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
成功是成功之母。
î 替代 经验:一个与相似别人为坐标的世界
î 言语 劝说:阅人无数可以突破框架
î 情绪 唤醒:得奖时,你感觉自己拥有全世界
î 情境 条件:家庭自我、学校自我
î 成功是成功之母
î 失败乃成功之母?爱迪生的例子。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英文名:Thomas Alva Edison,1847年-1931年), 世界著名的发明家、物理学家、企业家,拥有众多知名重要的发明专利超过2000项,被传媒授予“门洛帕克的奇才”称号!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利用大量生产原则和电气工程研究的实验室来进行从事发明专利而对世界产生重大深远影响的人。
爱迪生拥有超过2000项发明,包括对世界极大影响的留声机、电影摄影机、钨丝灯泡等。在美国,爱迪生名下拥有1093项专利,而他在英国、法国、德国等地的专利数累计超过1500项。
爱迪生是技术历史中著名的天才之一,拥有白炽灯、留声机、电影放映机、摄影机等1093项发明专利权。其中爱迪生的四大发明:留声机、电灯、电力系统和有声电影,丰富和改善了人类的文明生活。
发明大王爱迪生
爱迪生是技术历史中著名的天才之一,拥有超过2000项发明,其中爱迪生的四大发明:留声机、电灯、电力系统和有声电影,丰富和改善了人类的文明生活。在美国,爱迪生名下拥有1093项专利,而他在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地的专利数累计超过1500项。
爱迪生效应
在实验电灯时,爱迪生观察到了一种效应:在点亮的电灯内有电荷从热灯丝经过空间到达冷板。该效应的发现促进了电子工业的发展。
爱迪生效应,是托马斯·爱迪生1883年发现的,但却要从1877年说起。这一年爱迪生发明碳丝电灯之后,应用不久即出现了寿命太短的问题:因为碳丝难耐电火高温,使用不久即告“蒸发”,灯泡的寿命也完结了。爱迪生千方百计设法改进,1883年他忽发奇想:在灯泡内另行封入一根铜线,也许可以阻止碳丝蒸发,延长灯泡寿命。经过反复试验,碳丝虽然蒸发如故,但他却从这次失败的试验中发现了一个稀奇现象,即碳丝加热后,铜线上竟有微弱的电流通过。铜线与碳丝并不联接,哪里来的电流?难道电流会在真空中飞渡不成?在当时,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敏感的爱迪生肯定这是一项新的发现,并想到根据这一发现也许可以制成电流计、电压计等实用电器。为此他申请了专利,命名为“爱迪生效应”,便不再去进行深入研究了。
[电] Edison effect
简单来说可以这么理解:加热碳丝后会有热电子从碳丝里发射出来,然后被阳极电极收集成而形成电流。
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却根据“爱迪生效应”发明了电子管(即二极管)。随后,人们又在弗莱明二极管的基础上制成了三极管,促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无线电广播电台于1921年在美国匹兹堡市建立,使无线电通讯野火春风般迅速出现在了世界各地。
竹丝电灯
为了寻找合适的灯丝来改革弧光灯,爱迪生花了三年时间反复试验,终于研制出了竹丝电灯。这种电灯沿用了好多年。直到钨丝灯发明后才被替代。
嗑瓜子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当你拿到第一颗时很容易,然后就会吃起第二颗、第三颗……停不下来。就是因为在吃瓜子的过程中,你需要做的事情、付出的努力很少,但是每嗑开一颗瓜子你会马上享受到一刻美味,而且还有看着一堆瓜子皮时的成就感。
其实人的行动就是在这一系列的结果强化中越来越完备、越来越丰富的。试想,如果你吃瓜子,第一颗是坏的、第二颗也是坏的、第三颗也是,你还会再吃第四颗吗?
▷▷▶美国纺织品零售商协会的一项研究指出,最初的努力不成功,几乎能令一半的推销员失败:
48%推销员找过一个人之后不干了;
25%推销员找过两个人之后不干了;
15%的推销员找过三个人之后不干了;
12%的推销员找过三个人之后继续干下去了,并且80%的生意是这些推销员做成的。
在大学里,学生考英语四、六级都是批量通过或者不通过。这一方面有学习氛围的影响,另外一个因素就是替代经验,即指个体能够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关于自我效能性的认识。比如眼见着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都纷纷落马,对自己考过的信心度就会大大降低。
替代性经验这种通过观察示范行为而获得经验,对自我效能的形成有巨大影响。当一个人看到或者想象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获得成功时,能够提高其自我效能判断,增强自信心,确信自己有能力完成相似的行为操作。相反,当看到或想象一个与自己能力不相上下的示范者,虽然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仍遭失败时,他就会降低自我效能感,认为自己也没有成功的可能性,他所付出的努力也将不会太大。
班都拉认为情绪和生理状态也影响自我效能的形成。例如,一个人在爬完6层楼之后感到气短心慌,那么他就会产生自己体力上的无能感。在心理上,焦虑水平高的人往往低估自己的能力,烦恼、疲劳则会使人感到难以胜任所承担的任务。当人处于过度焦虑或恐惧状态下,会产生恶性循环:心情紧张、浑身颤抖会使恐惧加剧,无能感会不断得到加强。
阿尔伯特·班杜拉
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1925—):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认知理论之父。
阿尔伯特·班杜拉,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现任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约丹讲座教授。他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他所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是在与传统行为主义的继承与批判的历史关系中逐步形成的,并在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几乎平分心理学天下的当代独树一帜,影响波及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治疗以及教育、管理、大众传播等社会生活领域。他认为来源于直接经验的一切学习现象实际上都可以依赖观察学习而发生,其中替代性强化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人称他为社会学习理论的奠基者,社会学习理论的集大成者或社会学习理论的巨匠。
班杜拉在 1977 年提出“自我效能”的概念,用以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的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得到满意结果的预期。他认为个体对效能预期越高,就越倾向做出更大努力。班杜拉指出 了四点影响自我效能形成的因素,即:直接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和情绪的唤起,这四方面的内容影响了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同时也对教育中学生学习 兴趣的唤起有很大的影响,自我效能感在教育心理学领域对教师心理的研究和学习动机的研究中颇受关注。
班杜拉理论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他区分了人类学习的两种基本过程,即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提出了观察学习是人类间接经验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普遍地存在于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学习者中,他的社会学习理论进一步发展了传统的强化理论,并且以教育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实践意义。但班 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也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它的局限性在于它不适合于解释和说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和复杂的、高难度的技能训练的过程,仅适用于解释和说明观察,模仿等社会性学习的过程。但有的学者认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还有被发展、深化的余地,只要加以适当地发展性研究,就可能繁衍出一些适用与解释特殊社会环境和特殊社会成员的社会性学习的理论。
不同的环境所提供给人们的信息是大不一样的,某些情境比其他情境更难以适应与控制。当一个人进入陌生且易引起个体焦虑的情境中时,会降低自我效能水平。比如,有些人理科方面成绩非常好,那么他在学习数理化时候,就会有更强的自我效能状态。但是如果让他做不擅长的文史哲方面的作业与事情,可能其自我效能状态就很难高起来。
既左右着个人当下对任务的选择、动机和表现,也影响着个人未来的发展和健康水平;既是行动的动力系统,又决定了个人的感受和快乐满足的程度(班杜拉,1986)。
影响人的选择、表现、情绪、心理健康、身体健康、自信心和人格的发展、成绩表现和潜力的发挥、在困难面前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