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导言
    • 1.1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内容和学习方法
  • 2 第一单元 习礼仪,讲文明
    • 2.1 第一课 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
    • 2.2 第二课 展示自己的职业风采
  • 3 第二单元 知荣辱,有道德
    • 3.1 第三课 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 3.2 第四课 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
    • 3.3 第五课 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 4 第三单元 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
    • 4.1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 4.2 第七课  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
    • 4.3 第八课  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
  • 5 第四单元  自觉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
    • 5.1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 5.2 第十课  避免误入犯罪歧途
  • 6 第五单元 依法从事民事经济活动,维护公平正义
    • 6.1 第十一课  依法公正处理民事关系
    • 6.2 第十二课  依法生产经营,保护环境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内容和学习方法



  

 万州谋生的棒棒郑定祥帮人挑两包价值上万元羽绒服,与雇主走丢,在寒风中苦寻货主五天。

谢延信照顾瘫痪的岳父、病弱的岳母和痴呆的妻弟,33年如一日。


    罗映珍守在丈夫病床前,1000多个日日夜夜,用爱和信念书写了一曲呼唤生命的动人旋律。


“职业道德与法律”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学习这门课程对中职学生的成长有什么意义?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这是我们学习这门课程应该明确的问题。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社会生活要正常进行,就要有规则,社会成员都应该遵守规则。

道德、纪律、法律都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行为规范,它们互相联系、彼此补充,成为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手段。道德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纪律是建立在道德和法律基础上的一种行为规范,是政党、机关、部队、团体、企事业单位等为了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而制定的规章、条文,它要求所属成员在集体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遵守秩序、执行命令和履行自己的职责。道德规范的实施没有强制性,法律、纪律的实施具有强制性。

在我国,每个公民都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还应该遵循共同的道德淮则。遵守法纪,是法律、纪律规范的基本要求,也是建立公共秩序的起码道德条件和每个公民应尽的道德义务。


学习“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意义

学习“职业道倔和法律”课程.有助于中职学生掌握必要的职业道德和法律知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质,促进全面健康成长。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属于道德范畴。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只有明辨“什么是光荣的,什么是可耻的”,才能在全社会扶正祛邪、扬兽惩恶.引领良好风尚的形成和发展。以“八荣人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社会员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每个公民理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学习“职业道德和法律”课程可以帮助中职学生分清荣辱、明辨善恶美丑,增强知荣明耻的意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司马光:

德才兼备称之为圣人

无德无才称之为愚人

德胜过才称之为君子

才胜过德称之为小人


学习“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方法

学习“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需要我们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相统一。

首先,要认真学习有关道德特别是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法律的基本知识,从而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和法治意识,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

其次,要认同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增强对职业道德和法律知识学习的自觉性,逐步将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并体现在学习生活和未来职业活动中。

再次,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道德和法律、纪律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逐步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并长期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