画一卦曰巽;其一格有鱼焉,鱼者,水虫也,画一卦曰坎。巽主 风,离主火,坎主水,风能兴火,火能熟水,故备其三卦焉”。

    陆羽在火炉上使用的这三个卦象,“坎上巽下离于中”,其中离为火,巽为风,坎为水壶,形象的说就是在火的上面放了个有水的壶,下 面的巽卦和中间的离卦又组成了第五十卦火风鼎卦,彖曰:鼎,象也。以木巽火,亨饪也。圣人亨以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巽而耳目聪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 乎刚,是以元亨。按照易经的解释:“元亨利贞”分别代表仁、礼、义、智。具有万物创始的伟大天圆,亨通顺利的成长,祥和有益前进,贞正坚固。故用该炉烹茶 上通其道。大吉,大利。

    道家思想核心是“道”,这是道家哲学的中心范畴,是形上的本体,“道”的重要特征就是“和”,"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这是道家和谐思想中非常重要的基石。道家主张"道法自然"、人道当符合天道,天道和人道合而为一,应当顺应自然,遵循自然。

 茶 清洁淡泊、朴素自然,茶居深山,自守无欲,与净静相依。茶韵在静,静品使人安详平和,实现人和自然的和美,能进入超凡忘我的仙境;茶能使人“肌骨清灵” “超然脱俗”,对修心养性、飘逸得道有特异之功,此恰好与道家终身修炼所求“羽化成仙”并最终“天人合一”的道相辅相成,

正因如此。本是饮茶的技术规范融入文化内涵最终定格为茶道,其间的关系也是自然而然了。

接下来,我们从“与自然合体”、“与天地合德”、“与四时合拍”三个方面来了解“天人合一”的道家茶理。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庄周与胡蝶不分你我,充分体现了“与自然合体”的道家思想。

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茶人打骨子里认同“我与天地同根,与万物一体”,因此心灵深处有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强烈渴望。这种渴望在茶事活动中表现出“人化自然”和“自然人化”两种不解的情结。

人化自然是指在茶事活动中,茶人乐于把自己视为大自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思想感情上能与自然交流无碍,在人格上主动与自然比德,达到“独与天地竟往来”的忘我境界。

这种“人化自然”的情结在古今茶事中时有表现。例如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唐代道士吕洞宾(吕岩)在《大云寺茶诗》中写道:

玉蕊一枪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功夫。

兔毛瓯浅香云白,虾眼汤翻细浪俱。

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

幽丛自落溪岩外,不肯移根入上都。

诗中吕洞宾把自己喻为茶树,自甘远离红尘,栖身山野,却不肯生活在繁华的京城都市之中。       

“自 然的人化”即自然界万物的人格化、人性化。受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在茶人眼中大自然不仅是有生命的,而且是有感情的,是通人性的。自然的人化,甚 至可以让人达到“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的境界。这种感觉在茶事活动中给茶人凭添了许多亲近、温馨、愉悦的美妙感受。诗圣杜甫写有一首春风啜茗诗《重过何氏 五首·其三》: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

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

自逢今日兴,来往亦无期。

诗 的大意是:春天的傍晚,夕阳从平台上缓缓落下,好像依依不舍地与我告别。在夕阳余辉里,春风拂面,我坐在梧桐的绿荫里品茗题诗。翡翠般漂亮的水鸟在屋檐上 歌唱助兴,蜻蜓静静地立在钓杆上望着我出神。今天在这里高兴地相聚之后,说不准什么时候才有机会再相会。全诗人化自然和自然的人化相融合,情景交融,动静 结合,有声有色,虚实相生,令人读后情不自禁产生“鸟兽禽鱼自来亲人”的感受。

在 中国茶道中,自然的人化表现在多方面。曹松品茶“靠月坐苍山”,郑板桥品茶邀“一片青山入座”,这是山水的人化;曹雪芹品茶“金笼鹦鹉唤茶汤”,戴盟品茶 “卧听黄蜂报晚衙”,这是动物的人化。唐代孙樵把茶称为“晚甘侯”,皮日休把茶称为“苦口师”,这是对茶的人化。南宋的审安老人在他著的《茶具图赞》中把 十二种茶具统称为“十二先生,”并且都“封了官”。甚至连茶具都被人化了。

有了“人化自然”的思想,就能更细腻地感悟大自然之美。而有了“自然的人化”,则会时时体会到大自然的亲切与温馨。

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更把整个汲水、烹茶过程与自然结合。他的《汲江煎茶》诗云:

