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额增加的必要条件
改革开放

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对外贸易进入了新的实践探索阶段。
这一阶段,中国陆续建立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开发区等特殊经济区域,在进出口管理与经营政策、外汇政策等方面试点实行更灵活、更优惠的特殊政策。由于国家对外贸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外贸体制改革和外商直接投资极大地促进了外贸发展。1978-1991年,进出口总额由206.4亿美元增长到1356.3亿美元,其中出口由97.5亿美元增长到718.4亿美元,进口由108.9亿美元增长到637.9亿美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6.6%和14.6%。
市场经济下的转型与发展
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逐步替代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成为最主要的出口商品;外商投资企业迅速发展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力军,加工贸易成为主要贸易方式;贸易顺差激增。
加入世贸组织
中国加入WTO以来,切实履行入世承诺,积极参与多边贸易体制下的经贸合作,大力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基本建立起了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符合国际惯例与规则的外贸政策与体制,建立和完善贸易救济制度,维护公平贸易;建立和完善对外贸易的促进与服务体系,规范对外贸易秩序。政策体系的完善,促进了对外贸易又好又快发展。
中国走向贸易强国任重而道远
观察数字背后的贸易结构不难发现,中国企业总体仍处于全球产业链中低端,普遍缺少核心技术、产品与自主品牌,产品附加值低,资源环境和人力代价大,贸易规模和盈利能力并不协调。更重要的是,高增值环节集中的服务部门发展滞后。去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5396.4亿美元,仅为美国的一半左右;作为货物贸易顺差大国,中国同时也是服务贸易逆差最大的国家。在由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关键时期,中国登上全球贸易排行榜首位,不是顶点,而是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