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道

朱海燕

目录

  • 1 茶道概述
    • 1.1 周知识介绍
    • 1.2 茶的本质
    • 1.3 茶道的内涵
    • 1.4 中日茶道的异同
    • 1.5 拓展资料:【茶艺•茶道•茶文化】
    • 1.6 第一章习题
  • 2 茶道之源
    • 2.1 周知识介绍
    • 2.2 茶道萌芽
    • 2.3 茶道出世
    • 2.4 茶道大行
    • 2.5 茶道衍变
    • 2.6 拓展资料:【中国茶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 2.7 第二章习题
  • 3 茶叶品质
    • 3.1 周知识介绍
    • 3.2 认识六大茶类
    • 3.3 茶叶选购技巧
    • 3.4 茶叶贮藏保管
    • 3.5 拓展资料:【名茶鉴赏】
    • 3.6 第三章习题
  • 4 茶道实践
    • 4.1 周知识介绍
    • 4.2 茶器选配
    • 4.3 用水讲究
    • 4.4 茶道礼仪
    • 4.5 拓展资料:【紫砂壶选购与养护】
    • 4.6 第四章习题
  • 5 茶道技术
    • 5.1 周知识介绍
    • 5.2 绿茶冲泡技术
    • 5.3 红茶冲泡技术
    • 5.4 乌龙茶冲泡技术
    • 5.5 黑茶烹饮技术
    • 5.6 黄茶与白茶冲泡技术
    • 5.7 拓展资料: 【调饮茶冲泡技术】
    • 5.8 第五章习题
  • 6 茶道与中国传统文化
    • 6.1 周知识介绍
    • 6.2 儒家“中庸和谐”与茶道
    • 6.3 道家“天人合一”与茶道
    • 6.4 释家“茶禅一味”与茶道
    • 6.5 拓展资料:【茶道的核心思想——“和”】
    • 6.6 第六章习题
  • 7 茶道与文学艺术
    • 7.1 周知识介绍
    • 7.2 茶诗《七碗茶歌》
    • 7.3 茶词《品令•咏茶》
    • 7.4 茶画《事茗图》
    • 7.5 《红楼梦》与茶道
    • 7.6 拓展资料:【丰子恺茶画赏析】
    • 7.7 第七章习题
  • 8 茶道与健康生活
    • 8.1 周知识介绍
    • 8.2 茶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
    • 8.3 茶与人体健康
    • 8.4 科学饮茶常识
    • 8.5 拓展资料:【多元化的茶产品开发】
    • 8.6 第八章习题
  • 9 阅读
    • 9.1 阅读
  • 10 问卷调查
    • 10.1 问卷调查
茶诗《七碗茶歌》




在 唐代,陆羽的《茶经》与卢仝的《茶歌》可称茶史上的双璧。陆羽的《茶经》全面论述了茶叶的起源、生产、饮用方面的知识,开茶道之先河。卢仝的《走笔谢孟谏 议寄新茶》则以歌行体的形式,生动地描述了茶的采摘、制作、饮用以及有关精神层面的问题。开启了人们以茶遣兴、以茶交友、以茶明志和品茶悟道的富有情趣的 文化范畴,这首诗便成了脍炙人口的绝唱。

卢仝(公元775?—835),自号玉川子,他天才卓越,持身高洁,驰誉四方。朝廷两以谏官相招,辞不赴。后以“甘露之变”为宦党诛杀。卢仝是韩孟诗派中坚,其诗造字用语,务追奇险,力破余地,有戛然独造,浑成险怪之特点。他喜好饮茶,此诗是在品尝友人谏议大夫孟简所赠新茶之后,即兴而作。全诗共 262 (不含标点 ) ,直抒胸臆,一气呵成。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坠在巅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此诗起首两句,十分率真:日高丈五时尚在憨睡,军差打门才从梦中惊醒。一语道出他的豁大心怀,孟简谏议大夫派军差送来团饼茶300个,“密封”“加印”足见孟谏议之重视;“开缄”“手阅”道出作者之珍惜。此既彰显了朋友的深厚友谊,也说明了茶的珍贵,作者对茶的衷爱言于溢表。

他描写茶叶采摘、焙制之情状。让人有亲临其境之感觉。当春风吹醒了冬眠的蛰虫,该是采茶的时候了。若是皇帝特监制官吏不到。“百草不敢先开花”,此道出了皇权对茶的监管力度和茶在上流社会地位。

“仁风”二句写茶之美妙,可谓尽态极妍了。尤其是“碧云引风”形容茶气氤氲,以“白花浮光”写汤色之美,似乎让你看到的是:蓝天白云下绺绺轻烟,碧波浩荡中湖光十色。堪称妙笔生花。

一碗润喉;二碗解闷;三碗下肚后,竟能排除万般俗念, 只余圣贤书之奇想了;四碗喝出轻汗,所有的不平,随汗散尽;五碗身轻体泰;六碗肌骨清灵,飘然若仙。七碗喝罢,羽化成仙了,两腋风生,每饮完一碗,即开拓 出一层极为愉悦的审美天地,就这样层层递进,从口腹之欲升华到精神享受,从世俗红尘展翼飞翔到幻想王国。一切百虑千愁,万种情结,在这里都得到化解,变成 了习习而生的清风,飘飘欲仙。这是一种对宇宙生命的总体感悟,人生情感的彻底净化。这种纯洁灵魂的神奇之饮的全过程,在卢仝的笔下淋漓呈现。

毫无疑问,这首诗充份展现了茶道之美,也创造性的肯定了喝茶的神奇,然而,最值得称赞的是卢仝除了着重强调品茶的审美、功能和愉悦外,更把品茶的境界放在饮水不忘挖井人的感恩与同情,放眼到天下百万茶农的艰辛劳作。“天子杯中茶,皆是茶农苦。”

得道成仙,直奔蓬莱,不是为已,而是为民请命:“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坠在巅崖受辛苦”,请他这种“心系天下苍生”的情怀感人至深,发人深省。 

如果说,卢仝的七碗茶抒发了浪漫潇洒的情怀,那么为民请命的这一节则凝聚了庄严的现实主题,从品饮境界升华到普济苍生的博大胸怀,品茶虽让饮者飘然欲仙,但 茶人们并不是一昧地将不平之意消融在清茶之中,相反,更为清醒地关注国计民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信念在品茶中更为明朗坚定。

因卢仝对茶文化的突出影响,后世尊他为茶中亚圣。为了纪念卢仝,清代在他的家乡河南济源建了“卢仝别墅”“烹茶馆”“卢仝墓”,还把他当年汲水烹茶处命名为“玉川泉”。

正是“七碗扬名传千古,两腋生风醉万年。”


    此诗的问世对传播饮茶风俗和将饮茶普及到民间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宋代胡仔在其《苕溪渔隐丛话》中说:“玉川之诗,优于希文之歌(范仲淹有《和章岷从事斗茶歌》)。玉川自出胸臆,造语稳贴,得诗人句法。”卢仝的《饮茶歌》,后来成为人们吟唱茶的典故。诗人骚客嗜茶擅烹,每每与“卢仝”“玉川子”相比,品赏茗泉兴致酣然,常常以“七碗”、“两腋清风”代称。一首诗竟能引起众多人雅士的共鸣并得以广泛引用,在茶诗中实属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