活水还需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呼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诗 人临江煮茶,首先感受到的是江水的情意和炉中的自然生机。亲自到钓石下取水,不仅是为煮茶必备,而且取来大自然的恩民深情。瓢请来水中明月,又把这天上银 辉贮进瓮里,小杓入水,似乎又是分来江水入瓶。茶汤翻滚时,发出的声响如松风呼泻,或是真的与江流、松声合为一气了。然而,茶人虽融化于茶的美韵和自然的 节律当中,却并未忘记人间,而是静听着荒城夜晚的更声,天上人间,明月江水,茶中雪乳,山间松涛,大自然恩惠与深情,荒城的人事长短,都在这汲、煎、饮中 融为一体了。

如果说“与自然合体,”是茶人回归自然的潜在渴望,那么“与天地合德”则是茶人自觉的精神追求。《周易》明确提出:“天地之大德曰生。”晋代著名的道家养生家葛洪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天地之大德曰生。生,好物者也。是以道家之所至秘而重者莫过于长生之方”。这句话的大意是,天地最高尚的德行是生育万物。生,即是使万物长生不灭。所以,道家最重视的莫过于长生不死的方术。

茶人“与天地合德”,其根本就是在茶事活动中遵循天地生生之大德,贯彻尊人、贵生、乐生、养生的思想。

在 中国茶道中,尊人的思想在表现形式上常见于对茶具的命名及对茶的认识之中。例如茶人们习惯于把有托的盖杯称为“三才杯”。杯托代表“地”,杯盖代表 “天”,杯子代表“人”,意思是天大、地大、人亦大。如果连杯子、杯托、杯盖一同端起来品茶,这种持杯手法称为“三才合一”,意味着天地人不可分离;如果 仅用杯子喝茶,而把杯托杯盖都放在茶桌上,这种手法称为“惟我独尊”。在对茶的认识上,古茶人认为茶是天涵之,地载之,人育之的灵芽。对于茶,天地有涵载 之功而人有培育之功,人的功劳最大。

道家“尊人”的思想对茶人品格的影响表现为:四大之中,而人居其一。所以茶人之为人,宜自尊其尊,自贵其贵,自重其重,自大其大,时时处处事事表现出自爱、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

“天 地与我并在,万物与我为一。”道家人士认为茶能“轻身养生”陶弘景《茶录》中道:“苦茶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山君服之”,葛洪《抱朴子论仙》说“以药物 养生,以术数延命”,“先服草木以救亏损”。由此,可“轻身延年”的茶,成了追求得道成仙,长生不老的道家修炼的灵丹妙药和重要辅助媒介。

在这种养生观的影响下,道士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以茶来助长功行内力。马钰道长《长思仁·茶》:

一枪茶,二枪茶,休献机心名利家,无眠未作差。

无为茶,自然茶,天赐休心与道家,无眠功行加。

由此可见,道家饮茶与世俗热心于名利的人品茶不同,贪图功利名禄的人饮茶会失眠,是因为他们纠缠于名利,无法达到脱俗的境界。而茶是天赐给道家的琼浆仙露,让饮者精神百倍,更好地体道悟道,增添功力和道行。

在 道家养生经典《太平经合校·乐生得天心法》中说:“人最善者,莫若常欲乐生,汲汲若渴,乃后可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善待自己最好的做法是,像干渴极了 的人想要喝水一样,把乐生当做人生最急迫的需要。受乐生思想的影响,众多文人雅士,道士僧侣都把品茶当作忘却红尘烦恼,逍遥享乐今生的一大乐事。“两腋生 风几欲仙”,“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以 茶助养生成仙在道教徒生活中具有神圣而重要的意义,因此,凡道教宫观林立之地,也往往是茶叶盛产之地。道士们都于山谷岭坡处栽种茶树,采制茶叶,提倡以茶 待客,饮茶为乐,还将茶列为祈祷、祭献、斋戒甚至“驱鬼妖”的供品之一,从而逐渐形成了道教的事茶礼仪,丰富了中国茶文化的表现形式。

在道家贵生、养生、乐生思想的影响下,中国茶道特别注重茶的保健养生的功效,以及怡情养性的功能。直到今天,以茶养生的观念依然深入人心。

“与四时合序”就是人要顺应大自然的发展变化,跟上大自然发展变化的节拍。

庄子认为“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 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代序是自然的变化规律。人有生病老死,这是生命的发展历程。大自然的一切都在变化之中。“天人合一”的理念不仅包括情感上与自然亲近,道德上与自然契合,还包括了要“与时偕行”、“与四时合序”。

“春喝花茶、夏品绿茶、秋饮乌龙,冬烹黑茶。”感应着季节的变换,与四时合序的体现。

    正因为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融入了茶文化,在中国茶人心里充满着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总有着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强烈渴望,所以中国茶人最能领略到“情来爽朗满天地”的激情以及“更觉鹤心杳冥”那种与大自然达到“物我玄会”的绝妙感受。如今,茶已成为公认的健康之饮,生活中,人们以茶会友,以茶修身,茶与道家的结合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