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 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 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功能及其分类
      • 1.2.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
      • 1.2.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和应用
      • 1.2.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 1.3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 1.3.1 拓扑结构的定义和网络模式分类
      • 1.3.2 总线型拓扑结构
      • 1.3.3 星形拓扑结构
      • 1.3.4 环形拓扑结构
      • 1.3.5 树形拓扑结构
      • 1.3.6 网状型拓扑结构
    • 1.4 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 1.5 知识点题目汇总
    • 1.6 本章思维导图
  • 2 第二章 数据通信基础
    • 2.1 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 2.2 数据通信的基本结构
      • 2.2.1 数据通信系统
      • 2.2.2 数据编码方式
      • 2.2.3 多路复用
      • 2.2.4 差错校验(选学)
    • 2.3 数据传输方式
      • 2.3.1 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
      • 2.3.2 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和全双工通信
      • 2.3.3 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
      • 2.3.4 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和宽带传输
    • 2.4 数据交换技术
      • 2.4.1 电路交换
      • 2.4.2 报文交换
      • 2.4.3 分组交换
      • 2.4.4 信元交换
    • 2.5 数据通信的主要技术指标
    • 2.6 知识点题目汇总
    • 2.7 本章思维导图
  • 3 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 3.1 协议和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
      • 3.1.1 网络体系结构
      • 3.1.2 网络协议
    • 3.2 OSI参考模型7层功能及其关系
      • 3.2.1 OSI参考模型及层次结构
      • 3.2.2 OSI/RM的各层功能
    • 3.3 TCP/IP协议及其功能
      • 3.3.1 TCP/IP协议及层次模型
      • 3.3.2 TCP/IP各层协议
    • 3.4 常用网络协议
      • 3.4.1 IP、TCP协议
      • 3.4.2 应用层常用协议
    • 3.5 IP地址的含义、分类和分配
      • 3.5.1 IP地址含义、表示、结构和管理机构
      • 3.5.2 IP地址分类
      • 3.5.3 特殊的IP地址
      • 3.5.4 网关地址和IP管理机构
    • 3.6 子网的概念和子网掩码
      • 3.6.1 子网掩码
      • 3.6.2 子网概念及子网应用
      • 3.6.3 VLAN
      • 3.6.4 相关练习答案
      • 3.6.5 子网应用公开课
        • 3.6.5.1 课前预习任务
        • 3.6.5.2 IP地址技术发展视频
    • 3.7 知识点题目汇总
    • 3.8 本章思维导图
  • 4 第四章 计算机网络设备
    • 4.1 传输介质的种类及特点
      • 4.1.1 传输介质种类及同轴电缆
      • 4.1.2 双绞线
      • 4.1.3 光纤及无线介质
    • 4.2 双绞线的制作与连接方法
    • 4.3 光纤的制作与连接方法
      • 4.3.1 光纤的制作与连接
    • 4.4 常见网络设备及应用
      • 4.4.1 调制解调器和防火墙(*)
      • 4.4.2 中继器和集线器
      • 4.4.3 网卡
      • 4.4.4 网桥和交换机
      • 4.4.5 路由器和无线路由器
    • 4.5 交换机功能及基本应用(参4.4.4)
    • 4.6 路由器功能及基本应用参(参4.4.5)
    • 4.7 知识点题目汇总
    • 4.8 本章思维导图
  • 5 网络操作系统
    • 5.1 网络操作系统
      • 5.1.1 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 5.1.2 常用的网络操作系统
    • 5.2 网络操作系统的使用
      • 5.2.1 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的使用
      • 5.2.2 Linux操作系统的使用
    • 5.3 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
      • 5.3.1 Web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
      • 5.3.2 DNS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
      • 5.3.3 FTP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
      • 5.3.4 DHCP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
    • 5.4 LINUX资料
    • 5.5 本节思维导图
  • 6 第六章 计算机网络组建
    • 6.1 局域网的主要特点和基本技术
      • 6.1.1 局域网的主要特点和体系结构
      • 6.1.2 局域网的基本技术
    • 6.2 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及其工作原理
    • 6.3 以太网标准和以太网组网的基本方法
      • 6.3.1 局域网标准和以太网发展和组网
      • 6.3.2 虚拟局域网(VLAN)
    • 6.4 常用网络命令(Ping、ipconfig等)的使用
      • 6.4.1 ping命令
