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绪论
    • 1.1 课程导论
  • 2 理解新媒体
    • 2.1 什么是新媒体?
    • 2.2 新媒体的发展历史
    • 2.3 新媒体的特征
    • 2.4 新媒体的内容
    • 2.5 新媒体的形式
    • 2.6 新媒体的影响
  • 3 新媒体舆论
    • 3.1 新媒体舆论的特点
    • 3.2 新媒体舆论的产生与发展
    • 3.3 新媒体舆论中的问题
    • 3.4 公众能做什么
  • 4 新媒体假新闻
    • 4.1 真假难辨的新媒体假新闻
    • 4.2 假新闻的成因
    • 4.3 甄别、防范与应对
  • 5 新媒体失范现象
    • 5.1 新媒体中的煽情主义
    • 5.2 新媒体中的刻板印象
    • 5.3 新媒体中的侵权现象
  • 6 新媒体采编
    • 6.1 未来新闻生产
      • 6.1.1 未来新闻生产者
      • 6.1.2 未来新闻受众
    • 6.2 新媒体写作的编辑意识
      • 6.2.1 实例:《纽约时报》“雪崩”专题
      • 6.2.2 新媒体专题的救赎
      • 6.2.3 灾难报道的“三快三慢”
    • 6.3 新媒体采写实践
    • 6.4 大数据新闻
    • 6.5 公民新闻
    • 6.6 新媒体文案撰写
  • 7 新媒体营销
    • 7.1 新媒体营销VS广告
    • 7.2 新媒体营销的渠道
    • 7.3 新媒体广告投放
  • 8 新媒体危机与应对
    • 8.1 公共关系危机管理
    • 8.2 新媒体危机公关
新媒体的发展历史


根据媒介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我们可以把迄今为止的人类传播活动区分为五个发展阶段:

口语传播时代-->书写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网络传播时代。

这个历史进程并不是各种媒介依次取代的过程,而是一个依次叠加的进程。


网络传播时代是以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为基础的,回顾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世界上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诞生于1946年2月14日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在1946年至今,电子计算机历经了四代发展:

 第一代(1946-1958):电子管计算机

 第二代(1958-1964):晶体计算机

 第三代(1965-1972):小规模集成计算机

 第四代(1972~至今):大规模集成计算机

计算机的不断发展给网络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硬件保障。

nweb1.02.03.0……

Web1.0是万维网发展的第一代模式,Brian (2007)指出:“根据Berners-Lee,web1.0是只读模式的网络”。Web1.0一开始是为大型企业、商业公司服务,将企业的信息搬运到网上,向人们宣传企业。Web1.0是静态的、单项的网络。大型商业公司通过网络把他们的产品发布到网上,然后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浏览信息,如果客户有中意的商品,便可以和公司取得联系。此外,第一代web用途相当有限,只是简单的信息检索。Web1.0的主要协议是HTTP, HTML and URI。Web 1.0只解决了人对信息搜索、聚合的需求,而没有解决人与人之间沟通、互动和参与的需求。”因此,为了满足广大网民的需求,对于二代网络的开发已迫在眉睫。

1990年,伯纳斯李发布构架万维网(WWW)的三大基本技术,互联网自此进入了Web时代。由于web的内容让网民耳目一新,它结合音频、视频、图像,运用多媒体模式,给网民带来了一种空前的视觉享受,因此,自从面世以来,很快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发展异常迅猛。到了1997年全球互联网数量已达到100万个,2000年更突破1000万。Web2.0是相对于web1.0 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2003/4年的热词。较之1.0,2.0web 的最大改变是,web2.0不再是单维的,逐渐发展为双向交流,另一特征是社交网络的兴起。Web1.0主要依赖于html语言,最大的缺陷是交互性差,用户每提交一次数据,都要停下来等待互联网的响应,在网站出现响应之前,用户至能看到一个空白网页无所事事,这一缺陷在web2.0上市后得以很好的解决。

Web3.0实现了网络高度虚拟化,给予网民更大的自由空间,更能体现网民的自我需求,体现了高度的个性化,互动性,和更加深入全面的软件应用。Web 3.0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阅读渠道,内容也比之前的Web1.0 和2.0丰富。

Web 3.0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阅读渠道,内容也比之前的Web1.0 和2.0丰富。Web 3.0实现了网络融化的大众化,公用显示器与个人应用终端的通用。

因此,可以说web3.0是一个更具个性化特点的网络,它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用户体验、个性化配置。另一方面,Web 3.0处处为用户着想,将用户的喜好作为软件开发的主要动因。在网络搜索方面,Web 3.0引入个人信息偏好处理系统和个性化搜索引擎,对个体用户进行特征分析,同时也对整个互联网的搜索习惯进行整理,归类,最终得出更适合网民需求的搜索平台,实现了快捷、准确、高效的搜索,用户可以可以在极短时间内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料,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新媒体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长戈尔德马克于1967年率先提出。他在其发表的一份关于开发电子录像(EVR)的报告中,他把电子录像称为“新媒体”。

1969年,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罗斯托在向尼克松总统提交的报告书中多次使用“新媒体”一词,由此,“新媒体”一词开始在美国社会流行并逐渐扩展到全世界。

我国的新媒体发展历程:

1993-1995首先网络化尝试的是《杭州日报》,真正走上互联网媒体的是《神州学人》

199510开播演示的《中国贸易报》,12月底开通的《中国日报》

1996-1999主流媒体的网络化发展(人民网、新华网)

  商业网站涉足网络新闻(新浪、搜狐1998

  地方媒体探索网络发展模式(千龙新闻网、东方网

1999.2 腾讯开发出IM(即时聊天工具)OICQ,后改名QQ

2000.1百度成立    

2000年博客进入中国,2005国内各门户网站,如新浪、搜狐,原不看好博客业务,也加入博客阵营,开始进入博客春秋战国时代。同年4月,QQ空间上线。

2005.12 人人网(时名:校内网,2004.2facebook成立)

2009.08 新浪微博推出内测版(2006.03 twitter成立,20151月,微博放开140字字数限制)

2011.1腾讯推出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

2012.8 微信开通微信公众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