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导言
    • 1.1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内容和学习方法
  • 2 第一单元 习礼仪,讲文明
    • 2.1 第一课 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
    • 2.2 第二课 展示自己的职业风采
  • 3 第二单元 知荣辱,有道德
    • 3.1 第三课 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 3.2 第四课 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
    • 3.3 第五课 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 4 第三单元 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
    • 4.1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 4.2 第七课  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
    • 4.3 第八课  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
  • 5 第四单元  自觉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
    • 5.1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 5.2 第十课  避免误入犯罪歧途
  • 6 第五单元 依法从事民事经济活动,维护公平正义
    • 6.1 第十一课  依法公正处理民事关系
    • 6.2 第十二课  依法生产经营,保护环境
第八课  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


正式课本自拍版:




一、崇尚程序正义

诉讼的基本程序

诉讼,俗称“打官司”。它是指人民法院对在当事人之间争议的事实,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审理并解决争议的活动。根据诉讼要解决的案件性质、诉讼的内容、程序等因素,我国的诉讼可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1)刑事诉讼程序

通过别事诉讼程序,司法机关裁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有罪或是否承担刑事责任以及构成何种犯罪、承担何种刑事责任。一个公民,即使白己远离犯罪,仍会参与到刑事诉讼当中,如举报犯罪、协助专门机关工作或作为其他诉讼参与人。掌握刑事诉讼程序,有助于增强我们依照法律程序间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意识和能力。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程序分为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五个阶段。

(2)民事诉讼程序

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审判和解决民事案件以及这些活动所引起的诉讼关系。民事诉讼程序是国家制定的,司法机关解决民事争议的操作规程。

民事诉讼程序包括:民事审判程序,民事执行程序,民事诉讼附属程序。其中,尤以民事审判程序最为重要。

民事审判程序是指法律规定的、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遵循的时限、步骤、方式等要求的总和,即从法院立案受理到对民事案件作出最终判决的全部过程。民事审判程序包括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和审判监督程序。

(3)行政诉讼程序

通俗而言,行政诉讼就是“民告官”,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行政机关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建立行政诉讼制度的目的,就是要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保证行政机关严格依法办事。

   行政诉讼的主要程序包括起诉与受理、一审、二审、审判监督和执行程序。             

确保司法程序公正

司法公正,是指司法审判人贝在司法和审判过程和结果中,应坚持和体现公平和正义的原则,也就是要进行严格的依法裁判,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司法公正分为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

程序的公正,指司法程序必须公开、公平、民主地保护当事人诉讼权利,切实保障司法人员独立公正地开展司法活动以及充分体现效率的原则,是司法公正的保障。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判断程序公正包含的基本原则有:

第一,独立性原则。审判机关只能服从法律,不能受上级机关、行政机关及个人的干涉。

第二,回避原则。办理案件过程中,不能有和办案人员有利害关系的人员存在,否则,该办案人员应放弃审理该案。  

第三,公开性原则。司法过程和结果要对当事人和社会公开。

   

宋鱼水已从事审判工作18年,审理了1000多起案件,其中几百起是新型、疑难、复杂案件,调解率达70%以上。10多年来,她审理的各类民商事案件没有一件裁判不公、没有一件被投诉或者被举报。

确保司法公正,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依法保护和规范公平交易和有序竞争,依法惩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行为,促进相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可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有序,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可以加强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推动依法行政,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

 增强程序正义观念

程序问题在法律领域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简单地说,程序是法律所规定的法律行为的方式和过程;法律通过规定明确的程序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法律程序告诉人们实施某种法律行为时,应先做什么事情,后做什么事情,以及如何做这些事情才是符合法律规定的。

 程序正义被视为“看得见的正义”,源于一句法律格言:“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目标。

没有公平正义,社会的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等也就无法实现。只有个体公民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观念,让公平正义的精髓渗透在法治实施的今过程,使公平争议成为人们看得见,并实实在在感受得到的结果,社会主义法治才能真正成为吸引并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

公民的诉讼权利主要有:

(1)公民有委托辩护人或诉讼代理人的权利。

(2)公民有上诉的权利。

(3)公民有申请回避的权利。对诉讼过程中依照法律规定应该回避的办案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当事人有权要求其退出诉讼。

增强证据意识

法律意义上的证据即诉讼证据,是指诉讼过程种用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一切凭证或根据。对司法机关而言,证据是查明案件事实情况的唯一手段;对普通公民而言,刑事诉讼中的证据是揭露犯罪的有力武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的证据则是当事人主张自己权利的重要工具。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打官司时都遇到过“有理说不清”的烦恼,其根源在于手中没有符合法律要求的证据。法律上的证据不同于一般的事实。

只要进行诉讼活动,无论是民事诉讼、行政诉讼,还是刑事诉讼,都存在着举证责任的问题。根据法律的规定,法定证据主要有以下几类:  

(1)物证;(2)书证;(3)视听资料;(4)证人证言;(5)当事人的陈述;(6)鉴定结论;(7)勘验笔录、勘验检查笔录。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举证一般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对于一项诉讼,—般都出原告提出诉讼请求,并对该请求事项的事实依据,提供证据予以证明,如果原告不能用证据证明自己的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将不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在某些特殊情况卜,法律规定,由被告承担主要举证责任。对原告诉讼请求所指明的事实,被告用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


   

在诉讼中,我们强调“以事实为根据”,而证据又是确认事实的支柱。让我们记作:进行诉讼时,证据是我们最有力的武器。

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如果你与亲戚、朋友、邻居或者同事发生纠纷到法院打官司有何感受?

2.如果你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争执后,选择什么样的途径解决?


我国的宪法和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任何公民都可以在法律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利,谋取自己的利益;任何公民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都有权按照法律规定,运用法津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可以依靠公安、司法机关寻求法律保护。公安机关是执行治安保卫任务的国家行政机关。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它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它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公文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党的统—领导下,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要善于依照法定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如果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那么就要讨个公道。可能会想到提起法律诉讼。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本来是受害者,但结果成了侵害人的事例,就是因为受到非法侵害时,没有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作为中职学生有必要了解一些简单的法律文书,加证明材料、申请书和民事诉状。这也是用法的基本要求。

请你根据民事起诉状的格式,按照书写法律文书的一般要求,写一份民事起诉状。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不能采取不恰当、不理智或不合法的手段去应对。不要通过非法途径与对方“私了”;不能忍气吞声,委曲求全;不能感情用事;不逞血气之勇,不采取以牙还牙的非法手段报复对方。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与别人发生纠纷时,也可以根据情况选择作诉讼途径解决。非诉讼途径是指受害人或者其他有关人员暂不需要经过诉讼程序而请求国家有关行政机关或其他有关单位处理、解决纠纷,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方式。

非诉讼解决纠纷的途径丰要有:调解、仲裁、行政复议等,它们都是公民、法人、其他组织解决纠纷、维护自身合法权始的有效途径。

当处于法律困境或进入法律知识的盲区,不知所措时、我们还要学会向社会专门法律援助机构请求帮助或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