      • 6.4.2 ipconfig命令
    • 6.5 无线网络的基本知识
      • 6.5.1 无线网络的基本知识
    • 6.6 网络设置和实现家庭网络共享上网
      • 6.6.1 网络设置和实现家庭网络共享上网
    • 6.7 知识点题目汇总
    • 6.8 本章思维导图
  • 7 Internet基础
    • 7.1 Internet发展过程、基本概念、常用术语和基本服务
      • 7.1.1 Internet发展过程
      • 7.1.2 基本概念、常用术语和基本服务
    • 7.2 Internet的功能
      • 7.2.1 电子邮件服务
      • 7.2.2 WWW服务
      • 7.2.3 文件传输及其他服务
    • 7.3 域名系统及常见域名
      • 7.3.1 域名系统及常见域名
    • 7.4 URL的含义
      • 7.4.1 URL的含义
    • 7.5 常用的Internet接入技术
      • 7.5.1 常用的Internet接入技术
    • 7.6 知识点题目汇总
    • 7.7 本节思维导图
  • 8 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
    • 8.1 网络安全概述
      • 8.1.1 网络安全的概念
      • 8.1.2 常见网络安全威胁及对策
    • 8.2 网络安全管理
      • 8.2.1 网络安全管理的概念
    • 8.3 网络安全防范
      • 8.3.1 个人网络安全防范
      • 8.3.2 数据加密、数字签名、数字证书、防火墙技术
    • 8.4 网络故障诊断与排除
      • 8.4.1 常见的网络故障诊断工具
      • 8.4.2 网络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 8.5 本节思维导图
  • 9 《计算机网络技术》考试大纲
    • 9.1 2019-2020学考笔试大纲
    • 9.2 2020级始学考笔试大纲
    • 9.3 简答题题库整理复习
  • 10 2-1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指导上-知识复习)
    • 10.1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
    • 10.2 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
    • 10.3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 10.4 第四章计算机网络设备
    • 10.5 第五章网络操作系统
    • 10.6 第六章计算机网络组建
    • 10.7 第七章Internet基础
    • 10.8 第八章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
    • 10.9 各章电子版
  • 11 试题答案汇总
    • 11.1 1复习备考(陈国升版)课后综合练习
      • 11.1.1 第一章单元过关答案
      • 11.1.2 第二章单元过关答案
      • 11.1.3 第三章单元过关答案
      • 11.1.4 第四章单元过关答案
      • 11.1.5 第五章单元过关答案
      • 11.1.6 第六章单元过关答案
      • 11.1.7 第七章单元过关答案
      • 11.1.8 第八章单元过关答案
      • 11.1.9 2019年真题答案
      • 11.1.10 综合模拟测验(一)答案
      • 11.1.11 综合模拟测验(二)答案
      • 11.1.12 综合模拟测验(三)答案
      • 11.1.13 综合模拟测验(四)答案
      • 11.1.14 综合模拟测验(五)答案
    • 11.2 4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指导用书(陈安娜版答案)
      • 11.2.1 第一章答案
      • 11.2.2 第二章答案
      • 11.2.3 第三章答案
      • 11.2.4 第四章答案
      • 11.2.5 第五章答案
      • 11.2.6 第六章答案
      • 11.2.7 第七章答案
      • 11.2.8 第八章答案
      • 11.2.9 2019学业水平考试答案
      • 11.2.10 2019质检考试答案
      • 11.2.11 2020学业水平考试答案
      • 11.2.12 2020质检考试答案
      • 11.2.13 模拟试题一
      • 11.2.14 模拟试题二
      • 11.2.15 模拟试题三
      • 11.2.16 模拟试题四
    • 11.3 2-1复习指导(上)答案
      • 11.3.1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
      • 11.3.2 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
      • 11.3.3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 11.3.4 第四章计算机网络设备
      • 11.3.5 第五章网络操作系统
      • 11.3.6 第六章计算机网络组建
      • 11.3.7 第七章Internet基础
      • 11.3.8 第八章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
    • 11.4 2-2复习指导(下)答案
      • 11.4.1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测试卷
      • 11.4.2 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测试卷
      • 11.4.3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测试卷
      • 11.4.4 第四章计算机网络设备测试卷
      • 11.4.5 第五章网络操作系统测试卷
      • 11.4.6 第六章计算机网络组建测试卷
      • 11.4.7 第七章Internet基础测试卷
      • 11.4.8 第八章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测试卷
      • 11.4.9 阶段试卷1-4单元(一、二)
      • 11.4.10 阶段试卷5-8单元(三、四)
      • 11.4.11 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一)
      • 11.4.12 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二)
