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导言
    • 1.1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内容和学习方法
  • 2 第一单元 习礼仪,讲文明
    • 2.1 第一课 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
    • 2.2 第二课 展示自己的职业风采
  • 3 第二单元 知荣辱,有道德
    • 3.1 第三课 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 3.2 第四课 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
    • 3.3 第五课 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 4 第三单元 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
    • 4.1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 4.2 第七课  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
    • 4.3 第八课  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
  • 5 第四单元  自觉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
    • 5.1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 5.2 第十课  避免误入犯罪歧途
  • 6 第五单元 依法从事民事经济活动,维护公平正义
    • 6.1 第十一课  依法公正处理民事关系
    • 6.2 第十二课  依法生产经营,保护环境
第三课 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正式课本(自拍摄版):


“丁丁现象”

某报就一次救人事件引发的社会现象,进行过一场“丁丁现象”的讨论。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在人车如流的街头,一男青年将一位老太太撞倒后扬长而去,一位名叫丁丁的年轻人拨开围观的人群,将老人扶起,询问伤情,和母亲一起把老人送进了医院,并打电话通知了老太太的亲属。谁知当老太太的亲属听了事情的经过后,竟然一口咬定老人就是丁丁撞的。他们的理由是:现在世界上哪有这么好的人,把人救了送到医院不说,还自愿领着病人检查,连住院的押金都给垫上。老太太摄于其家人的压力,竟然也坚持说就是丁丁撞的。

报纸针对丁丁的遭遇,就当今社会上出现的类似现象进行了一场大讨论,通过丁丁与老太太的家人所表现出来的善与恶的强烈对比,对丁丁行为的赞扬与激励,对老太太及亲属的批评与谴责,在人们的心目中树立起善与恶的标尺,净化了人们的心灵。就连当初撞倒老太太后逃之夭夭的那个年轻人也给报社写了信,承认自己的过失,检讨自己的行为。


一、良好道德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社会生活离不开道德。道德以善恶为判断标准,以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俗等来维系。道德的内容因时代的不同会有所变化。

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既是对中国优良道德传统和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的继承与弘扬,又体现了新的时代条件下对道德建设的新要求。

爱国守法,要求我们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维护祖国的独立和统一、尊严和荣誉,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做力所能及的贡献;要求我们自觉遵守国家法律,依法行使公民权利和履行公民义务。

明礼诚信,要求我们在家庭生活、职业领域和公共场所,能够讲文明、值礼貌、守规则,行为得体;讲诚实、守信用,诚心待人,诚信处事。

团结友善,要求文明与他人团结合作、共同进步;与人为善、友好相处、互相帮助。

勤俭自强,要求我们保持勤劳节俭、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

敬业奉献,要求我们在自己的职业岗位上,要忠于职守,精益求精,克己奉公,造福社会。

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在新形势下,倡导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就要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贯穿于各种具体道德规范之中。在为人民服务中,包含“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

和谐社会里的社会公德



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要遵循社会公德规范。社会公德的基本规范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社会公德具有维护公众利益和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的作用,是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

遵守公德,人人有责。我们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尊重和关心他人,严格要求自己,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身体力行,并长期坚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良好公德意识和文明习惯的好公民。


餐厅里,大家有秩序地排队打饭。这时,一个男生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径直挤到售饭窗口。队伍一下子骚乱起来,后面的往前挤,队伍乱了套。

探讨:①请你评论一下插队男生的行为。②结合此事,说明在公共场所和公共生活中为什么要遵守社会公德。


高尚道德推进社会和谐


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高尚道德有利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道德能够影响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高尚道德有利于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高尚道德能够调整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推进社会和谐。

雷锋(1940—1962)

雷锋同志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共产主义战士;他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助人无数,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于1963年3月5日亲笔为他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并把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一部可歌可泣的《雷锋日记》令读者无不为之动容。“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学习。 

吴菊萍,女,1980年生,浙江嘉兴人。

200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11年7月2日下午1点半,在杭州滨江区的一住宅小区,一个2岁女童突然从10楼坠落,在楼下的吴菊萍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双手接住了孩子,女孩稚嫩的生命得救了,但吴菊萍的手臂瞬间被巨大的冲击力撞成粉碎性骨折。这一感人事迹在网络上热传,无数网民为之动容,称其为“最美妈妈”。2011年9月12日,吴菊萍和坠楼女孩妞妞相约,回家共度中秋。2011年9月20日,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荣获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称号。2012年2月3日被评为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二、良好道德促进家庭幸福和人生发展

幸福生活中的家庭美德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幸福生活离不开家庭美德。今天,我们倡导的家庭美德规范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在家庭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其基本规范是: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尊老爱幼,既是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家庭美她的首要规范。男女平等是家庭民主、夫妻和睦的前提,也是社会进步、道德进步的体现。夫妻和睦要求夫妻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忠诚、相互帮助。勤劳与节俭,是持家最基本的行为要求,也是应有的道德品质。邻里之间是否团结、和气,既影响家庭生活的质量,也影响社区的和谐与安宁。

中职学生要孝敬父母,关爱家庭,与邻里和睦相处,学会沟通与协调,正确处理家庭关系和邻里关系,促进家庭和睦与社区安宁。


成长路上的个人品德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实现最终都要归结到个人品德。个人品德建设是道德建设的基础,加强个人品德建设,有助于提升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有助于奠定全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石。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保持身心健康,完善自己的人格。

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有助于明辨是非善恶荣辱,避免走弯路,人歧途,从而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

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有利于树立积极的职业态度,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从而促进职业的成功。

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是人生的必修课。中职学生只有积极参加道德实践,切实加强道德修养,不断提高道德水平,塑造健康人格,才能成为德才兼备的职业人,担当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良好道德促进人生发展


良好道德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具备多种良好品质,而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良好道德是人的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良好道德是人生幸福和事业成功的重要支柱。道德为人格发展提供了真、善、美的标准,确立了努力的方向和内心的信念。人们在良好道德的指引下选择了正确的行为,就会感到更多的满足和愉快,从而避免因不当选择而产生的不安和愧疚;就能在学习和工作中充分调动白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焕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把自己的潜在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来;就能始终保持自尊、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以昂扬的进取精神去克服困难,争取胜利。

良好道德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自身和事业发展的有利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