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入学版)

庄明科 谢伟 常雪亮

目录

  • 1 职业生涯规划
    • 1.1 职业生涯规划定位
    • 1.2 职业生涯规划的技术
    • 1.3 从“职业”到“生涯”
    • 1.4 职业生涯规划模型
    • 1.5 生涯发展的阶段观(上)
    • 1.6 生涯发展的阶段观(下)
    • 1.7 生涯的广泛性
  • 2 生涯价值定位
    • 2.1 自我探索概述
    • 2.2 价值观概述
    • 2.3 八种职业价值观的内涵
    • 2.4 八种职业价值观删除练习
    • 2.5 角色榜样练习
    • 2.6 整合价值观练习
    • 2.7 价值观与职业选择
  • 3 技能探索
    • 3.1 把握自己的技能
    • 3.2 上大学与大学之外的比较
    • 3.3 大学阶段的知识学习目标(上)
    • 3.4 大学阶段的知识学习目标(下)
    • 3.5 大学阶段的知识学习策略
    • 3.6 充分表达专业知识的策略
    • 3.7 技能呈现的依据与目标
    • 3.8 品质培养的目标
    • 3.9 提升品质的策略
    • 3.10 企业在选人的时候会关注什么
    • 3.11 技能的提升策略
  • 4 兴趣探索
    • 4.1 澄清职业兴趣的内涵
    • 4.2 兴趣的自我反思练习
    • 4.3 兴趣的自我反思总结
    • 4.4 环游兴趣岛介绍
    • 4.5 兴趣岛分享练习
    • 4.6 理解兴趣的六种类型(上)
    • 4.7 理解兴趣的六种类型(下)
    • 4.8 兴趣与职业选择(上)
    • 4.9 兴趣与职业选择(下)
    • 4.10 兴趣的发展性(上)
    • 4.11 兴趣的发展性(下)
    • 4.12 与兴趣有关的生涯困惑(上)
    • 4.13 与兴趣有关的生涯困惑(下)
  • 5 自我效能感
    • 5.1 理解自我效能感
    • 5.2 自我效能感来源及影响
    • 5.3 提升自我效能的方法
  • 6 职业测评
    • 6.1 如何用好职业测评工具
      • 6.1.1 职业测评的解读
      • 6.1.2 职业测评使用详解
      • 6.1.3 职业测评案例分析
      • 6.1.4 测评使用答疑
  • 7 阅读
    • 7.1 阅读
  • 8 问卷调查
    • 8.1 问卷调查
生涯发展的阶段观(上)
  •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

舒伯(1953)根据自己“生涯发展型态研究”的结果,参照布勒(bueller)的分类,也将生涯发展阶段划分为成长、试探、决定、保持与衰退五个阶段,其中有三个阶段与金斯伯格的分类相近,只是年龄与内容稍有不同舒伯增加了就业以及退休阶段的生涯发展,具体分述如下。


              舒伯彩虹图

成长阶段:由出生至14岁,该阶段孩童开始发展自我概念,开始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要,且经过对现实世界不断地尝试,修饰他自己的角色。

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发展自我形象,发展对工作世界的正确态度,并了解工作的意义。这个阶段共包括三个时期:一是幻想期(4岁至10岁),它以“需要”为主要考虑因素,在这个时期幻想中的角色扮演很重要;二是兴趣期(11岁至12岁),它以“喜好”为主要考虑因素,喜好是个体抱负与活动的主要决定因素;三是能力期(13岁至14岁):它以“能力”为主要考虑因素,能力逐渐具有重要作用。

探索阶段:由15岁至24岁,该阶段的青少年,通过学校的活动、社团休闲活动、打零工等机会,对自我能力及角色、职业作了一番探索,因此选择职业时有较大弹性。

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使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特定化并实现职业偏好。这阶段共包括三个时期:一是试探期(15岁至17岁),考虑需要、兴趣、能力及机会,作暂时的决定,并在幻想、讨论、课业及工作中加以尝试;二是过度期(18岁至21岁),进入就业市场或专业训练,更重视现实,并力图实现自我观念,将一般性的选择转为特定的选择;三是试验并稍作承诺期(22岁至24岁),生涯初步确定井试验其成为长期职业生活的可能性,若不适合则可能再经历上述各时期以确定方向。

建立阶段:由25岁至44岁,由于经过上一阶段的尝试,小合适者会谋求变迁或作其他探索,因此该阶段较能确定在整个事业生涯中属于自己的“位于”,并在31岁至40岁,开始考虑如何保住这个“位子”,并固定下来。

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统整、稳固并求上进。

这个阶段细分又可包括两个时期:一是试验-承诺稳定期(25岁至30岁),个体寻求安定,也可能因生活或工作上若干变动而尚未感到满意;二是建立期(31岁至44岁),个体致力于工作上的稳固,大部分人处于最具创意时期,由于资深往往业绩优良。

维持阶段:由45岁至65岁,个体仍希望继续维持属于他的工作“位子”,同时会面对新的人员的挑战。

这一阶段发展的任务是维持既有成就与地位。

衰退阶段:65岁以上,由于生理及心理机能日渐衰退,个体不得不面对现实从积极参与到隐退。这一阶段往往注重发展新的角色,寻求不同方式以替代和满足需求。

论语三戒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篇》

这是孔子对人从少年到老年这一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作出的忠告。这对今天的人们还是很有必要注意的。


《论语三戒》选自《论语·第十六章·季氏篇》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出自《论语·为政》。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够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到事情不迷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广泛听取多种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