      • 11.4.13 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三)
      • 11.4.14 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四)
      • 11.4.15 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五)
      • 11.4.16 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六)
      • 11.4.17 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七)
      • 11.4.18 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八)
      • 11.4.19 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九)
      • 11.4.20 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十)
    • 11.5 5-2网络技术学习指导(第4版)王协瑞答案
      • 11.5.1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 11.5.2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 11.5.3 第3章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 11.5.4 第4章 结构化布线系统
      • 11.5.5 第5章 计算机网络设备
      • 11.5.6 第6章  Internet基础
      • 11.5.7 第7章 网络安全与管理
    • 11.6 考试仿真模拟卷10套(鹭江出版社)-编写组
      • 11.6.1 第一套答案
      • 11.6.2 第二套答案
      • 11.6.3 第三套答案
      • 11.6.4 第四套答案
      • 11.6.5 第五套答案
      • 11.6.6 第六套答案
      • 11.6.7 第七套答案
      • 11.6.8 第八套答案
      • 11.6.9 第九套答案
      • 11.6.10 第十套答案
    • 11.7 考试精品练习8套-综合模拟考试卷(黄培忠)
      • 11.7.1 第一单元过关
      • 11.7.2 第二单元过关
      • 11.7.3 第三单元过关
      • 11.7.4 第四单元过关
      • 11.7.5 第五单元过关
      • 11.7.6 第六单元过关
      • 11.7.7 第七单元过关
      • 11.7.8 第八单元过关
      • 11.7.9 第一套答案
      • 11.7.10 第二套答案
      • 11.7.11 第三套答案
      • 11.7.12 第四套答案
      • 11.7.13 第五套答案
      • 11.7.14 第六套答案
      • 11.7.15 第七套答案
      • 11.7.16 第八套答案
    • 11.8 (刘丽双)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指导
      • 11.8.1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 11.8.2 第二章 数据通信基础
      • 11.8.3 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 11.8.4 第四章 计算机网络设备
      • 11.8.5 第五章 网络操作系统
      • 11.8.6 第六章 计算机网络组建
      • 11.8.7 第七章 Internet 基础
      • 11.8.8 第八章 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
      • 11.8.9 模拟测试卷(一)
      • 11.8.10 模拟测试卷(二)
      • 11.8.11 模拟测试卷(三)
      • 11.8.12 模拟测试卷(四)
      • 11.8.13 模拟测试卷(五)
    • 11.9 6计算机网络基础周测月测综合卷答案
      • 11.9.1 周测1
      • 11.9.2 周测2
      • 11.9.3 周测3
      • 11.9.4 月考1
      • 11.9.5 周测5
      • 11.9.6 周测6
      • 11.9.7 周测7
      • 11.9.8 月考2
      • 11.9.9 周测9
      • 11.9.10 周测10
      • 11.9.11 周测11
      • 11.9.12 月考3
      • 11.9.13 周测13
      • 11.9.14 周测14
      • 11.9.15 周测15
      • 11.9.16 月考4
      • 11.9.17 综合试卷(一)
      • 11.9.18 综合试卷(二)
      • 11.9.19 综合试卷(三)
      • 11.9.20 综合试卷(四)
  • 12 5-2网络技术学习指导(第4版)王协瑞
    • 12.1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 12.2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 12.3 第3章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 12.4 第4章 结构化布线系统
    • 12.5 第5章 计算机网络设备
    • 12.6 第6章  Internet基础
    • 12.7 第7章 网络安全与管理
    • 12.8 第8章 网络新技术简介
    • 12.9 附录
  • 13 5-1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材(第4版)王协瑞
    • 13.1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 13.2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 13.3 第3章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 13.4 第4章  结构化布线系统
    • 13.5 第5章 计算机网络设备
    • 13.6 第6章  Internet基础
    • 13.7 第7章  网络安全与管理
    • 13.8 第8章  局域网组建实例
第8章 网络新技术简介
  • 1 8.1云计算
  • 2 8.2 网联物
  • 3 8.3无线网络
  • 4 8.4  知...

