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音乐为什么那么难“懂”?
    • 1.1 音乐为什么那么难“懂”
    • 1.2 音乐何需“懂”
    • 1.3 美术何需“懂”
    • 1.4 文学何需“懂”
    • 1.5 如果生活缺乏“感性思维 ”
  • 2 音乐为什么让人浮想联翩?
    • 2.1 什么是联觉
    • 2.2 声音能够引起哪些联觉
    • 2.3 联觉在音乐中的表现分析
    • 2.4 音乐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 2.5 联觉在其他艺术表现中的体现
    • 2.6 联觉在生活中的价值
  • 3 如何“理解”音乐
    • 3.1 真实音响模拟手法
    • 3.2 符号对应化手法
    • 3.3 伴随经验联想
    • 3.4 联觉对应关系的手法
    • 3.5 如何理解音乐
    • 3.6 音乐如何表现视觉性内容
    • 3.7 音乐如何表现情绪内容
    • 3.8 音乐如何表现哲理
    • 3.9 音乐对戏剧性内容的表现
  • 4 如何让你的音乐表现感人至深?
    • 4.1 乐感是什么
    • 4.2 准确表现音乐内涵之音的层面
    • 4.3 准确表现音乐内涵之句的层面
    • 4.4 准确表现音乐内涵之段的层面
    • 4.5 准确表现音乐内涵之曲的层面
  • 5 为什么我听不出来“乐曲解说”里的内容?
    • 5.1 音乐表现的限度(上)
    • 5.2 音乐表现的限度(下)
    • 5.3 音乐理解的不确定
    • 5.4 “忠于原作”忠于谁
    • 5.5 培养创造性
  • 6 经典音乐为什么难普及?
    • 6.1 音乐课的任务并非“乐曲解说”
    • 6.2 音乐审美素质构成中存在的问题
    • 6.3 音乐审美素质构成的因素
    • 6.4 音乐审美素质构成之能力(上)
    • 6.5 音乐审美素质构成之能力(下)
    • 6.6 音乐审美素质构成之习惯(上)
    • 6.7 音乐审美素质构成之习惯(下)
    • 6.8 音乐审美素质构成之经验
  • 7 音乐审美的基本态度
    • 7.1 建立音乐审美的多元生态(上)
    • 7.2 建立音乐审美的多元生态(下)
    • 7.3 包容与尊重不同文化、风格与偏好
    • 7.4 什么是音乐(上)
    • 7.5 什么是音乐(下)
    • 7.6 人类对创新的包容
  • 8 音乐审美价值判断的标准问题
    • 8.1 审美取向的差异
    • 8.2 审美偏好是依据主观个人感受
    • 8.3 审美价值判断存在着普遍一致性标准
    • 8.4 感知层觉
    • 8.5 审美层
    • 8.6 高级要求要追求:结构严谨
    • 8.7 高级要求要追求:层次分明
    • 8.8 高级要求要追求:连接到位
  • 9 什么是“自然流畅”——音乐审美中的“期待”心理
    • 9.1 乐感与“期待”
    • 9.2 “惯性心理”与保持性期待
    • 9.3 “求异心理”与变化性期待
    • 9.4 关于“简约手法”与“简约主义”
  • 10 音乐为什么会“激动人心”
    • 10.1 什么是心理平衡
    • 10.2 向心平衡期待
    • 10.3 用期待解释音乐音响结构的规律
    • 10.4 音乐结构感与现代音乐的演奏
    • 10.5 人类快感的生发机制
    • 10.6 防止“期待阈限”
    • 10.7 什么是“令人失望”
  • 11 音乐审美中的“创新” 与“风格”
    • 11.1 什么是创新
    • 11.2 创新的原理分析
    • 11.3 从表演的角度来分析新颖性
    • 11.4 有两种“与众不同”
    • 11.5 从作曲的角度谈新颖
    • 11.6 和创新相关的美学问题
    • 11.7 从教育的角度谈新颖
  • 12 音乐评价为什么差异那么大?
    • 12.1 影响音乐审美价值判断的综合因素
    • 12.2 音乐本体的原因
    • 12.3 审美主体的原因(上)
    • 12.4 审美主体的原因(中)
    • 12.5 审美主体的原因(下)
    • 12.6 社会环境的原因
    • 12.7 一些音乐审美重要概念的梳理
  • 13 我们为什么需要音乐?
    • 13.1 感性需要是人类的本能需要
    • 13.2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 13.3 音乐是情绪的艺术
    • 13.4 音乐是想象的艺术
    • 13.5 音乐是上界的语言
    • 13.6 音乐让人远离尘世的喧嚣
  • 14 阅读
    • 14.1 阅读
  • 15 问卷调查
    • 15.1 问卷调查
乐感是什么
  •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乐感是人类七大智能中的一种,具体内容包括:音高感,节奏感,和声听觉,旋律感,等等。作为一种艺术,音乐就是要传达某种感觉(非简单的听觉),而乐感就是人们了解这种感觉的感官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先天遗传,也可以后天培养。

乐感的培育在音乐教育中不是唯一的,但却是一切音乐爱好者、各类音乐人才所不能缺少的。

1.有细微而灵敏的音准感(又称乐律感,也包括细微的装饰音的微律)。

2.有准确而稳定的节拍感(包括对不同节拍的辨别力和特殊重音变化中的原有节拍的记忆力)。

3.有复杂和复合的节奏感(包括旋律线条及多声部乐曲中多种节奏形态)。

4.有多变而灵活的“力速感”(包括力度与速度的转折、过渡和变化)。

5.有单一及混合的音色感(包括中西各类乐器,特别是混合音色的辨别)。

6.有鲜明的调性感(包括民族调式及多调性的认辨能力)。

7.有复杂及内在的和声感(包括音响中的和声辨别和感知、头脑中的内在和声音响感,更包括和弦的结构及其变化及快速变换时辨别能力)。

8.有整体及局部的结构感(包括句式、段式、附加乐句及乐段等)。

9.有生动和丰富的形象感(包括声态、形态、动态、静态、色光态、空间态、时间态等)。

10.有感性及意境的想象感(包括情绪、气氛、气质、性格、环境感、甚至有再造想像等等)

(像一个搞游泳的要水感好,搞乒乓球的人要手感好一样,音乐上要有作为,必须要乐感好。)


拉威尔:《帕凡舞——为死去的公主而作》

Werner Haas的演奏


Lado Perlemuter的演奏


你觉得谁的演奏更令人“悲伤”呢?

注意起音速度





注意音长

   




“悲伤”的联觉特征是:

               情绪消沉——下降型旋律

               行动缓慢——速度渐慢

               萎靡无力——力度渐弱

注意:细小微妙的变化,就会影响整个音乐的表现力


乐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