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景观设计

赵芸鸽

目录

  • 1 植物景观设计基础知识
    • 1.1 植物景观设计的概念及作用
    • 1.2 植物的分类
    • 1.3 与植物景观设计相关的植物特征
  • 2 树木
    • 2.1 景观植物树木的概念
    • 2.2 我国树木资源特点
    • 2.3 我国树种的地理分布及区划
  • 3 花卉
    • 3.1 花卉的概念及分类
    • 3.2 中国花卉种质资源的特点及对世界园林的贡献
  • 4 各论
    • 4.1 树木各论
      • 4.1.1 树木各论
    • 4.2 花卉各论
      • 4.2.1 花卉各论
    • 4.3 形态识别考试
  • 5 植物景观设计基础
    • 5.1 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 5.2 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形式与方法
    • 5.3 植物景观设计的图纸表达
    • 5.4 本章节PPT
    • 5.5 案例赏析
      • 5.5.1 花镜设计
      • 5.5.2 花坛设计
      • 5.5.3 日本校园植物与颜色
  • 6 学生实践
    • 6.1 “植·悟”大艺植物标本展
    • 6.2 课程考察
    • 6.3 形态识别考试
  • 7 扩展学习资料
    • 7.1 观赏草
    • 7.2 《楚辞》中的植物
    • 7.3 园林网站查询
  • 8 课程作业展示
    • 8.1 18级环境设计专业
      • 8.1.1 大艺校园植物
      • 8.1.2 大艺校园苗木表(分区)
      • 8.1.3 大艺校园景观植物平面图(分区)
与植物景观设计相关的植物特征

第三节  与景观设计相关的植物特征

设计师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除了考虑建造功能及生态功能,还应更多关注植物的体量大小、植物的色彩、植物的形态、植物的质地及季相变化。 

一、植物的体量与外形

    植物的体量是由他们成熟时的高度和冠幅决定的,是构成园林景观空间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高度的变化对空间的大小及视距的影响很大。不同高度植物可以构成不同层次,形成丰富的空间类型,但植物的体量大小随地域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全国各地在景观设计中所指的乔木、灌木、等高度也有所差别,植物的外形、年龄也会对体量产生影响。

  (一)植物的体量

1、乔木

乔木是指树身高大的树木,有根部发生独立的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高达通常在6米至数十米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其往往树体高大,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又可依其高度而分为伟乔(31米以上)、大乔(21~30米)、中乔(11~20米)、小乔(6~10米)等四级。


在开阔空间中,多以大乔木作为主体景观,构成空间框架,中小型乔木作为背景,所以在植物配置时需要先确定大乔木位置,,然后再确定其他植物类型。


根、茎的形态特征连接(知识小补充):





2、灌木

灌木是指那些没有明显的主干、呈丛生状态比较矮小的树木,一般可分为观花、观果、观枝干等几类,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


3、地被植物

高度在750px以下的植物都可以称为地被植物。指那些株丛密集、低矮,经简单管理即可用于代替草坪覆盖在地表、防止水土流失,能吸附尘土、净化空气、减弱噪音、消除污染并具有一定观赏和经济价值的的植物。它不仅包括多年生低矮草本植物,还有一些适应性较强的低矮、匍匐型的灌木和藤本植物。有的开花,有的不开花,有木本也有草本,它们是室外空间的植物性“地毯”。


4、草本植物

  是一类木质部含量很少或没得植物类群,植物株体含水量较高,可将草本分为高草类、中高草类、低草类。


植物的外形

    植物的外形是指个体或群体的形状和结构,设计师主要从植物的三维来思考植物的外形。自然生长状态下植物单体外形常见类型有:圆柱形、尖塔形、半圆形等。

    不同的外形特征给人的视觉感受是不同的,比如,圆柱形、塔形等植物能够通过引导视线向上,给人以高耸的感觉,而与此相反,垂枝形的植物因其下垂的枝条而将人的视线引导向下,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将其种植在水边。    

需要注意的是植物的外形并非一成不变,它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不同阶段的树形可能是不同的。如:白皮松成龄树冠位卵圆形,幼年树冠位圆锥形。

二、植物的生活型  ★★★

    植物的生活型是植物对其生态环境长期适应而具有的一定的形态外貌、结构和习性。如仙人掌科(Cactaceae)和大戟科(Euphorbia-ceae)的一些种,在干旱的荒漠环境中形成肉质多刺的特征;石竹科(Caryo- phyllaceae)、菊科(Compositae)和报春花科(Primulace)的一些种在寒冷多风的高山上形成垫状或莲座状生活型等。反之,同种植物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也可能成为不同的生活型,如栽培的蓖麻(Ricinus communis),在热带为灌木或小乔木,在温带则为草本。

基本生活型有两种:落叶型、常绿型

1落叶型

    包含落叶针叶、落叶阔叶树。在室外空间落叶植物具有情调季节变化等功能,直接影响风景动态。

2、常绿型包含常绿针叶树、常绿阔叶树。常绿树冬季仍有完整树冠。在设计中花较为次要,而树形和叶色的观赏时间长,作用大。


视频:叶的形态结构(基本常识)