8.1云计算

1.云和云计算

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过去在网络拓扑结构图中往往用云来表示电信网,后来也用来抽象表示互联网和底层基础设施。“云”是一些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的虚拟计算资源,通常是一些大型服务器集群,包括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和宽带资源等。

云计算将""中的计算资源集中起来,并通过专门软件实现自动管理,不需要人为参与。用户可以动态申请部分资源,支持各种应用程序的运行,不用为繁琐的硬件细节而烦恼,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业务,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技术创新。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因特网的超级计算模式,在远程的数据中心,几万甚至几千万台计算机和服务器连接成一片。因此,云计算甚至可以实现超过10万亿次/秒的运算能力,如此强大的运算能力几乎无所不能。用户通过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终端接入数据中心,按各自的需求进行存储和运算。

云计算的定义有多种说法,现阶段最被接受的是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等),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

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狭义的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用户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资源;广义的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用户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与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也可以是其他服务,这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作为一种商品通过互联网进行流通。

云计算的核心思想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使用户能够按需获取计算能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用户不必关心""内部的结构,只关心它的输入和输出,这和传统意义上清晰的网络结构是完全不同的。

2.云计算的发展背景

Web2.0为云计算的发展提供了机遇。Web2.0是相对Web1.0的新一代互联网应用的统称。Web 1.0的主要特点在于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而 Web 2.0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所谓网站内容的制造者,是指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用户不再仅仅是读者,同时也成为作者;在模式上由单纯的以及共同建设发展;由被动地接收互联网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发展,从而更加人性化。在Web 2.0的引导下,只要有一些有趣而新颖的想法,就能够基于云计算快速搭建Web应用。

Web 2.0模式下的互联网应用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用户分享。在Web2.0模式下,可以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分享各种观点。用户可以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也可以发布自己的观点。

2)信息聚合。信息在网络上不断积累,不会丢失。

3)以兴趣为聚合点的社群。在Web2.0模式下,聚集的是对某个或者某些问题感兴趣的群体,也可以说,在无形中已经产生了细分市场。

4)开放的平台,活跃的用户。平台对于用户来说是开放的,而且用户因为兴趣而保持比较高的忠诚度,他们会积极地参与其中。

Web2.0网站的快速发展,已经远远超过传统门户网站。这些网站具有用户数量多、用户参与程度高的特点。因此,如何有效地为如此巨大的用户群体服务,让他们参与时能够享受方便、快捷的服务,已成为这些网站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而与此同时,一些企业搭建的服务器群,提供了强大的搜索速度与处理能力。于是,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技术,为更多的企业或个人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和个性化的服务,已成为这些拥有巨大服务器资源的企业考虑的问题。

