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料的处理
1. 动物皮类 先浸泡5~7日,每天换水,待皮质变柔软后,用刀刮去皮上残存的腐肉、脂肪、筋膜及毛,工厂生产也可用蛋白分解酶除毛。然后将动物皮切成小块,置于多功能洗皮机中反复清洗除去泥沙,再加入碳酸钠使浓度达到1.5%左右,清洗除去油脂,并洗至中性,加热使皮块膨胀卷缩成卷,最后再进行熬胶。
2.骨角类原料 先用清水浸泡20~40日,每天换水一次,用刀刮净残存的腐肉筋膜,取出后可用碱水洗除油脂,再以水洗至中性,便可熬胶。对于所附筋肉较多的骨类药材,可将原料放入沸水中稍煮后,用刀刮净筋肉。角中常有血质,可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备用。
(二)煎取胶汁(熬胶)
处理后的皮类或骨角,用水加热煎煮提取胶液。可用敞口锅加热提取,或密闭的蒸球或多功能提取罐加热提取,现在工厂生产以蒸汽为热源进行加热,加水量要适宜,一般以浸没原料为度,煎煮的温度不宜太高,一般以保持锅内煎液微沸即可,温度太高可使原料焦化而影响产品的品质。使用敞口锅提取的,在提取过程中要随时补充因蒸发所失去的水分,以免因水分不足而影响胶汁的煎出。为了尽可能地把原料中的胶汁提取出来,除了煎煮提取温度和足够的水量之外,煎煮的时间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根据原料的不同,一般以煎煮10~48h,皮类反复煎煮3~5次,骨类反复煎煮10~15次,直至原料中的胶汁全部提取出来为止。
(三)滤过澄清
每次煎煮提取后的胶液,应趁热滤过,否则胶液冷却后黏度增大而滤过困难。胶液滤过并经澄清后,才能浓缩。常用沉降法或沉降法、滤过法合用。为了使胶液沉淀完全,一般在胶液中加入适量的明矾溶液(每100kg原料约加入明矾60~90g),搅拌静置数小时,待细小杂质沉降后,取上层澄清胶液,或用细筛或棉纱滤过后,再进行浓缩。
(四)浓缩收胶
浓缩可以使胶原蛋白继续水解,并进一步除去杂质和水分。取澄清后胶液,先用薄膜蒸发去除大部分水分,再移至蒸汽夹层锅中继续浓缩。浓缩时应不断搅拌,随时除去上层浮沫。随着水分不断蒸发,胶液黏度越来越大,应防止胶液粘锅,直至胶液不透纸(将胶液滴于滤纸上,四周不见水迹),含水量约为26%~30%,相对密度为1.25左右时,加入豆油,搅拌,再加入糖,搅拌使全部溶解,继续浓缩至“挂旗”时,在强力搅拌下,加入黄酒,此时锅底产生大量气泡,俗称“发锅”,待胶液无水蒸气溢出时即可出锅。
(五)凝胶与切胶
为了防止胶液与凝胶盒粘连,在胶凝前需在凝胶盒内涂抹少量的植物油,倾入热胶液后,凝胶盒放置在25~35℃的凝胶室中约18~24h,然后再把凝胶盒放置在0~5℃的冷藏室中,冷藏约24h,即可凝成胶块。凝固后的胶块切成小片状,称为“开片”。
(六)干燥和包装
胶片切成后,放置在干燥的晾胶室内晾置、干燥,把胶片整齐地摆放在晾胶床上,晾置24~48h后,将胶片逐个翻动一次,使胶片两面的水分均匀蒸发,以免因水分蒸发不均匀而造成胶片弯曲变形。3~5日后,将晾胶床上的胶片整齐地装入整胶盒中,密闭放置2~3天,使胶片内部的水分缓慢地散发至胶片表面,称之为“闷胶”或“瓦胶”,然后打开整胶盒,把胶片取出,用棉布把胶片表面的水分擦去,再整齐地摆放在晾胶床上,晾置2~3天,后又依前法再装入整胶盒中,密闭放置2~3天后再取出,擦去表面水分,放置在晾胶床上晾置,如此反复操作3~5次,即可达到胶片干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