叶的形态特征连接(知识小补充):


三、植物的色彩与季相

植物的色彩构成

1、色彩的构成

    色彩可分为无彩色和有彩色,同一色彩又分为不同明度、色相、彩度。

  2、色彩的心理效应

    日常生活中观察的颜色在很大程度上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即形成心理颜色视觉感。色彩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不同波长的光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而产生色感时,必然导致人产生某种带有情感的心理活动。事实上,色彩生理和色彩心理过程是同时交叉进行的,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在有一定的生理变化时,就会产生一定的心理活动;在有一定的心理活动时,也会产生一定的生理变化。比如,红色能使人生理上脉搏加快,血压升高,心理上具有温暖的感觉。长时间红光的刺激,会使人心理上产生烦躁不安,在生理上欲求相应的绿色来补充平衡。因此色彩的美感与生理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快感有关。

3、色彩的表现特征及搭配规律

植物的色彩 ★★

1、干皮颜色

    当秋叶落尽、深冬季节额,枝干的颜色及形态更加醒目,成为冬季主要观赏景色。

2、叶色

    自然界中大多数植物为绿色,但也有深浅明暗的不同。比如:水杉、落叶松叶色为浅绿色,山茶、桂花叶色为深绿色。不同季节不同植物也会呈现不同颜色。可分为季节色叶树种及常色叶树种。

3、花色

花色是植物观赏特性中最为重要的一方面。在植物诸多审美要素中,花色给人的美感最直接、最强烈。如何充分发挥这一点呢?要明确不同植物的花期,同时以色彩理论为基础,合理搭配花期花色。

需要注意的是,自然界中某些花色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植物的花色会发生变化。比如:金银花刚开花时是象牙白,两三天后变为金黄色。


花的形态特征连接(知识小补充):


 

4、果实种子颜色

    自古以来观果植物在园林中就被广泛应用,比如拙政园的“待霜亭”。


种子、果实的形态特征连接(知识小补充):



植物的季相

  1、季相的概念

  季相是因为植物在不同季节表现的外貌。植物在一年四季的生长过程中,叶、花、果的形状和色彩随季节而变化所表现出来的。开花时,结果时或叶色转变时,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园林植物配置要充分利用植物季相特色。


2、植物季相  ★★★

  在不同的气候带,植物季相表现的时间不同。北京的春色季相比杭州来得迟,而秋色季相比杭州出现得早。即使在同一地区,气候的正常与否,也常影响季相出现的时间和色彩。低温和干旱会推迟草木萌芽和开花;红叶一般需日夜温差大时才能变红,如果霜期出现过早,则叶未变红而先落,不能产生美丽的秋色。土壤、养护管理等因素也影响季相的变化,因此季相变化可以人工控制。为了展览的需要,甚至可以对盆栽植物采用特殊处理来催延花期或使不同花期的植物同时开花。


植物的季相景观在被赋予人格化后,更易为人们所认同。如“松、竹、梅”成为岁寒三友,春天盛开的牡丹为富贵花,初夏小荷才露尖尖角,不畏霜寒的菊花满身尽带黄金甲。因此,对植物季相特色的理解,更大程度上是一种文化的沉淀,是几千年来历代文人骚客对自然对生活最为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升华。对自然的欣赏,不仅在一个春日艳阳天气,而是要在任何一个季节,将目中的景色变成美的境地。作为游客,则要用心去体会自然的细微变化,体验诗情画意,感受时间的流淌和生命的真实,为自然界如此神奇和绝妙的变化所震撼和触动,如“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小红桥外小红亭,小红亭畔,高柳万蝉声”、“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大量的诗词作品中,季相景观被永久地记录下来,为世人所传诵。

园林植物配置利用有较高观赏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植物的季相,能给人以时令的启示,增强季节感,表现出园林景观中植物特有的艺术效果。如春季山花烂熳,夏季荷花映日,秋季硕果满园,冬季腊梅飘香等。要求园林具有四季景色是就一个地区或一个公园总的景观来说;在局部景区往往突出一季或两季特色,以采用单一种类或几种植物成片群植的方式为多。如杭州苏堤的桃、柳是春景,曲院风荷是夏景,满觉陇桂花是秋景,孤山踏雪赏梅是冬景。为了避免季相不明显时期的偏枯现象,可以用不同花期的树木混合配置、增加常绿树和草本花卉等方法来延长观赏期。如无锡梅园在梅花丛中混栽桂花,春季观梅,秋季赏桂,冬天还可看到桂叶常青。杭州花港观鱼中的牡丹园以牡丹为主,配置红枫、黄杨、紫薇、松树等,牡丹花谢后仍保持良好的景观效果。


学习小提示:

1、充分理解植物形态识别相关术语;

2、重视植物季相在植物景观设计中的作用。