正是因为一方有对计算能力的需求,而另一方能够提供这样的计算能力,于是云计算就应运而生。

另一方面,宽带的发展为云计算提供了硬件基础。网络带宽资源作为衡量互联网络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不仅是政府制订网络信息资源发展策略的重要依据,也是互联网用户和单位选择互联网接入服务商的主要因素之一。云计算是由网格计算发展来的。云计算与网格计算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希望利用大量的计算机,构建强大的计算能力。但是云计算有着更为宏大的目标,它希望能够利用这样的计算能力,在其基础上构建稳定而快速的存储以及其他服务。2018年,第十届中国云计算大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是聚力云上生态,赋能数字经济。云计算已经深入融入工业、交通、金融、生活服务等众多行业领域,广泛服务于实体经济。

3.云计算的特点

云计算能够将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与互联网更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云计算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取用方便,费用低廉。

云计算主要特点如下:

1)超大规模

具有相当的规模,大型云计算公司的均拥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台服务器。企业私有云一般拥有数百上千台服务器。""能赋予用户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

2)虚拟化

云计算支持用户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种终端获取应用服务。所请求的资源来自,而不是固定的有形的实体。应用在中某处运行,但实际上用户无须了解、也不用担心应用运行的具体位置。只需要一台笔记本电脑或者一个手机,就可以通过网络服务来实现我们需要的一切,甚至包括超级计算这样的任务。

3)高可靠性

使用了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结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服务的高可靠性、使用云计算比使用本地计算机更加可靠。

4)通用性

云计算不针对特定的应用,在""的支撑下可以构造出千变万化的应用,同一个""可以同时支撑不同的应用运行。

5)高可扩展性

的规模可以动态发展,满足应用和用户规模不断增长的需要。

6)按需服务

是一个庞大的资源池,用户可以按需购买;中的资源和服务可以像自来水、电、煤气那样计费。

7)低成本

由于的特殊容错措施可以采用极其廉价的结点来构成云,的自动化集中式管理使大量企业不必负担高昂的数据中心管理成本,""的通用性使资源的利用率较之传统系统大幅提升,因此用户可以充分享受""的低成本优势,包括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

云计算可以彻底改变人们未来的生活,但同时也要重视环境问题,这样才能真正为人类进步做贡献,而不是简单的技术提升。

应该注意到,云计算目前还存在潜在的危险性。云计算服务除了提供计算服务外,还必然提供存储服务。但是云计算服务目前一般由科技公司提供,而他们仅仅能够提供商业信用。对于政府机构、商业机构(特别像银行这样持有敏感数据的商业机构),如果选择云计算服务应保持足够的警惕。对于信息社会而言,"信息"是至关重要的。一旦商业用户大规模使用企业提供的云计算服务,无论其技术优势有多强,都不可避免地会让这些企业以"数据(信息)"的重要性挟制。另一方面,云计算中的数据对于数据所有者以外的其他云计算用户是保密的,但是对于提供云计算的商业机构而言却毫无秘密可言。所以,信息安全是商业机构和政府机构选择云计算服务、特别是国外机构提供的云计算服务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的前提。

4.云计算的服务模型和部署模式

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的云计算定义中明确了三种服务模式:

软件即服务(SaaS):消费者使用应用程序,但并不掌控操作系统、硬件或运作的网络基础架构。

平台即服务(PaaS):消费者使用主机操作应用程序。消费者掌控运作应用程序的环境(也拥有主机部分掌控权),但并不掌控操作系统、硬件或运作的网络基础架构。

基础架构即服务(IaaS):消费者使用基础计算资源,如处理能力、存储空间、网络组件或中间件。消费者能掌控操作系统、存储空间、已部署的应用程序及网络组件(如防火墙、负载平衡器等),但并不掌控云基础架构。

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的云计算定义中也涉及了关于云计算的部署模式:

公用云(Public Cloud):公用云服务可通过网络及第三方服务供应者,开放给客户使用。公用一词并不一定代表免费,但也可能代表免费或廉价。公用云并不表示用户数据可供任何人查看,公用云提供者通常会对用户实施使用访问控制机制,公用云作为解决方案,既有弹性,又具备成本效益。

私有云(Private Cloud):私有云具备许多公用云环境的优点,如弹性、适合提供服务,两者的差别在于,私有云服务中的数据与程序皆在组织内管理,且与公用云服务不同,不会受到网络带宽、安全疑虑、法规限制影响;此外,因为用户与网络都受到特殊限制,所以私有云服务能让提供者及用户更能掌控云基础架构、改善安全与弹性。

社区云(Community Cloud):社区云由众多利益相仿的组织掌控及使用,如特定安全要求、共同宗旨等。社区成员共同使用云数据及应用程序。

混合云(Hybrid Cloud):混合云结合了公用云及私有云。在这个模式中,用户通常将非企业关键信息外包,并在公用云上处理,但同时在私有云上掌控企业关键服务及数据。

5.云计算的关键技术

云计算是一种新型的超级计算方式,它以数据为中心,是一种数据密集型的超级计算,在数据存储、数据管理、编程模式等方面具有自身特有的技术,同时涉及了众多其他技术。

云计算特有的技术,包括数据存储技术、数据管理技术、编程模型等。

1)数据存储技术

为保证高可用、高可靠和经济性,云计算采用分布式存储的方式来存储数据,采用冗余存储的方式来保证存储数据的可靠性,即为同一份数据存储多个副本。另外,云计算系统需要同时满足大量用户的需求,并行地为大量用户提供服务。因此,云计算的数据存储技术必须具有高吞吐率和高传输率的特点。

云计算的数据存储技术未来的发展将集中在超大规模的数据存储、数据加密和安全性保证以及继续提高I/O速率等方面。

2)数据管理技术

云计算系统对大数据集进行处理、分析,向用户提供高效的服务。因此,数据管理技术必须能够高效地管理大数据集。

其次,如何在规模巨大的数据中找到特定的数据,也是云计算数据管理技术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云计算的特点是对海量的数据存储、读取后进行大量的分析,数据的读操作频率远大于数据的更新频率,云中的数据管理是一种读价化的数据管理。因此,云系统的数据管理往往采用数据库领域中列存储的数据管理模式,即将表按列划分后存储。

由于采用列存储的方式管理数据,如何提高数据的更新速率以及进一步提高随机读取速率是未来的数据管理技术必须解决的问题。

3)编程模型

为了使用户能更轻松地享受云计算带来的服务,让用户能利用编程模型编写简单的程序来实现特定的应用,云计算上的编程模型必须十分简单,必须保证后台复杂的并行执行和任务调度向用户和编程人员透明。云计算大部分采用MapReduce的编程模型。现在大部分厂商提出的云计划中采用的编程模型,都是基于MapReduce的思想开发的。

MapReduce不仅仅是一种编程模型,同时也是一种高效的任务调度模型。MapReduce不仅适用于云计算,在多核和多处理器以及异构机群上同样有良好的性能。

6.云计算面临的挑战

目前云计算仍面临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数据安全问题:如何保证存放在云服务提供商的数据隐私不被非法利用,不仅需要技术的改进,也需要法律的进一步完善。云计算中的有些数据是企业的商业机密数据,安全性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果解决不了云计算数据的安全性问题,会影响云计算在企业中的应用。

用户习惯问题:如何改变用户的使用习惯,使用户适应网络化的软硬件应用是长期而且艰巨的挑战。

网络传输问题:云计算服务依赖网络。如果网速低且不稳定,会降低云应用的性能。云计算的普及依赖网络技术的发展。

技术标准问题:云计算的美好前景让传统IT厂商纷纷向云计算方向转型。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尤其是接口标准,各厂商在开发各自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各自为政,这给将来不同服务之间的互联互通带来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